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居 > 正文

重点城镇将扩容至3000个 将成新型城镇化样本

  “调整后的重点镇名单将于2014年4月出炉,预计重点镇数目将扩增至2500到3000个。”8月22日,消息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日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对2004年公布的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

  上述消息人士还透露,目前各省已经开展了重点镇规划建设情况的调查。该人士表示,未来重点镇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样本。

  11月底上报

  “各省正在开展重点镇规划建设情况的调查,根据要求,各省市要在今年11月30日前,将省级推荐名单和材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8月12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开展增补调整重点镇的工作,并将全国重点镇作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使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范。

  该人士还透露,住建部将组织七部委专家,根据全国重点镇的条件和增补调整的工作原则,综合考虑对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支持的因素,对省级建议名单和推荐资料进行审核调整,提出全国重点镇名单,经公示后予以公布,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

  “我国目前已有285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根据《通知》要求推算,加上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存在一些特大型和专业型小城镇的情况,估计此次重点镇将增至3000个左右。”该人士说。

  根据《通知》,此次增补的调整目标是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相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同时,全国重点镇的增补调整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小城镇建设管理事权,尊重县级人民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选择,根据全国重点镇推荐条件,按照确定的程序,开展增补调整工作。全国重点镇的推荐对象需要符合人口规模、区位优势、经济潜力、服务功能、规划水平、科技创新这六方面的条件。

  《通知》明确,此次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要从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出发,按照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要求,使全国重点镇数量、分布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形成合理的级配,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将成新型城镇化样本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887个重点镇,该名单在2004年2月4日公布,当时的全国重点镇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加快城镇化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四川省是拥有重点镇最多的省份,共有124个重点镇,而同属于西部的其他省份,重点镇则少得可怜。其中,陕西省仅有8个重点镇,是全国最少的省份,宁夏只有11个,青海只有12个,东北的重点镇也较少,吉林只有43个。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的小城镇发展非常不均衡。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还出现了特大镇,它们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还是社会管理能力都超出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此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小城镇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重点小城镇进行重新界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在“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介绍,我国目前超过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有1.7万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而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珠三角,长三江,重要产业带,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发展速度很慢。

  “另一方面,小城镇发展质量很差,当前小城镇的质量,和大城镇是不能相比的,是一个半成品的城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人民不愿意在小城镇长期居住,一般都想离开,去大城市生活。”赵晖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户籍改革是其中的核心改革内容,未来与大城市比,重点镇落户的准入门槛低,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也相应较低。重点镇极有可能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这取决于未来各项政策能否落实。”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作为样本,小城镇的改革阻力和难度都会比较小,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倾斜,不仅包括户籍改革,还可能包括土地流转、住房建设、公共设施等多方面领域。

  顾云昌介绍,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是“小城镇,大战略”,但这20年来,市场开始发挥作用,随着大城市的工业化越来越发达,人口聚集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这个提法被逐渐放弃了。

  “我国之所以不提城市化,而是城镇化,是有其原因的。现在发现的问题,是人口都集聚在大城市,小城镇得不到发展,大城市又太拥挤,这样的布局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需要调整。但未来能不能做到提升小城镇的质量,需要各地政府重视起来。”顾云昌表示。

  他建议,第一,不要把资金都用在省会城市,使中小城市得不到财政补贴;第二,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倾斜,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小城镇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