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向贵:科技园区应坚持创新本质 立足根本
卢向贵 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副总裁
搜狐焦点产业新区讯 2013年中国产业新区高峰论坛于2013年6月26日在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是“责任与价值”。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副总裁卢向贵在发言中表示,企业更长久的发展下去,第二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三就是持续的学习力。这些话很朴实,也是老生常谈,但是确实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因为企业创新的立足点是真正了解自己。
>>实录:
以下为卢向贵起发言实录:
卢向贵: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上午好!刚才马主任说是从谭院长宏观他到比较局面的层面来谈,我想我是作为一个企业,也是接到主办方给我的这个课题,我主要是站在一个企业来谈一谈我们瀚海在国际化进程当中遇到的思索和一些问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科技园创新与国际合作。
今天演讲分三个方面,一个使科技园区的创新,第二方面是科技园区的国际合作,以及瀚海置业国际化的探索。
我刚才特别认同谭院长是振聋发聩的言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大家都感觉到很纠结,面对这种纠结想到肩上的责任,刚才马主任也谈到了,我们在抗起肩上责任的同时,怎样用开放的心态,或者打开屋门去寻找更多的机会。那么我是在想,作为科技园区,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实际我们一直在谈很多很宏观的层面,回归我作为一个企业人而言,我觉得我更从一个更微观的层面来谈科技园区的创新。
在我的理解当中,我觉得科技园区的创新是什么,我们不说那么多宏观的东西,我想对一个企业,或者对园区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创新就是用超前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为入园的企业提供增值和超值的服务,我自己的理解是让入园的企业挣大钱,而让我们的科技园,或者我们的孵化器来挣这个小钱。实际这也是各级政府在举办,或者在成立这个园区,我觉得最初的一个初衷。但也就像刚才谭院长在说的,在这么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当中,我们面对了太多的变化,也面对了太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追求各种不断的发展,我们可能是把创新最基本的点忘却了。我记得我在去年的年初参加过中关村一个国际论坛,当时是柳传志谈到了一句话,他也谈到了一个创新,当时对我的感触真的是特别深的。他当时谈到,说创新是什么,就是用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说出来,创新就是把碗里的饭吃到嘴里,提前部署锅里的饭。我自己在想,这么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国家不管是园区,瀚海置业作为孵化器的身份,还有不同的企业都在谈创新,我们在谈一些不能说是虚无缥渺,可能是更高端的创新,我们谈颠覆性的东西。往往把我们最应该坚持创新的本质而忘却了,创新是什么,就像柳传志先生说的,谭院长当中一直谈到的话题,怎样去立足根本,根据你的自身实际情况,把你在碗里的这些饭吃到嘴里面,提前的去部署你锅里该怎样的去做饭。
我想不管是各级企业,还是我们各级园区,还是各地政府,在现在这个发展的阶段,这是我们大家都要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这块我想讲一个简单的案例。就是瀚海国际化的模式。瀚海作为民营的企业进入到科技孵化这个行业当中,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实际我们为什么谈到要国际化,就像大家刚才一直在谈到的,在中国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扶持小企业超前走的过程当中,我们发觉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原有的增值模式主要在物业和楼宇的增值。作为科技服务,虽然这两年我们每年以百分之百盈利的水平朝上去增长,但是我们的收入今年可能是天好了就有麦子吃,明年天不好了,就没有粮食吃了,处在这种状况。所以也就是在这种状况和背景之下,瀚海提出了,我们走出去,在海外办科技园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无外乎刚才马主任一直在谈的开放,我自己的理解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谈开放的时候,无外乎打开家门,我们在家迎客。还有另外一个层面是什么,就是走出家门,去介绍你自己,去了解别人。看到你自己和别人的结合点,把好的东西引过来,同时也把你自己家里闪光的点让别人去了解,促进别人的发展。
瀚海的国际化也是在这个背景当中,我们应验了柳传志的一句话,认识到了我们企业在这个发展阶段出现的一个难题,作为科技服务这方面,我们觉得我们走到了一个瓶颈点,所以走出去,海外建园区,去搭建一个平台,去帮助更好的一些技术,或者企业走回到中国,促进我们国内各个园区的产业升级。同时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集聚点,去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作为他们走出去的桥头堡。而我们不是说一个企业走出去了,大家可能就觉得,只要我走出国门,我就是国际化了。实际我自己将近三年在海外的拓展经历,我是觉得走出去只能说是你迈出了国际化小小的一步,离国际化整体的部署,坦白而言真的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所以我也是希望以我最初科技园区的创新,归结到脚踏实地这一块,作为我今天演讲的一个主基调。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科技园区面临的新挑战。像刚才大家都说的,我主要是从科技园区和孵化器这个层面来谈。在我们国家,现在我们的科技园区数量是真的比较大。我看我这个数字可能是远远跟不上时代了。刚才马主任提到,我们现在中国是有万家园区,包括各类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什么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等等,其中的时候,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我们国家级的园区是131家,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整体创新孵化服务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刚开始马主任演讲当中提到了,可能我们园区原创性的创新力还不足,主要是作为加工这方面,或者延伸这块去发展。这块制约各个园区的企业朝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也是许多园区为什么马不停蹄的去欧美的一些国家招商,实际我想着招商的初衷是什么,并不简简单单是引进外资,招商的初衷还是希望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人才,促进我们自己国家内部的产业升级。
第二个我想聊一聊,我们以前简单的每个园区几千平方公里,甚至是更大平方公里面积,
靠以前以土地和政策吸引企业聚集的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变化。为什么这样来说呢?第一是土地的资源确实越来越少了。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各个园区的工作人员,这两年招商当中发觉,这块有300万的计划,可能到苏州变成500万了,大家之间招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了。作为我们各地高新区,或者各地园区,我们靠什么去吸引那些好的项目,好的人才去落地。这是所有园区人,或者所有孵化器人深层次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大家靠土地和政策,和政策资金这一块,已经是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或者时期,靠什么吸引这些。因为在我自己招商的生涯当中靠什么,真是靠你对企业的服务能力,靠服务来引人,留人,更助力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发展个,让企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第三个大家面临的挑战,单一的国有制制约了园区的开放发展。我今天早上大体查了一个数据,现在可能上万家各类园区,我们其中国有成分,以国有为主的占96%以上,民营成分参与这块进来的,只有不到4%的比例。有时候我是在想,就像我在下面写到这句话,柳传志说到保证企业有真正的主人是联想能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前提。实际作为一个园区持续不断超前去发展有一个前提是什么,还有最老套的说法,主人翁的精神,每届政府,每届领导简单的四年一换届,让他有长期延展性关于制度,关于谭院长说长期价值的估量,坦白而言我觉得很难,不是这一期政府不作为,有时候我想本身作为企业出身的,如果我作为一个高新园区的负责人员,短期利润的考核,也让我不得不放下对长期价值估量的有效措施去追求短期的利润,所以我在这块的时候,倒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实际刚才马主任提到的,我们现在很多园区又在回归,和行政合为一体。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分成两个机构,一个机构可能是作为政府这个部门提供相应支撑后勤的服务。另一个层面是什么,把高新区的招商和服务放手,让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因为我觉得时间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大家不要谈如果全部放开有个人私利,反倒不让他个人发展。按照我们自己经验而言,有时候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反倒是在无序竞争当中会建立出来一个更健康市场的秩序,去提升我们整个园区的发展。如果这样的时候,我想刚才那个想法,现实的时候,可能在我们各地政府不再会出现那么多盲目同质化园区的聚集,为什么?如果你不挣钱,没有业绩,企业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大家肯定会转换情形,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我也想通过今天这个会,关于责任和价值,我们2013年的中国产业新区的高峰论坛,如果在座有各位媒体的,有各个政府的领导,我们也可以去探讨作为国家园区发展的一个模式。
第三个方面我想讲,刚才一直在说科技园区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实际作为今天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科技园的发展,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际机遇就是刚才说的,真是外面形势不好了,经济不活跃了,经济去下滑了,而中国作为人口基数很大,经济目前发展状况还不错,所以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地方,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供了一个寻求拓展新市场绝佳的一个地方,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第二个层面,就像刚才我说的,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我们提供大量创业的机会,同时快速增长巨大的市场也提供很多新的创业和就业的机会。第三个层面还有一个什么原因呢,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动荡,实际社会也越来越包容了。包容容忍大家失败,容忍大家不断去创新,容忍大家在试错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发展自己。所以这个过程我自己觉得,对科技园创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是我们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难题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去纠结,但是我是觉得,我们应该是暗地里欣喜。欣喜中国是这样一个新生代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为我们全中国,我们在座的各位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保障。
第二个层面,刚才讲科技园区创新方面我自己浅显的理解,第二方面讲科技园区国际合作,作为企业而言,我们探讨国际之间合作的时候,把宏观层面都抹掉,像刚才说的,今天演讲的基调就是脚踏实地,我们是从学习、合作和创新这三个层次一步一步超前去走的,因为你在一步一步走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你会发觉,确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说学习的时候,实际我们一直在说,学习要解决向谁学,因为学习的时候,肯定咱们要先找比咱好的人学,取长补短。我们当时想法,作为瀚海置业很粗浅的想法,当时去科技园孵化器的发源地,到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去美国学习。第二是学习什么?纯美国的东西,纯西方的东西,我们拿回来是水土不服的。这是国际化简短三年之内自己的一点感悟。还有学习的对象是什么,像中西方文化合作新加坡去学习。
下面讲一讲学习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第一是学美国,我记得次去硅谷,当时去脑一条街全部是名不见经传,是一排一排小矮的房子,但是在默默无闻当中,可能是孕育了更多的机会。这样一回归的时候,是跟刚才谭院长说的,我们可能有些东西光停留在说、找这个问题,而没有停留到自身方面我们怎样去做。第二个层面,实际在美国,特别是在硅谷,真的原创性的创新真的特别多,也特别活跃。但是我这样去说的时候,大家不要觉得可能在美国创业就很容易了,一会儿Facebook出来了,一会儿另一个创业公司出来了,我回来之前和伯克利和斯坦福的同学交流,在弯曲创业是鱼目混杂,里面95%全部都死掉了,能生存下来的可能只有5%的比例,但也正是5%的比例,这个100%鱼目混杂,造成了美国原创性创新鼓励的氛围,所以有这么多的人,他们会前仆後继的跳下来,去耐着性子去做他们创新的研究。
第三个层面的时候,我刚才还是在说,在弯曲的时候,国内现在也越来越包容了,允许失败,在中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观念,第一是走仕途,第二不成功便成仁,做这个东西必须破釜沉舟,在此一举,到弯曲的时候,跟美国人一起聊的时候,会发觉有很多到最后创业成功的人,他们至少都有三次创业失败的经验。实际我们自己是做天使投资的,我们在投资企业,我们在评判的一个标准是什么,实际如果这个人以前创业过,失败过,我们会把好评点稍微提高了一点。为什么这样去说呢?因为一个人可能是不见得成功一定会被复制,但是我觉得失败同样可以被避免。从失败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能更能有助于这个人做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第四个层面是什么,实际不是在国内国外,我们现在这个氛围越来越包容,我们现在也是越来越鼓励冒险,越来越鼓励企业家精神。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去激励着这么多企业家,前仆後继的去创业,去成就伟大的企业,越来越接触越多的时候,发觉西方和东方完全是相通的。作为企业家这三个就是重要的资质,第一个就是具有远大的理想,实际刚才就像谭院长说的,一个人只有具有远大的理想,他才不能简单的光被眼前的价格所束缚,他会把他的眼光放到长远一点,这样才能激励这个企业更长久的发展下去,第二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三就是持续的学习力。我在说三点的时候,很多朋友是老生常谈,我为什么一直在谈这些事情,我自己觉得,以前我们是觉得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或者我们认为已经了解的一些东西。我有时候在想,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差距,或者不叫差距,或者我们的区别在哪,他们可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在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把它做出来了,我们可能是只坚持了一,舍弃了二,然后再去抓三,在抓三的过程当中,你会发觉,可能很多东西你丢失了。所以我也是希望在座媒体,通过论坛把我们这个企业家的精神内涵传递出去,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我们真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冒险精神,不怕失败的企业家去创立一些优秀的企业,需要科技园各个从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发展。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我们去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是跟中国比较接近的一个地方,是东西方文化融合比较到位的一个地方。在新加坡的时候,是按西方的规则做事,按中国的礼仪去处人,它的科技服务系统化、流程化我看过之后,我就是有一种感觉,我发觉 那些名词,各个大会,各个总结报告还是在写,但是写的过程当中只是落在笔端,没有落在实际过程当中。同时新加坡在科技服务,盈利模式他们十分多样化,他们不是简单的像我们现在科技园区,只是把土地给我们企业,然后是建厂房,收取相关土地费用,还有物业的管理费用。他们是同土地到科技中介服务,到投融资,甚至到企业以后规划的上市和辅导,是一套成型的东西。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实际也是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的科技园区,我们孵化器在发展过程当中,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我们不一定把它的东西照搬过来,但是我是觉得可以攫取一点,让我们自己服务更立体化。第二层面的时候知道别人怎么来做了,下一步找人合作。俗话说下棋找高手下棋棋艺会提高,我们行业要找顶级企业合作才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刚才来会场听到很多地下嘉宾递名片的时候都说我们是同行,大家都认识,可能就不用再拿名片去发展了,我自己在海外跑几年过程当中,我发现合作是越来越重要了,我们以前作为一个园区,我们关起门自给自足。但现在你发觉,哪怕你的体量再大,哪怕你的实力再强,已经过了单独关起来门单打独斗的阶段了,每个园区都有它的特色,我们现在到了一个大家打开门,不但是跟国外要合作,相互之间也要合作,集聚资源,去助力企业更好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这我也想讲几个案例,瀚海合作发展过程当中,海外的第一个园区是在硅谷的核心地区,和中关村合作,瀚海中关村国际合作园,主要关于IT、新技术合作,我们当时跟中关村合作,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引智创新的新模式。这个从2012年6月12日开业,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今天我可以站在这里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真的这个模式特别成功,我们在海外的园区现在已经入驻了80家企业,同时不仅华人背景创业企业,我们在朝海外走的过程当中,发觉也很多纯老美的企业,对中国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国,他们怕上当受骗,所以这块又引出来,我要去说的,真的是鼓励更多高新区,鼓励更多的新区,我们在出去招商引智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匆匆的两三天之后就完事了,一定要有相关人员持续的跟进、跟踪,去破解或者消除纯外资企业,以及回国创业企业他们的疑虑,他们才能更好的回国落地,助力于我们产业的升级。
第二个案例我想举一个,现在我们不仅是自己单独在做,和中国的园区合作。第二个园区是跟QB3合作,它的背景等于是加州旧金山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美国加州山特克鲁斯大学合作的孵化器,我们朝外走的过程当中,我们发觉原来高新区的时候派驻也有很多外驻的机构,但是就是承担作为联络员的角色,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过程当中,你会发觉这个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作为中国园区,我们朝外去发展,如果关起门只是中国人和中国人自己玩是很难树建品牌的。在这个考量之下,我们和QB3合作,探索一个和美国主流生物医药孵化器强强联合,实现双赢、多赢的一个机构。我们现在在第二个园区目前也已经开业,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我们在美国第三个园区,也是在旧金山和高新区,和六家上市公司联合做的园区,因为以前我们是单一的,要不企业自己做,要不就是政府去做,我们现在探讨多面去合作,搭建一个大平台,大家把资源区共聚,共享这个发展。探索政府和企业多个主体合作,打造一个生态产业链。刚才为什么说要和六家上市公司合作,因为我们在第三家孵化器是做生命科学的,大家知道生命科学不像IT技术,可能你不了解,稍微学一学,基本上也能学到一些边边角角,生物这块还是比较专业化的行业。我们现在在和子波高新区,和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六家上市公司合作,打造国内到国外互动的生态产业链,因为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发现好的项目最重要是什么,要产业化落地,要实现技术转换,如果是没有最后这几步,我们说引进这个项目都是很普通的。第三个方面我讲创新,创新无外乎是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盈利的创始。
第三部分简单讲瀚海国际化的探索,我们在这里面简单的思考,瀚海目前是3063的格局,30是什么,我们在主城区现在有30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6是北京有五个科技孵化器和一个中美科技服务中心,中美科技服务中心搭建一个平台,不仅仅服务瀚海自己,也希望能为更多高新区,更多的开发区提供服务。3是我们有三家海外高新区。
我们瀚海国际化的历程,选址硅谷就不用再说了,作为硅谷这方面体量是蛮小的,只是在地图上像我大拇指的一个形状,一块约50公里长,16公里长狭长的地带,但是为什么在这么小的一块区域之内,能云集这么多高技术、高科技的人才,我是觉得这是国内各个园区要深度思索的一个问题。
第二在筹备阶段我们一直坚持拿中国文化待人,按西方的规则做事,我们在选择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是派驻了团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考察了300多个项目,我们才下手去做这个事情,现在我为什么在这里强调这块,我们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是考察两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拍板几千万美金的项目。因为前阵子在跟美国一些朋友去沟通的时候,他们说总怕和美国人合作,总是在合作最后一刻撤资了。当时我跟他探讨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几千万美金,甚至上亿美金的项目,如果只是来两次不到15天的时间,我说他如果最后不反悔最后肯定有问题的。这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不管是作为企业还是作为园区,还是作为政府,或者作为媒体人,大家都要遵从客观规律不断超前去走。
第四个层面我们现在的运营模式,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我们想建立一个海外人才,了解中关村,了解淄博,了解北京,甚至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海外企业引进来的桥梁,同时我们也搭建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现在筹备一些园区和企业需求数据,希望为更多的企业去服务。
在瀚海国际化进程当中确实有一些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第一个实际我刚才一直提到的,大平台、小服务。我们园区原先在建设的时候,我们一直提到一个大服务的概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这样那样的服务,实际我们现在在国外发展这些年,跟国内去衔接,我们会发觉,我们有时候把概念放的太宏观时候,反倒细节性的东西都忽略了。忽略客户作为消费的感觉,我们提供大平台,小服务,具体量化到各种类型的,成型的服务,让你入驻园区的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一块,这是我们现在瀚海置业内部从孵化服务到融资平台建立创业生态链,我们部分的入服企业。同时在这块我想提另外一个观点,大平台小服务这方面关于互助和创新。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的高新区,中国的孵化器发展到现在,我们产业之间要快速的联动起来,现在已经过了大家各干各的阶段了,老毛说过一句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要三个帮,现在做大平台,大家把优势资源放在一起,做每个人擅长的事情,更好助力于企业发展,同时我也觉得创新像我刚才一直说的,你出去去看,很多创新的理念我们都了解,创新更需要是一种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的坚持。第二个层面像我刚才讲的,希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企合作,我也希望作为中国园区的发展,某一部分放开完全市场化运作。第三方面科技园区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无外乎人才、资本和服务模式和流程的确立,真真正正的让你的入服企业感触到相互之间的发展。今天在这里的时候,今天是神十已经落地了,我一直在想,面对于中国现在的困题和难题,我们虽然是纠结,但是创新就是在每个人的手中,我也希望每一个园区人,我们每一个孵化器人,我们每一个企业人,面对中国现在大好发展的状况,能更脚踏实地的从我做起,更好的去创新,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承担更多的责任。谢谢大家!
上一篇:卢向贵:海外因素引进促搭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下一篇:收购狂人黄茂如 曾17天举牌三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