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呈现较严重泡沫 新开业项目八成亏损
如果事情从开始就有“不得不”的出发点,往往不会有好的结局,比如大龄青年婚嫁,比如商业地产开发。
这一轮“商业地产热”也是起始于2011年——时点恰恰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相一致——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调控,迫使开发商不得不转型,而且不约而同地转向不限购的商业地产。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商业地产投资开发热潮中,商业地产市场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泡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发销售环节,一方面库存高,另一方面潜在供应量巨大;二是招商环节,招商难,赢商网空置率高;三是经营环节,商户经营难,开发商回报率低。
根据某媒体的数据,预计2012年和2013年,我国购物中心年新增商业建筑面积将分别超过3500万平方米和4400万平方米,到2013年底,购物中心累计存量将达2.5亿平方米。
即使不考虑今后巨大的潜在供应量,现有商业物业也已呈现出招商难、经营难、收益低的窘境。以万达为例,万达是典型的现金流滚资产、重资产模式。截至2012年底,累计持有经营性物业1290万平方米,但租金回报率却很低。2011年万达的租金收入是34.6亿元,2012年是52.07亿元。而2012年万达的总资产是3000亿元,收入是1416.8亿元——租金收入占比仅3.68%。
据兰德咨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市房企中有商业地产的,持有性赢商网物业租金收入一般占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5%,高的达到7%。相对于持有性物业资产,租金收入仅占1.5%左右,而经营利润则大都为负。特别是开业不久,正处于培育期的商业,八成以上亏损。
准确统计当前商业地产的库存面积比较困难,原因是许多企业在商赢商网业地产零售不出去时,大都转为被动持有。持有后,如果没有商户,则为空置。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英国莱坊经纪对中国的购物中心开展的一项空置率调查,结论是“幽灵购物中心综合症正在蔓延”。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二线城市的平均空置率为10.5%,高于2011年的10.2%,而在一线城市,空置率从2011年的7.9%增加至8.4%。国内城市中,3个城市更为严重:在中国最大的两个二线城市沈阳和成都,购物中心空置率分别为17%和16.2%;在广州,空置率达到10.2%,而2011年还只是刚刚超过4%,整体空置率呈快速上升态势。
令人更加忧虑的是,低收益、高空置的严重现实并没有影响商业地产投资热潮。据报道,成都市已开工建设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已超过100个,未来4年还将入市100赢商网0万平方米左右。另据新华社报道,贵州省未来5年将“基本建成100个城市综合体”。企业层面,公开资讯显示,万达、中粮、华润、龙湖等企业,未来都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综合体的投资计划。就连此前很少涉足商业地产的远洋地产,计划2015年前复制10个未来广场;哇哈哈集团则计划“3~5年内开出100家商场”,主要业态也是综合体。继娃哈哈后,进入2013年,东方园林、维维股份和金威啤酒等外行企业也纷纷投身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潮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援引数据,预计今后购物中心将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增长,2015年总量或达4000家。如果当前态势持续下去,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库存量和空置率还会进一步上升,竞争白热化或难以避免。
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2013年开始将迎来商业地产集中上市、开业潮,“商业地产的一拥而上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哄而下”。
美国一家知名智囊机构曾说过,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的话,如果泡沫破灭的话,极有可能是商业地产,而这将引爆整个市场,并将拖累中国经济和全球复苏。
如果说赢商网商业地产泡沫已比较严重,未免过于简单武断。事实上,现在的商业地产主要呈现出结构性、差异化泡沫特征——泡沫比较严重的主要是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及大型购物中心,类似于华润置地PLUS的社区型购物中心,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写字楼,以及四线城市的中小型综合体等,并没有多少泡沫,甚至还有一定稀缺。
令人欣喜的是,部分专业地产商也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和升级了。2012年中,SOHO中国宣布由散售模式转为持有经营。据年报显示,2012年SOHO中国的营业额赢商网约153.05亿元,而“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是96.05亿元,实现核心纯利(不含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约33.35亿元。今年2月底,龙湖地产推出了“金苹果计划”,其战略意图是打造跨越地产、商业、物业的全新平台,使商业成为公司的新利润增长极,其核心要义是“资产管理”。
如果站在整个行业高度思考,无论是SOHO中国,还是龙湖地产,它们的商业地产转型与升级,其实不仅是企业问题,更是行业问题。它们的探索和努力,值得我们给予掌声鼓励。
上一篇:北京周边楼市借势“大外环” 房价压力或将缓解 下一篇:外婆家翻台率约300% 想在等位区建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