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的前生今世 以钢铁制造业起家
施耐德北京总部
施耐德电气创建于1836年,以钢铁制造业起家。1979年,施耐德集团在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参与高压开关技术合作项目,步入了在中国市场投石问路的阶段。1987年施耐德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厂,天津梅兰日兰,施耐德电气将断路器技术带到中国,正式开启了中国发展道路。90年代初,施耐德电气旗下品牌奇胜率先将开关面板带入中国,结束了中国使用灯绳开关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施耐德电气开始了在中国的第一轮大规模投资。10年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1个研发中心、7个工厂、3个物流中心相继成立。进入21世纪,施耐德电气全力投入中国市场的开拓,建立中国研发中心,大规模并购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移。2011年起,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成为真正的本土化公司。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实,施耐德电气启动走向西部计划,全面挺近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并调整产业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目前施耐德在华已经拥有28000名员工,53个办事处,28家工厂,7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3个全球研发中心,1000多名研发工程师,1个实验室,1 所能源大学,700多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19世纪
·1836年:施耐德兄弟接管当时正处于困境的Creusot铸造厂(71),两年后他们成立了Schneider & Cie。
·1891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开始进军当时新兴的电力市场,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创新。
20世纪前50年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EIFU),施耐德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在随后的几年里,施耐德与当时主要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进行结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使其扩大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
·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多样化以及打开新的市场,施耐德进行了整体的结构重组。
20世纪后期
·1981-1997年:施耐德电气抛开一些非战略活动,继续将重点放在电力工业上。为了贯彻实施这项战略,施耐德进行了几次战略并购:TE电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成为施耐德电气集团的成员。
·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巨头Lexel,施耐德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999年5月,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公司专业致力于电气领域。改名之后的施耐德电气采取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
·2000-2009年:随着自身结构的发展和公司合并政策的贯彻,施耐德电气在新的市场细分中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些市场细分包括:人机对话、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建筑自动化和安全(如Digital、Crouzet、Clipsal、MGE不间断电源系统、TAC、Kavlico、Andover控制等)等。
上一篇:中小房企迎赴港IPO热潮 折价上市打通融资平台 下一篇:施耐德电气中国25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