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证背后定价权之争 房企称易滋生寻租空间
广州“限价升级”已得到业内的证实。多位开发商向本报记者表示,广州国土房管局不仅对新盘预售申报价格进行指导,高于“红线”不发预售证,且网签价格不得高于预售申报价格。
“限价升级”的背后,开发商与政府的定价权之争愈演愈烈。
“如果继续用行政手段直接对项目‘定价’,实力强的开发商会选择推迟开盘,实在耗不起的房企,只好通过花钱等途径来获得预售证和网签资格。”广州一家房企营销总监助理说。
指导价标准成谜
“去年只是对豪宅进行干预,政府的价格管控也是时松时紧。现在,不仅去年签下意向书的房源不能网签,而且售价较豪宅低的中高端项目也受到限制,真不知道该怎么卖了。”广州尚东地产的一位营销人士说。
其所在的项目近期只网签了一套。上述人士表示,至少5月份还要继续等。从目前申报进展来看,房管局依然保留两周前的意见,项目的申报价格必须按照房管局的“指导价格”执行。
国土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相关政策的实施细节还没有确定,政府对于指导价格的具体标准仍在讨论中,因此不能贸然公开。而对于各区不同项目的网签价格,会按照不得高于预售价格的规定严格执行。
在南沙区,有房企表示,整个区域的项目均价不得超过12000元/平方米,如果超过该价格将无法获得预售证,也无法完成网签。在同一区域,某楼盘在报备时则遭遇房管局提醒,称均价不能超过8000多元/平方米。
海珠区某在售项目的销售负责人透露,本打算在“五一”假期大量推盘,但部分项目没有拿到预售证。“我们在申报的时候,房管局就提醒我们,预售价格不能高于20000元/平方米,这也是海珠区所有楼盘的价格标准。”
不过,让这位销售负责人不解的是,在同一区域,有部分类型相近的单位售价超过了20000元/平方米,却在“五一”之前顺利获得预售证。“为何这些项目成为特例?”
海珠区房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申报价格按照个别项目的价格涨幅、装修设计情况而定,指导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上述项目销售负责人表示,公司不敢向有关部门提出质疑,因为“以后还需要他们的帮忙”,只能静观其变。目前,该项目依然无法突破限价标准,由于这些标准低于营销部门制定的价格预期,所以暂时不对外销售。
政府定价的弊端
“一大批项目都在排队。”上述广州房企营销总监助理告诉记者。令他感到庆幸的是,其所在项目的部分单位在“五一”获得了预售证。“是因为在政府那边做了不少工作。”
他解释,其所在项目的部分单位售价较去年涨了1000元至3000元不等,在申请预售证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强调“很难处理”。其所在的营销部门只好轮番向政府部门发动“公关大战”,至于“公关”细节,该营销总监助理只表示“多跑主管部门沟通情况”、“讨价还价磨一磨”,其他则不愿多说。
不过,拿到预售证并不意味一定能够顺利网签。该营销总监助理表示,按照业内一般的操作,最终的售价会较预售申报价格高,政府一般不干涉网签售价。目前,他担心提高售价后,网签可能会推迟。
有媒体报道,广州市网签系统近日正在升级,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旗下楼盘在网签时遭到拒绝,系统自动回复信息称“签约价高于备案价而无法提交”。
根据上述营销总监助理从国土房管部门打听到的“口风”,网签数据直接影响政府部门统计的房价数据,因此,政府部门已经规定对售价较高的单位延迟网签,重点控制范围在每平方米16000元以上的单位。这些单位需与其他同期网签的低价单位合并通过,让当月的平均价格控制在政府预想的范围内。
华南某大型房企营销部门副总监表示,其分管的一个项目也遭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大家的网签都延迟,按照审批顺序排队网签,这个问题还不是特别严重。问题在于,同样售价的单位,在争取网签时间点上已出现差异,为何这个项目可以获得网签资格,而那个项目还要继续等?”
他表示,开发商都深谙一个道理,不同网签时间点对于销售节奏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谁能争取到网签先机,对于当年的销售成绩来说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该副总监强调,这只是利益寻租的一种表现,政府对销售环节干涉的范围越多,干涉的力度越强,房企在最重视的销售环节中就必须跟着政府的意愿。他表示自己对这样的手段已经“见怪不怪”,“以前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地方政府以房企拿地作为进行交换的条件,如果拿地不积极,那有可能会卡住手上项目的审批,施工、消防、监理还有销售,都可能会卡。”
有房企人士表示,采取这种“强制性”干预售价的行政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政府控制房价的目的,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滋生寻租空间。
目前,不少房企已经选择低调延迟推盘,限价对市场供应量的影响正在显现。不仅广州,在北京等实行价格管制的城市,供应与预期相比,均大幅缩水。
根据中地行的统计数据,之前预计广州5月新增货量项目共86个,但受价格管制政策影响,部分楼盘尤其中心城区项目恐不能顺利取得预售许可,最终供应量将低于预计值。据初步统计,今年“五一”前后,广州市新供货项目中有53个暂无预售证,涉及新增供应量约1.4万套。
“控制高端楼盘,让其不能卖不能签约,并不能堵住市场需求。时间越长,越会形成堰塞湖效应,后果值得警惕。”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分析说。
上一篇:聚焦渤海之滨标准厂房 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平台 下一篇:房企借道刚需回春 首季度117家业绩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