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汽车 > 正文

进口车经销商数因亏损骤降 资本不再盲从

第1页 :迟疑的投资人

  投资人的不断撤离,意味着已告别“躺着挣钱”的时代。

  “好像一提到,似乎全是‘高大上’概念,赚钱就像西北风刮来一样容易,其实这样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某大型上市集团的一位高管陈勇(化名)日前告诉记者,其申请并被授权的多家经销店建设进度已从去年底拖到今年底,明年何时动工还不知道,十有八九要黄。

  原因是,代理这个品牌的从去年开始全面亏损。“两年前还有八成左右有钱赚,现在八成以上都在亏钱,进去只能跟着赔。”陈勇在这家集团工作快十年,见证了多个品牌从暴利到微利再到现在赔钱赚吆喝的发展阶段,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量连年创新高。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国量双双超过去年全年,预计全年将超2000万辆,连续五年赶超美国,蝉联世界最大市场冠军。实际上,随着国产车销量逐年攀升,主打高端、个性消费市场的销量,同样行走在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最近五年来,销量增幅一直跑赢‘大盘’,但利润率逐年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原本狂热的投资人变得忌惮。”陈勇告诉记者,由于前几年持续火爆,尤其是进口大、豪华更是长期被国内消费者以“加价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热烈追捧,导致在外界留下“赚快钱”和“暴利”的假象。

  陈勇的担忧,终于在今年成为现实。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投资人在今年大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需求增速下滑与供货量的惯性增长,导致供需矛盾愈发尖锐。直接后果就是,正在亏损和准备撤离的越来越多,“毫无疑问,的洗牌正在加速”。

  迟疑的投资人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市场处处长陈家顺眼里,内资数量的骤降,已经非常明确地释放了某种信号。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根据全年备案情况统计,内资经销网点备案数量一改前两年45%的高增幅,今年急转直下,全年新增门店数量仅为1家,同比降幅15%。这一数字,超过了全国备案总量平均10%的降幅。其中,、等品牌的数量明显递减。“这种放缓步伐的节奏及其背后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在《2013年中国市场年度报告》发布会上,陈家顺如此表示。不过,上述数字已经直观地反映出,曾经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地,已经让不少试图进入者“望而却步”。而注册内资数量首次下滑,更让外界感受到洗牌的信号。

  在此之前,当中国的整体备案数量以10%以上速度递减时,内资的数量却一直在暴增。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内资的备案数在2011年是12975家,2012年是1家,2013年是10156家,呈现逐年递减态势。

  对比之下,注册数量却连年大幅增长,2010年,内资经销网点数为864家,到2011年则增至1216家,同比增长40%;2012年为1家,同比增长45%。“拐点”出现在今年。2013年,内资备案数为1家,同比降幅15%,超过备案总量10%的整体降幅。

  以、和等主要品牌为例,在备案的内资进口中,2010年、2011年的新增内资进口数量分别为32家和37家,而今年仅为13家;在经历了2011年33家的爆长之后,今年仅新增3家;则在2011年新增33家进口,今年则仅增了3家。“这确实表明,资本对于的整体热情正在降温。”中进汽贸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在其看来,经过了年至2011年三年时间的疯狂扩网,与实际销售量的契合度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现在的门店数量完全到了饱和点。“1999年的时候,如果建一家门店,半年就能收回投资,”陈勇告诉记者,“而现在,建店四五年之后开始赢利就算不错的,未来十年投资回报率肯定更低。”这让很多原本对代理趋之若鹜的投资人开始迟疑。“以前经常听说谁家申请了(授权品牌)半年没批下来,现在很多进口品牌的投资人即使得到了授权也不立即进行实际投资。”

  陈勇就职的某大型集团就曾计划在亦庄建立一家品牌,尽管早在去年底就获得了厂家的品牌授权,但集团高层对于何时开始建店一直举棋不定。“实际上据我了解,不仅是我们代理的这个品牌,很多‘二线’进口高档车品牌也都曾遇到给予授权后延期甚至放弃建店的情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