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改革之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原标题:李克强改革之路
5年前(2007年10月22日),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52岁的李克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几个月后,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
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这位57岁的经济学博士,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位总理,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总理。
从早年著书阐述改革思想,到主政地方期间的小试牛刀;从任国务院副总理时主抓一系列经济领域改革,到十八大后屡次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少年时代已熟读《报任安书》、《出师表》的李克强,未来的改革之路令人期待。
1985年~2007年
改革思想初具雏形
改革思想 在论文著书中初显
1985年,年仅30岁的李克强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工作之余,他先后攻读完北大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论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阶段问题与对策,荣获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主政河南 启动城镇化构想
1998年6月,李克强到河南工作,提出“中原崛起”战略。与很多人把河南视作单纯的农业大省不同,李克强鲜明地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 化”的“三化”路径。这为河南后来的发展定了基调,也成为国家后来制定出台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郑东新区的建设,更为全国走新型城市化道 路提供了示范。河南的一些官员至今还津津乐道于李克强带来的“颠覆性”转变。
主政辽宁 改造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基地
2004年12月,李克强被派往辽宁出任省委书记。“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他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到2007年离开辽宁时,拆除棚户房1万余平方米,改造总面积5万平方米,动用上百亿元资金,涉及棚户区居民120多万人。
李克强在“棚改”过程中一再强调的“万事民为先”,成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理念。同时,李克强做出了辽宁转身向海、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被视为“大刀阔斧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向全面振兴。
2007年~2012年
主抓一系列经济领域改革
2008年 大部制改革
2008年,李克强主导第六次大部制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取消建设部等五个部委,新增工信部、交通部、人保部、环保部以及住建部。
2008年 燃油税费改革
2008年,李克强担任燃油税费改革领导协调小组组长,组织制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
2009年 医疗改革
2009年初,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李克强亲自担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
2012年,大病医保指导意见公布,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目前,中国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织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2011年 房产税改革
2011年初,国务院批准房产税改革试点,1月28日,上海重庆开始正式实行房产税征收办法。
2012年 营业税改增值税
2012年,李克强亲自督阵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上海率先启动试点,12万企业纳入范围。
2007~2012年 保障房建设
5年间,李克强先后4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视察各地工程进展。在此期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3000多万套,基本建成1700多万套,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这是中国历史上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十八大后~2013年3月15日
三提“改革是最大红利”
“改革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2012年11月21日,十八大闭幕刚刚6天,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下一步改革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被部分网友评为当年“最令人鼓舞的语录”。
2012年12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时再论“改革红利”。他指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谋划发展与改革,是为了让群众更多受益。
2013年1月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时,又提出“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重点调整预期利益和增量利益,但最终是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
改变会风 拒绝“照本宣科”
在2012年11月21日的会议上,李克强拒绝有关省市相关负责人“照本宣科”,并接连展开“打破砂锅式”的追问,所问问题之准、之深、之专业,都是官员们手中的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
5天后,与民间防艾组织代表的一场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身体力行转变会风,打破个别代表发言的既定安排,鼓励自由发言。
与会者当天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李克强一一满足了每位与会代表的发言请求。这一人性化的考虑,使原定于随后举行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被迫推 迟一个多小时。外界认为,“官方会议”为“草根会议”让路,从“人性关怀”升至“制度关怀”,折射的是将民众“置于心中”的民生情怀。
2013年3月15日之后
他将迎来怎样的考验
GDP目标能完成吗?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左右。据官方估算,如果要实现社会大环境稳定,中国经济必须每年保持7%~8%的增长率。国家发改委主任称,中国经济过去五年年均增长9.3%。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如何保持稳步发展?
房价能否有效回调?
楼市一直在调控,房价却越调越涨。2011年住房绿皮书指出,35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泡沫29.5%;有媒体称,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率可能将下降至个位数;商务部专家表示,国内楼市没泡沫,是灰色收入抬高房价。房价到底啥时能降下来?
收入差距能否缩小?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2003年到2012年的基尼系数:过去10年,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0.4910,随后回落至 年0.474。10年间,基尼系数全部高于0.4。此前,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 平均水平。报告称收入差距世所少见。未来,贫富差距能否缩小?
能否呼吸到新鲜空气?
据报道,我国每年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已接近1万亿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升高。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引发公众对环境的深度思考。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受雾霾侵害?
李克强语录
“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民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李克强谈GDP与居民收入问题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不能因病人交不起药费将其拒之门外。”
——2013年1月5日,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不能人为‘造城’。”
——2013年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
“农民工为了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当过农民,懂得你们的辛劳。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给你们打工。”
——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李克强在内蒙古包头火车站看望返乡农民工
>>个人魅力
他是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自信中透露着政治智慧”
李克强的阅读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文化都有涉及,并颇有兴趣研读外国书籍。他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2011年8月,李克强访问香港。在港 大,他用中英文交替发表精彩演讲。香港金融界人士形容李克强:“自信中透露着政治智慧,儒雅干练、性格刚毅而又平易近人。”
在外交事务中,李克强以其博学、睿智日益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和关注。2011年初,他访问西班牙、德国、英国,9天内出席了46场活动。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外交风采,给欧洲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外媒推出“克强指数”
2010年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一项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新指标——克强指数(Likeqiangindex)。这个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 总理李克强的名字命名的指数,含三种经济指标:耗电量、铁路运货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的结合。英国《经济学人》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 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燃油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督战“营改增”,主抓保障房,试水房产税——自2007年十七大后,以政治 局常委身份担任副总理,在国务院负责常务工作,分管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统计等关乎大局的领域,曾经的高材生李克强面对的无一不是利益诉求复杂的棘手难 题。
李克强不回避,不张扬,力求化解矛盾于无形,被境外媒体称为“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曾有共事过的官员这样评价李克强:“喜欢笑着解决问题”。
>>他的家庭
妻子曾是公社“五朵金花”之一
李克强的妻子程虹被外媒誉为“李克强的软实力”。她比李克强小两岁,在首都经贸大学任教。两人育有一女。
程虹出生于郑州的一个干部家庭,文化大革命期间,前往河南郏县插队。在公社,程虹被誉为公社“五朵金花”之一。返城之后,程虹到清华大学进修英文,在几位热心朋友的介绍下,她与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的李克强相识。
婚后不久,程虹便到北京经济学院(即首都经贸大学前身)外语系任教。2000年,她获博士学位,次年晋升正教授,时年44岁。李克强爱学外语,有时会像学 生一样,在家带着“随身听”苦学。程虹也会给他以专业指点,纠正他的发音。李克强与妻女团聚时,一家三口有时还会进行英语对话。
>>他的老师
曾师从季羡林、厉以宁
■国学大师李诚
李克强自幼好学,“文革”期间,他师从国学大师李诚。李诚要李克强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并给李克强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等古文选。5年时光,李克强学识与日俱增。
■宪政法学名家龚祥瑞
1977年,李克强考入北大法律系,名师中最著名的当推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龚祥瑞主张,在宪法之上再也没有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上帝”或“正确领导”。这对刚经历过“文革”的李克强犹如石破天惊。
■学术泰斗季羡林
在翻译《法律的正常程序》时,李克强遇有一词,恰好有机会向国学大师季羡林请教。季羡林先生当即作了回答,但同时又说:“你可以先这样。”李克强当时还不 理解,次日季先生返回,向李克强详尽说明这个词的由来。李克强后来说,也许季先生是诠释“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含义。
■经济学家萧灼基
在读研期间,李克强关注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指导老师是经济学家萧灼基。
■经济学家厉以宁
李克强北大读博期间,曾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1991年8月,厉以宁曾把三名弟子李克强、李源潮和孟晓苏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补充内容后,定名为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出版,结果备受经济学界关注。这本书的所有论点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
上一篇:“铁老大”一拆能否解三难? 下一篇:深圳性奴案续:17岁少女疑卖处筹钱救重病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