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旅行 > 正文

瓯江古埠传渔歌,丽水源头藏画乡(3)

巴比松油画馆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枫丹白露巴比松镇的法国风景画家,他们是印象派的启蒙者,他们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在丽水,也有一个喜欢描绘自然的画家群体,他们擅长从身边的事物、熟悉的风景、平实的生活中抽取出自然的美,绘就雅俗共赏的作品,这种“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创作模式与法国巴比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被称为丽水巴比松。

在古堰画乡景区的入口处,就是画乡的绘画艺术中心--巴比松油画馆,这里汇集了历年来丽水巴比松画派的精华作品,对于有艺术追求的人来说,这里是不可错过的第一站。

现代科技也被应用于画馆之中,你可以在这个大型的led屏幕上检索出所有的作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作者,绘制年份,背景故事,喜欢的画作还可以无限放大,欣赏细节。操作也极其简单,连点点这样的五岁孩子都能玩得很溜。

整个展馆是极简主义的后现代风格,配上色彩鲜艳的油画,给人很舒服和谐之感。

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历史也被写进了博物馆的展墙,让人更加了解这个绘画流派的发展以及变革。

从感官上来说,巴比松画派的技法给人以安静自然的享受,其宗旨也是效法自然,重在表达眼前所见所闻,所以也能获得更广泛的受众。

每一幅作品都是精选,你定然能够找到你的心灵归属之作,感觉那就是对你内心世界的描述。

千年古堰

结束了画乡景区的参观,我们乘着画舫,顺着瓯江进入松阴溪,一路也是风景如画,吹着凉风习习,愉快至极,这是一场诗意般的旅行。

十多分钟之后,我们顺着碧绿的松阴溪来到了古堰景区。

链接码头和堰头村的是一条古贤道,通济堰在历史上也颇有名头,始建于公元505年,与都江堰,郑国渠,它山堰,灵渠同名,是中国古代的五大灌溉工程,是江南农耕文化的代表,多有名人雅士到访,留下事迹,故建此古贤道缅怀。

古贤道上的第一尊塑像是清代的文人刘延玑,他曾任浙江括州(今丽水)知府、浙江观察副使,到任前,丽水地区遭受1674年明末战乱和1686年洪水,民居毁坏,田地荒芜。他到任后,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开设南明书院,做了很多有利于地方百姓的事情。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和三十九年(1700),两次修筑通济堰。当时修堰经费非常紧张,他带头慷慨解囊,捐出俸银五十两,地方官员纷纷效仿。

之后,是丽水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碑文,再其后,还有北宋水利专家王禔等的雕塑

走完了古贤道,跨过这道水上的石阶小道就是堰头村,在堰头村的村尾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文昌阁,供奉掌管功名的文昌帝君,祝福地方繁荣昌盛。

古朴的白色石头和周围的古树群相得益彰,重檐偕山亭榭,小桥流水人家,锁住了这个江南古村的文脉之气。在明清时期,堰头村的文风沧桑,辉煌一时,鼎盛时期连出了五名进士

周围有十棵千年古樟,织成了一片遮天大网,为村民们遮阳避雨,也是孩子嬉戏玩耍的场所,在古堰村,有这样一个传统,孩子出生之后会抱到古树前,举行一个朝拜仪式,拜古树为干娘,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抛开传说,只是如此巨大的古树群,这在全国都是罕见

从文昌阁进入村子,一条小溪与村庄的古街相伴,举目四望皆是翠绿,诗情画意一般。

堰头村没有经历过旅游改造,一切都还是古朴的样子,和滨江古街相较又是另外一种感觉,逛起来也显得轻松愉快。

刚打完鱼的老者带着斗笠,哼着渔歌,一手一个喝完酸梅汤的洋瓷杯,懒懒散散,舒舒服服过着日子。

村内也存有不少明清古建,夹杂在民居之间,古朴着整个村落,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

最显眼的,是这一出乾隆年间的贞节牌坊,上额有“旌表”二字,下额砖刻“节孝流芳”四字。堰头村原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当时规模很大,特殊年代时被毁,只剩下祠堂门前这座牌坊。牌坊奉旨“旌表”的人是叶成发妻子梁氏。乾隆年间,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当时他的妻子梁氏只有二十六岁,挑起家庭重担,勤勤恳恳培养子女考取功名。为了表彰梁氏的从一而终、聪慧贤德,嘉庆三年,朝廷下旨,建此牌坊,鼓励天下父母悉心培养子女,成为栋梁之材。

村内还有老字号的酒坊,卖的就是远近闻名的桃花酒,路过门口就一股浓浓的桃花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六如居士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无尽的潇洒与浪漫情怀,你也可以逃离城市,在这堰头村里寻找一份洒脱与宁静,定然会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周末。

顺着村子里的这条小溪一直走到村头,就是建于南朝时期的通济堰。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一位姓詹的司马奉朝廷之命来处州,并考察了碧湖平原,见碧湖平原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却因缺乏水利灌溉,水患严重,粮食产量不高,于是建议建造堰坝引水灌溉碧湖平原。大坝最初是木筱结构,也就是木框填石坝。松荫溪上游一发大水,大坝就被冲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复,劳民伤财。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任参知政事(副丞相)的何澹告老还乡,迁居丽水。他为了使大坝千秋永固,便于返乡当年奏请朝廷,调兵三千,对大坝进行大修,将木坝改筑为石坝。当时,人类还没发明混凝土,为使石坝增强整体性,就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铸到石坝缝内。铁水灌缝和松木填基两项特创的筑坝技术,是大坝千年永固的一个重要原因!

堰头村海拔73米,大坝的选址在整个碧湖平原最高之处,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灌溉每一亩良田,使碧湖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粮仓。

若是在堰头村内逛得肚子饿了,这里有家茶食料亭值得一去,他家的板刀面味道极好,新鲜赶制,15元一碗各种加料。

店内陈设古朴,走得累了,坐上一坐,尝尝农家味道

除了板刀面,店内的江南肉粽也是一绝

渔村夕照

从古堰上船,一路沿着松阴溪返回画乡,傍晚时的江景变得更加迷人,东面的雨水将停,两道彩虹挂在天上,画乡变得色彩缤纷而又浪漫无比。

西面的云层有一点厚,太阳透过云朵的间歇洒下来把整个江面都染成了金黄色,远山下的乌篷船挂着白白的帆,眼前的画面像一幅电影,触及了我的心灵。

这是一天中的最后一班船,所有的画舫都靠在了大樟树下的码头,我急速的跑下了船,在码头上等待着夕阳给瓯江染上更美的色彩

把脚伸进了瓯江里头,左手一壶桃花酒,右手牵着孩子,等着这光线把这景色慢慢的照进心里头

码头之上有两棵相生相邻的千年古樟,古樟之下是双荫亭,这也是滨江古街的起始点,傍晚时分,这是人们畅谈聊天的集会之所,若是遇上节庆,还有音乐评弹。

当然,更热闹的,还是大榕树下,吃过晚餐之后,村民和游客都聚到了这里,家长里短的聊着,远处投放着露天电影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

古堰画乡艺术节

为了画乡的艺术节,我放弃了继续去往杭州的打算,好好待在这里,让我和儿子都多一份感受

昨天古镇的景色让我挺兴奋,今天很早就被生物钟给叫醒了,看着孩子还在梦乡里呢喃,我就拿着我的曼富图下到了瓯江,想用一段延时记录风景的变幻。我也是胆子太大,那嶙峋的怪石上支着三脚架,如果不是景色太美,如果不是曼富图,我也不敢如此造次,想要记录风景,一个像曼富图那样稳定的三脚架必不可少。

远方的晨雾给山头铺上了白纱,安静的江面倒映着墨色,昨日的渔公又划着筏子撒网,我深深呼吸了一口,愉悦了整个早上。

早早的,两位老人已经坐在树下开始聊天,聊着今天将要开幕的艺术节,古树之下已经布置好了画布做成的帐篷,我看时间不早,就回到酒店,准备带孩子起床了。

带着孩子赶了一个早场,主办方已经布置好了画笔,让孩子们在古堰画乡的LOGO上自由涂鸦

孩子们凭着对色彩的喜爱尽情发挥,很快,一个巨大的logo就被着上了各种色彩。

孩子应该对绘画还是有一定天赋的,已经知道哪几种色彩能搭配出什么样的颜色,继续加油吧,小艺术家的世界就应该这样色彩丰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中国E时尚:www.fashion-china.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