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京一10公里路段近千井盖被偷 留“陷阱”(图

上图:金榆路上大量井箅子丢失,留下“陷阱”。
下图:红庙路口井盖十分密集,每隔几步便有一个。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井盖虽小,但却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大事。近日,记者探访朝阳、东城等多地社区及周边路段,发现一些地点的井盖存在分布过于密集、安装不牢、屡遭偷窃、管理缺失等问题,令行人十分纠结。有关专家表示,检查井前期设计存在缺陷、井盖产权过于分散等是这些问题频出的主因。

  1

  朝阳区红庙路口

  半平方公里500井盖难看难躲让人不理解

  朝阳区红庙路口半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布着500多个井盖,看着就“闹眼睛”,车主开车从此经过,想躲都躲不开,车轮不断碾轧井盖而产生噪音,让人心烦意乱。

  红庙北里小区居民李先生称,沿着红庙路口向北,辅路与主路上井盖遍布。金台路西侧辅路上,每隔两三米便会出现一个井盖。“井盖多得有点离谱,这么短的距离就有一个,为什么要这么密集地设置啊?在这附近走的时候肯定担心,尤其是下雨之后,总怕会出危险。”

  5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朝阳路与金台路交叉路口,发现路口处有超过20个井盖。由于该路段交通量较大,车辆碾轧井盖发出的“哐当”声不绝于耳。

  路过此处的居民告诉记者,他最不愿意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就算是路上车少,也提不起速度。“开车路过这儿,跟坐过山车似的,忽悠忽悠的。”每逢开到这儿,听到“哐当”一声后,他就在心里默数,后来发现这条路的井盖多得真是数不完。“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这条路上弄这么多井盖?”

  记者粗略统计,以红庙路口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南北距离约为824米,东西距离约为615米。在这块面积为0.5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各种井盖数量超过500个。井盖上的标识纷繁复杂,有“信”、“水”、“雨”、“污”、“绿化”、“热”、“TV”等,超过15种,还有几处井盖上没有任何标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表示,早期修建的马路下面,通常只需要铺设少量管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式管线越埋越多,翻修一条马路常常涉及到十几条管线的铺设。众多的管线却缺少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由于投资方不一样,建设前没有协调,各部门各干各的,就造成了城市马路今天挖、明天埋,使得井盖越来越密集。红庙路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

  朝阳区金榆路

  10公里路丢近千井盖行人为安全问题担忧

  近日,朝阳区金榆路10公里的路段上近千个井箅子丢失。居民拨打市政市容委电话得知,因该路段是条新修路,井盖还未交付给相关单位,不知找谁补井盖。

  5月8日上午,金榆路附近的居民称,上班路过该路段时发现整条路上的井箅子都不翼而飞。“虽然走这条路的人相对较少,但这么多井箅子丢失,让我们感到太不安全了。”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该路段发现,从朝阳北路6号线草房地铁站往东约两三百米的金榆路起点,到该路的终点机场二高速金盏桥,约10公里的路段,路两旁的多数方形雨水井都“张着嘴”。在非机动车道,东侧有200多个井箅子丢失,西侧有300多个井箅子丢失。机动车道上的情况和非机动车道基本相同。记者粗略统计,近千个井箅子丢失。

  据一名环卫工人称,此路段修好一年多了,路面设施都全了,之前也曾丢过井箅子,大部分是金属的,都是夜间被偷的,很可能被卖到废品收购站换钱了。有关部门曾更换上一部分水泥加细钢筋制成的井箅子,但汽车一轧就碎。

  对此,朝阳区市政市容委一名工作人员称,因金榆路是一条新修路,管理方现在是北京市公联公司,井盖等还未交付给相关单位。近期井盖就会交付,交付后会加强管理。

  3

  朝阳区和平街10区

  踩中“陷阱”身受重伤七旬老太维权成难题

  今年75岁的焦大妈家住朝阳区和平街10区。去年年底,她在小区行走时,踩到井盖后陷入井中而受伤。之后,其子李先生与物业交涉,双方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目前,焦大妈已申请法律援助。

  去年11月17日,焦大妈外出购买午餐回家,经过所住小区楼下道路时,一脚踩在井盖上,井盖翻了,她半截身子都掉入井中。焦大妈被送往中日友好医院救治,经诊断为左胫骨平台骨折,且腿部外伤严重。当天下午她转入积水潭医院,腿部外伤缝了10多针。

  由于老太太心脏不好,摔伤加重了病情,不能立即对腿部骨折做手术。伤情稳定后,她又转院到武警二院保守治疗,其间因为心衰加重,还在心内科治疗了近一个月,直到去年12月31日才出院回家静养。

  其儿子李先生表示,母亲发生意外后,物业曾到医院探望母亲并垫付了1万元医药费。但母亲出院之后,他几次与物业协商要求赔偿相关医疗费用及损失,物业公司表示,只愿意再支付1万元了结此事。对此,李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他说,母亲住院期间共花费医疗费等3万多元,且最近一次复查时,医生给出的诊断为,皮肤有水肿,活动不自如,左侧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线模糊,未好,静脉曲张。医生建议加强陪护与营养,一个月后再复查。

  而小区物业负责人则表示,他是在焦大妈发生意外后接手小区物业管理的,前期物业已经垫付了1万元医药费。事发后,李先生曾提出7万余元的后续治疗、精神损失等赔偿,他们无法接受。他表示,物业可以再支付1万元作为赔偿金。此外,他说,因为小区为老旧小区,物业未收取过居民的物业费,每年只有各栋楼的产权单位缴纳管理费。对于小区内井盖等设施的管理责任归属,他认为是比较模糊的,此事不应当由物业承担全部责任。

  目前,焦大妈已找了委托代理律师,若协调无果,还需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诉讼。

  中翔律师事务所的邱彩霞律师表示,针对因井盖受伤索赔难一事,因小区为老旧小区,物业未收取过居民的物业费,每年只有各栋楼的产权单位缴纳管理费。因此,物业赔偿全部损失有些困难。若诉讼,应把井盖的产权单位或者施工者追加为共同被告。

  若是在业主缴纳物业费的情况下,虽然井盖有产权单位,但主要责任方还是在物业公司,因为井盖伤人不是在产权单位施工时发生的,是在小区物业管理时发生的。小区物业为业主服务的项目中就包括小区安全,物业有责任定期检查井盖是否松动,避免发生伤人意外。如果物业认为责任和他们无关,可以提供相应依据,双方走法律程序或协商解决问题。

  官方说法

  井盖养护巡查产权单位负责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管线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井盖分别属于各自的管理部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管理的权限在于建成后的综合协调,日常的养护巡查是由井盖的产权单位负责。每个井盖的产权单位是主体责任方,每个单位之上再由某个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来主管,管理的部门比较多。

  各种井的具体设计是由相关设计部门负责。一条路建设初期,在什么位置设置一个井,在什么位置铺设管线,需要到相关部门领取一个路由许可,经过批准后才能具体在那里铺设管线、设计井盖。如果路上的井盖需要变动、维修,还是需要重新申请,需要通过路政部门来审批,不能随便挖路。如果想改变井盖的位置,还需要重新办理规划的手续。

  井盖上的标识较多,有供电、供水、燃气、热电、有线电视、电信、绿化、排水、路灯等。“每一个井盖都能找到相关的负责单位。”

  专家说法

  产权过于分散致集中管理难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专家认为,城市里的“井盖问题”出在了前期设计上。多如牛毛的井盖,显现出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同时也显露出管理上的复杂。在实际操作中,管线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设置一个检查井,而检查井又分属多个部门和单位,每个部门都设置有自己的检查井,但各个单位间并不共用,从而导致路面上出现了星罗棋布的井盖,导致路面井盖看起来又多又乱。“十几年前某个区域只是一片平房,但是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供水、排水等的压力也是以前的几十倍。楼建高了,但是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目前的管理模式是,每一种管线都需要单独修建自己的检查井,井盖的产权过于分散,导致集中管理难。”

  “国外采用的是‘共同沟’的模式管理管线,可以解决地上和地下出现的问题。”专家表示,共同沟将各类管线集中在一条隧道中,避免了地下空间错综的管道和地面上星罗棋布的井盖,同时可以降低养护成本,但是前期需要较大投入。“不同的部门间很难平衡,资金来源、参与意愿都不同,推广‘共同沟’存在着一定难度。”

  本版采写京华时报记者刘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