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公益 > 正文

乡村教师坚守山村小学35年 培养出39名大学生

  刘学民是一位坚守山村教育35年的乡村教师,和无数山村教师一样,他用自己的坚持让贫困乡村的孩子们受到了基本的教育。尽管刘学民要承担起学校的所有课程,授课无法做到精益求精,但35年里,他培养过的39名村里娃先后步入象牙塔,成了深山里的一段佳话。

  大山深处一个人的学校

  刘学民所在的隆化县郭家屯镇槽碾沟村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刚刚修通的一条水泥路,让这里不再让人觉得遥不可及。10月8日,山里的气温已经显得寒意十足,一阵风吹过,村边校园内的杨树叶刷刷作响,但在学校唯一一间教室内,却弥漫着求知的暖意。

  35年来,不知有多少孩子在这所小学里迈出了求知的第一步,但一张面孔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里的讲台。刘学民今年53岁,1978年高中毕业后成了本村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35年过去了,校舍翻新拆建,老师来来走走,只有刘学民始终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里坚守。6年前校点合并后,只剩他一个人在这里继续任教,和许许多多山村小学一样,这里的班级是复式班,尽管孩子只有14名,但分为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3个班级。“除了英语外,数学、语文、美术、体育等课程一门不少。”刘学民告诉记者,由于这里离最近的漠河沟中心小学还有十几公里,村里10岁以下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寄宿制生活,所以要在这里把二年级读完。

  教复式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学生先预习,二年级的孩子上数学课,教学内容完成后,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刘学民开始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然后再教学前班的孩子们画画。“讲课刚结束,马上就得给孩子们批改作业,如此反复,每节课下来都要循环几个来回,一节课,紧张而忙碌。”刘学民说。

  打工的都走了,他留了下来

  刘学民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槽碾沟村,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民们的生活至今仍十分贫困,人均年收入只有1450元,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刘学民说,正是目睹了山里人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他才坚持当一名乡村教师。“以前有几个老师,由于待遇低,没有坚持住,出去打工了。我觉得都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呀!如果孩子没学上,这穷日子就不会有个头。”刘学民说,学习文化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才是山村未来的唯一出路。

  正是因为这一信念,刘学民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儿,到如今两鬓白发已年过半百,不断将一个又一个懵懂的孩子扶上了求学的道路。

  35年培养出39名大学生

  “这么多年来,刘老师教过的学生共有39人考上了大学。其中离学校1.5公里的河南店自然村,25户人家出了25名大学生,21个都是刘老师教过的学生。”漠河沟中心小学校长左鹏翔告诉记者,如此高的成材率,让刘学民35年的默默坚持更加值得人们尊敬。

  刘学民拿着学生们寄来的照片告诉记者,如今,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世民、上海铁道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李春昌、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李晓燕、天津工业大学的李春旭等16名大学生已参加了工作,其他在读。“尽管村里还没有脱贫,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现在这里的村民不比谁家吃得好、住得好,只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考得好,这已经成了村里的一种社会风气。”刘学民说,他始终相信知识一定会改变命运,“所以我还要坚持下去,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村里的孩子受到更好的启蒙教育”。

gongyi.sohu.com false 燕赵都市报 http://epaper.yzdsb.com.cn/201310/30/476334.html report 1599 刘学民是一位坚守山村教育35年的乡村教师,和无数山村教师一样,他用自己的坚持让贫困乡村的孩子们受到了基本的教育。尽管刘学民要承担起学校的所有课程,授课无法做到精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