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汽车 > 正文

区域交通排放对北京PM2.5污染贡献并不高

  区域排放对北京P.5的影响有多大?

  在2013年中国车用能源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发布了一项关于P.5与区域关系研究的初步成果。

  贺克斌介绍,在2010年全年,京津冀地区的排放部分对北京中心城区P.5的贡献率为9%。在冬季,由于采暖污染排放比较大,京津冀地区排放对北京中心城区P.5的贡献率为6%。在夏季,由于没有采暖因素,京津冀地区排放对北京中心城区P.5的贡献率为16%。

  此前,北京市局新闻发言人方力曾表示,根据部门对城市污染源的分析,机动车对P.5的贡献率达到22.2%。 对此,贺克斌表示,他的研究与北京市局的研究并不矛盾,二者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后者所说的22.2%是北京市辖区的机动车排放占北京市全市的P.5的贡献率。

  在贺克斌看来,通常人们一说起P.5,都说燃煤排放贡献率第一,机动车排放贡献率第二。这种说法不科学,它尽管适用于北京,但未必适合其他城市。北京的例子是比较特殊的,它把大部分工业都迁移到了周边地区。对大多数城市而言,在P.5污染源中工业排放依然是第一,这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同时,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工业过程排放是P.5污染源的主要来源,而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大的城市。贺克斌的研究,作为二次污染物P.5的前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也是如此。

  就P.5与区域关系的问题,贺克斌认为还应该关注污染物中的各种物质成分对P.5的贡献率。京津冀地区的排放部分中的黑炭对北京中心城区P.5的贡献可以达到21%,京津冀地区的排放部分中的硝酸盐对北京中心城区P.5的贡献可以达到26%。

  此外,贺克斌指出,我国大气污染的整体浓度还很高,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卫星云图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和川渝地区正在形成一个污染大三角,广东北部地区出现小三角。在各地的联防联控机制成熟之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各个地方可以继续深挖的空间很大,比如工业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