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燃料消耗核算将推行 高低两端遭挤压
3月20日,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确定在5月1日开始推行。
《办法》实施宣告我国第三阶段油耗标准正式推行。根据《办法》,一家车企年度内所有销售车辆的平均单车油耗在2015年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
“进口以大车型为主,目前要达标面临很现实的产品结构问题,拿哪些车去卖都会成为一个难题。”国家科技部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3月25日对本报记者说。
这项政策也将大范围波及自主品牌车企。目前,急于改变过去以中为主的产品结构,向延伸是自主品牌车企的“主流价值观”,但其节油技术相对落后,《办法》很大程度上将迫使其不得不延缓产品中高级化,而更倾向核心技术升级。
此外,因为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控制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里,自主品牌要快速达标,可能采取的捷径是进行采购升级。“这对自主品牌车型的成本也将构成更大的考验。”汽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李伟说。
油耗“重灾区”
国际品牌的大车型近年在国内车市一度受到热捧。中国销售经历了暴涨期,去年首次突破100万辆,比此前不少机构的预测至少早了5年。去年,旗下品牌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有3.6L、5.7L和6.4L三个车款的在华销量同比增长68%;此外,销量同比增长76%,和的销量增幅则高达124%。截至今年2月,品牌在华销售增长已经持续了26个月。
按照品牌公布的官方油耗数据,其四款车型中最低为2.4L,工信部综合油耗也高达9.4L/百公里,要靠其现有产品来实现达标基本无望。
其他进口品牌也有类似特点,各个品牌几乎没有低于6.9L/百公里油耗的车型,包括、、、、、等品牌。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新品的平均油耗为标准的1.16倍,降低油耗的目标非常艰巨。成为油耗超标的“重灾区”。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政策的变化。“我们会加快技术研发、升级,减少油耗;另外短期内最可行的是引进较小的车型,改变原来设定的产品结构。”中国事业总部相关负责人坦言非常关注《办法》的实施,正在商讨应对策略。
在王秉刚看来,基于这类企业本身的品牌和产品特点,在其产品线不丰富的情况下采取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式,很难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最好的结合起来。
进口最可行的办法将是找销量大,整体油耗低的企业进行合并。近年来加速国产的品牌已经考虑到了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已经确定国产的品牌,将并入公司,和品牌以生产见长的特点进行组合。
要成本还是要技术?
留给车企的时间已不多,《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自主品牌车企根据自身的产品结构特点,面临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除了致力于汽车商业化的车企,其他车企长期压力较大。”王秉刚说。
根据全国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国产狭义乘用车的汽油车2010年平均油耗是第三阶段的111%,2011年为104%,2012年为100%。去年较2011年降低4%,今年从现有数据分析将降低2%,油耗降低的速度在放缓。
虽然从数据看,去年整体油耗已经达标,但企业各自的情况并不均衡,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以为例,其产品以油耗较高的为主,要达标须进行产品结构大范围调整。而油耗降低速度放缓的原因是技术难度在增大。在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很多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储备仍不足,2015年-2020年的年均降5%油耗的难度很大。
由于的不少核心部件尚控制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自主品牌整体上还是面临技术升级的重压。李伟认为:“在达标压力下,自主品牌车企要降低油耗短期内也可以实现,就是向国际零部件巨头采购先进零部件。”
但由此一来,原本附加值就不高的自主品牌车型可能遭遇最不愿看到的情况——产品成本被拉高。“比如博世的一个较先进部件,可以降低油耗,但我们去采购至少比跨国品牌高出20%的价格。”崔东树表示。
自主品牌近年孜孜不倦地向发展,以获得品牌突破和更高的利润,但技术突破难题将可能是“拦”。而崔东树还担心,合资品牌产品可能更进一步下探,可能只为达标而生,求量而不求价,自主品牌的低价市场可能被惨烈绞杀。
发展汽车是车企快速达标的方案之一,有关人士表示:“我们将引进混合动力版车型,努力达到标准。”也被认为是获益最大的自主品牌企业之一,王秉刚说:“一辆纯电动汽车顶五辆,这个放大效应还是很有用的。”
《办法》为了促进汽车的发展,规定企业生产或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纯电动驱动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达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按零计算,并按5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低于2.8升/100公里(含)的车型(不含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按3倍数量计入核算基数之和;其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按实际数量核算。
但目前汽车的市场化仍旧缓慢,王秉刚认为:“自主品牌车企还是要自身掌握传统的核心技术,先满足目前形势需求。毕竟企业要走什么路线,还是要经过实践才能得出。”
上一篇:争夺租车第一股:神州一嗨口水战不可开交 下一篇:汽车股涨停背后:吉利/长城海外业务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