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房子博物馆:一场贻笑大方的闹剧
数月前,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众多网友转发,有人感慨“此房一出,世上再无豪宅”。不少媒体也对此强烈关注,并核实该“瓷房子”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
没看过这座博物馆的人都会心生好奇,即使未能从视觉上获取直接的个人感观,光从“价值98亿元”的数字听觉上去猜想,就让人产生无限的期盼和渴求,期盼的是这座高大上的博物馆内必定藏有不少珍宝,渴求的是什么样的人能如此富甲一方,有这样的财力和资质建造如此富有特色的博物馆?按耐不住对瓷房子的向往和好奇,记者中秋节期间就造访了这座被称为代表天津城市地标和文化建筑的瓷房子。
不少不愿意花钱进去参观的游客站在瓷房子外围评头论足,拍照留影,驻足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前,记者颇有些意外甚至心生好感,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传来“设计得好漂亮哦”、“真有钱啊”的啧啧声。35元的门票背面,是这样援引国际在线的专稿介绍瓷房子的: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往往是设计样式绝美的建筑艺术佳作。美国《赫芬顿邮报》日前评选出了15个设计最为独特的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悉数上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张连志设计的“瓷房子”因贴满瓷片、美伦美奂,也榜上有名。
张连志将自己二十多年来苦心收藏的各种珍稀古董瓷片,贴在了一座法式洋楼上面,数量达7亿多片;另外还包括1.3万件古董瓷器、300多尊历代石造像、300多尊历代石狮子……它们共同为世人呈现出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瓷房子”。
人群越聚越多,几个身着工作服模样的讲解员各自集中一拨游人,开始向外地游客们传播瓷房子的前世今生,同时不忘介绍馆长是怎样苦心孤诣打造这件造物主也想不到的神奇博物馆,“我们的馆长从2007年开始就在房子上开始贴瓷器,直到今天还在贴,并且未来还将继续,这种行为将永不停止,馆长希望未来能贴到和中国人口一样多......”果真如此的话,这位馆长倒也称得上是位热爱艺术,弘扬中国瓷文化传统的朝圣者,在场听讲的大多数人顿时有肃然起敬之感,某种程度上说,瓷房子的主人其实是执着地进行着他的“行为艺术”,而这些讲解员们,像传道士般播撒着他的艺术理念。只是这样的行为艺术实践,与我们通常看到的裸露、自残等极端方式不同,前者缺乏群众基础,不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而后者呈现的其实是“行为艺术”的成品,无论是从个人观念还是经济效益层面看,似乎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讲解员台词背得很熟,可是记者独自参观,脑海涌现的却是一幕幕发生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冀宝斋事件。事件缘起马伯庸的一篇个人游记,却在持续发酵后引发媒体舆论的报道狂潮和诸多口诛笔伐。网传价值98亿元的瓷房子,可以说是冀宝斋的翻版。
首先环顾一周,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杂乱的石场,正对大门口的一尊略显高大的瓷墙,似乎在建造之初就意在模仿石窟的布局摆设,将佛像置入其中供人瞻仰,可惜所有的石像都是有头无身,而佛身大概经多年风化,表面轮廓和线条已然模糊,想来大概是得来这批物件时已是如此。也许这些缺失的佛头正在向世人无言地诉说它们曾被投机倒把、利益熏心的国人,收藏家们非法盗挖,私下交易和运送出境的那段历史,可是,佛头没了,放一堆没脑袋的佛身有用吗?
唯一置于顶端的佛头,在两条瓷片镶嵌的卧龙中面部早已破损,见过双龙戏珠,没见过双龙戏头的,实在是很具戏虐性!
这些据称是来自于圆明园的石头,围满了整个院落,大大小小形状不一,部分石像看上去还挺新,一看就是滥竽充数的现代仿品。
上一篇:三福:“BAZAAR明星慈善夜”是聚星之夜,更是聚心盛典 下一篇:陈丹青批中国收藏家:多为投资 不为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