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解析好豆菜谱“行业第一”报道的真相

近日,来自速途研究院的一篇行业报道,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报道中,通过总览目前国内生活服务的移动应用,对美食类APP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用户覆盖做出了调研,并得出了其中一款名为“好豆菜谱”的应用,目前领跑美食类应用的结论。

恰好笔者也长期对国内生活服务类的应用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且本身也是各类美食类APP的忠实用户,这一领域更是笔者的观察重点。可之前“好豆菜谱”的体验,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非常一般,所以对这篇研究报告的结论很是感到意外。职业病发作,禁不住对“好豆菜谱”这款应用进行了深度的调研,没想到结果也是令人惊讶,让人感到这次是“好豆菜谱”自编自导的一场自我炒作。

一、诡异的排名

笔者首先发现,在这篇行业报道里几乎没有提及苹果appstore这个重要市场。虽然现在安卓市场的占有率比iOS要高是不争的事实,但iOS市场仍旧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为什么针对“好豆菜谱”的调研要恰恰避开这个渠道呢,笔者通过appstore排名统计工具查询“好豆菜谱”的历史排名,很快明白了报道的用意。

通过最近30天的历史排名曲线可以看出,好豆菜谱一般都处于appstore总榜1000名边缘,在8月的中旬至8月底,甚至已近跌出了 appstore的总榜前1000名之外。而恰恰在8月31日,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证明”其“行业第一”的报道发出的1天后,“好豆菜谱”居然神奇的“空降”到了总榜的TOP30名之内,不得不说是非常诡异的一件事。而在此期间,“好豆菜谱”并没有更新新版本,也没有在各渠道有任何的曝光。熟悉 appstore排名的行业人士应该一眼就能看出,这样的排名变化属于非常低级的“刷榜”行为!

而通过更为专业的数据,统计“好豆菜谱”在今年一年的排名情况发现,其排名长期处于总榜1000名,甚至1500之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种刷榜行为出现。对于一款优秀应用而言是绝不不会出现这样的排名变化趋势,不禁让人对报道中“好豆菜谱”行业第一的判断,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目前行业内一款应用一般的新增用户的比例iOS和安卓用户平均呈现3:7的比例,那通过排名可以看出好豆菜谱的iOS渠道日下载量基本在200-300之间,以此可以类推其安卓渠道真实用户也就只有上千个,离一款真正的优秀应用的表现差距巨大,显然更和“行业第一”的位置严重不符!

二、急功近利的刷量

在速途网的研究报告中,“好豆菜谱”在几大主流安卓下载渠道的平均下载量大概比其列出的竞品要多30%左右。显然和起在appstore渠道的表现不符,笔者继续探查,这么多的下载量到底是哪来的呢?

通过仔细对比和调研发现,“好豆菜谱”在各个渠道的下载量虽然很高,但用户每日新增的用户数与渠道上每天新增的用户评论数明显不符!众所周知,用户下载和评论数应该成一定比例的正比关系,而好豆菜谱明显再最近一个半月内在各个渠道里都呈现了下载量猛增的态势,可评论却基本没有增长。这又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对其在各个渠道上的下载量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恰好笔者最近在做一项关于安卓渠道刷量的调研和访谈,乔装成应用开发者,接触了到了一些提供安卓渠道刷量的服务商。带着对“好豆菜谱”的怀疑,笔者询问了一些服务商,得到了非常惊人的回复——“好豆菜谱”正是某些安卓渠道刷量服务商的大客户,每月在此方面的投放费用非常大!

而在现在安卓渠道里无法进行刷量的绝对官方渠道——google play里,“好豆菜谱”的表现也是让人大跌眼镜,基本长年处于分类榜单的50名开外,总应用排名的1000名开外,这和其在国内一些安卓渠道的“抢眼”表现也严重不符。

通过上述的调查,说明“好豆菜谱”正在进行一场急功近利的“刷量行动”!

三、同质化的产品体验

当然,笔者也这次也针对“好豆菜谱”的最新版做了很长时间的使用体验,认为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整体体验属于“不过不失”型的应用。今年的最新版,也没有看到什么引人入胜的新变化,确实感到很失望。

而在在各项功能上和呈现的内容,总感到似曾相识,而笔者发现一篇同样来自速途网的报告,再次给人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报道中指出,好豆菜谱长期的在盗用他人的内容,并谋取私利。试问连内容源都要靠剽窃和盗取的美食类应用,又怎么能提供不一样的产品体验呢?

四、结语

相信看到这里,各位读者已经和笔者一样,在脑海中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好豆菜谱”通过急功近利的一段时间刷量,在渠道里刷出一个漂亮的数据,就迫不期待的通过公关策略,向行业宣布“第一”的消息,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笔者认为,在如今的行业里,一款应用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第一”,重点不在于一些所谓的下载量数据是否漂亮,而是应该花绝大部分的精力在产品上,真正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只有用户满意了,才是应用开发商真正的成功。而通过一些低级的手段去做这样漏洞百出的营销,只能成为行业里的笑柄,最终也会被用户所抛弃。

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点醒那些行业里抱着同样想法的应用开发商们!有时间还是好好琢磨自己的产品吧,不要再自导自演这样的闹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