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包凡解读大交易时代:并购趋势将持续两年

腾讯科技 王可心 5月30日报道

从2012年开始,投资银行华兴资本向全投行服务方向转型,新增业务一是证券业务,如资本市场IPO;发力并购业务,未来将越来越多涉及上市公司的并购。

华兴资本的转型正反映了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华兴资本CEO包凡(微博)表示,从全球来看,投行业务的趋势已经发生变化,本地投行抢食国际二线投行的蛋糕。国际投行分为两类,一是全球级别投行,经历金融危机后,船票只剩下五六张;二是二线的国际投行,在其后退的过程中,为本土投行留下了空间。在南美和俄罗斯市场,本土投行已经占主导地位。

另一个环境变化是大交易时代的来临。从去年到今年,并购成为华兴资本的核心业务,比例占50%以上,而以往并购业务只占20%。近期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由华兴资本担任PPS财务顾问。

包凡认为,中国的并购趋势将持续两年,一两年后,当地盘重新划分完毕,并购市场可能相对进入平淡时期。

为何并购交易在近两年集中爆发?在大交易背后,投资银行扮演着什么角色,又有哪些故事?在华兴资本5月29日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包凡一一给予解答。

大交易背后:互联网巨头存在不安全

包凡认为,并购市场兴起与多种因素相关。从买家角度看,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移动互联网崛起,流量从PC端向移动端平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互联网巨头产生不安全感。“本来觉得自己地盘挺稳固,突然发现脚下的地变成了沙子。我的地盘可能成为别人的地盘,同时也看到别人的地盘有可能成为我的地盘。”包凡认为,移动互联网很将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巨头在重新布局自己的战略。

第二,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微博)作为搅局者,为很多人带来不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周鸿祎自己也产生很大的担忧。人们在没有安全感时愿意掏钱。

第三,互联网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钱越来越多,以往通过一些小的并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并购和整合经验,收购的信心越来越强,买家越来越活跃。

从VC角度看,过去几年IPO市场低谷,并购成为唯一的退出渠道。中国A股市场有八百家公司排队,美国上市窗口至今没有打开,香港尚没有高科技公司上市的氛围。

在过去的投资行业中,并购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但现在这种观点在慢慢发生改变。“并购后,VC马上拿到钱,这种感觉很不错。有些公司虽然上市,但VC的钱可能回不来,因为股票卖不出去。”包凡说,VC正在推动并购市场。

创业者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60后、70后的创业者,会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认为上市最风光,把公司卖了觉得灰头土脸。但现在的80后很实际,公司卖掉后还可以继续做新的事业。

此外,套利也是很重要推动市场的因素。A股上市公司普遍估值较高,A股上市公司需要包装进一些好的项目,来维系股价,提供未来成长的空间。

那么,并购会持续下去吗?

包凡认为,并购持续一两年应该没有问题,但一两年以后,地盘重新的划分完毕,可能会进入相对平淡的时期。

“移动互联网可能是最后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之后想象不出会有下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物联网离人的生活还是差很远。”包凡认为,接下来将是利用互联网改变垂直领域的机会。

并购背后的那些事

包凡说,本土并购的案例中,大的国际投行几乎没有参与,因为作为本土公司并购顾问需要几项能力:

一是在行业中沉的足够深,判断双方创始人是否合得来。“并购是人和人之间的融合,如果人脉不够,很难做。”

二是前期判断的能力。他将出售方比作待嫁的姑娘,需要“矜持”,如果挨家敲门询问则会遭到贬值,又不方便自己出面,因此需要投资银行的角色,助其判断潜在的买家。投资银行代表买家谈收购的时候,则不会事先披露背后的客户是谁,因为卖方如果知道买方是高帅富,肯定会坐地起价。

“并购这件事情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包凡说。

他以百度收购PPS为例,之所以顺利完成,是因为双方的人有默契。“很大程度上是龚宇(微博)收了PPS两位小兄弟,这两位小兄弟也认龚宇做大哥。人的整合上相当有默契,两家做成交易之前已经穿一条裤子了。”包凡认为,对于收购方来说,最的大风险是人的整合问题,奇艺和PPS在人上达到默契,整合风险降到了最低。

中概股在美上市窗口是否打开还是未知数

继YY赴美上市后,兰亭集势向美国SEC提交上市申请,华兴证券任副承销商。包凡认为,这一单反映了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情绪的变化,中概股的低谷已经过去。

“一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现在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时候。另一方面,兰亭集势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盈利,今年在继续盈利,商业周期和市场周期正好吻合,现在抓住机会也是很自然的事。”包凡说。

包凡透露,兰亭集势去年就开始筹划上市,但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窗口一直没有打开。至于现在窗口是否已经打开,要等兰亭集势上市后才知道。

在他看来,今年下半年并不会出现中国公司密集赴美上市情况。“资本市场近几个月才转好,很多人对赴美上市挺悲观。下半年去哪儿可以考虑上市,剩下的公司没有特别大的机会。我觉得2014年将是比较好的一年。”

香港将成中国民营企业上市最佳地点

包凡认为,中国公司IPO的存量市场在美国,但增量会在香港,香港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上市最佳点。中国公司需要到美国资本市场拿钱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自身的资本已经成长起来,拿钱不需要跨越太平洋,在深圳香港就可以拿钱。

此外,投资中国企业的核心投资人不再是美国机构,而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这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包凡猜测,阿里巴巴集团将选择在香港上市。去年,阿里巴巴B2B在香港退市,部分投资者权益受损,外界分析认为,会对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上市有一定的影响。包凡认为,这并不会影响阿里在香港上市,“投资是见利忘义,所以见忘。”

但目前,香港还没有科技公司上市的氛围。包凡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后,意味着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三个公司中有两个选择在香港上市。

包凡透露,香港证监会正在讨论有没有更强的控制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协议控制,但不便透露细节。

金融市场去全球化趋势

资本市场经历2007年金融危机后,越来越本土化、去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跨国投行的优势变得有限,本土投行的市场份额将增。

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前的监管环境鼓励全球化,现在各国监管机构对本国的金融机构监管变得严格,在海外设置诸多限制,并不鼓励做全球业务。“例如瑞信,虽然在瑞士做的不错,但在美国赔了钱,需要别人去救它。在海外惹的祸,但要本国的纳税人替你买单。”包凡说。

包凡表示,在IPO承销业务上,华兴资本的优势在于攻克基石投资人。

当前IPO业务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IPO不仅是靠广度,还靠深度。 “香港IPO靠的是一些基石投资人。以往1亿美元的IPO,发一堆人,每人认购100万,现在不是了,没有核心的几千万美元订单,上市是做不下去的。”

第二,中国IPO投资人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主要是欧美的基金,现在中国基金占越来越主要的地位。

华兴资本在IPO业务上的策略是,与大的投行合作,大的投行在全球拥有几百个销售,负责“面”上的事;华兴资本则专注于攻克基石投资人。“这些人进来以后,剩下有的投资人才会跟风进来。”包凡表示,华兴资本与一类投资银行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抢着干。

那么,华兴资本希望抢食谁的蛋糕?

包凡表示,华兴资本切的是两类人的蛋糕,一是美国的二类投行,他们面对的是美国的散户,这类人群并不适合中国IPO,起不到销售作用;这类投行以往的价值在于出分析报告,但现在机构投资人不再相信投行分析报告的价值。

第二,一些国内券商,他们的强项是拥有国内的渠道,拥有散户的资源,但缺乏对行业的了解。但在某种程度上,双方也是互补关系。

“在IPO业务上,华兴扮演的是一个差异化的公司,拥有一块特殊的价值。”包凡说。

【想看更多科技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官号吧!每日下午还有引人思考的内容,期待与您共鸣。(微信号: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