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深圳特区报:苹果“帝国”正走下神坛

谭德波

苹果一度被誉为“独孤求败”,在这个世界上,它找不到对手。它只要做自己的事,不用管别人,别人难以望其项背。但现在不同了。

根据外媒报道,3月初,苹果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旨在防止iPhone等电子设备跌落后被摔坏,这看起来是针对诺基亚。事实上,之前的7.9英寸的“iPad mini”发布会上,苹果已经开始热衷比较与谷歌的平板电脑的差异。显然,苹果开始认识到有对手,它走下了神坛。

问题暴露始于去年下半年的iPhone5,iPhone5功能革新低于预期,上市后,很多消费者却在等待老款降价。2013年,地图丑闻持续发酵,业界开始质疑这家以硬体闻名的公司能否做好软体。而如今,苹果股价的连续下跌让库克开始对股东抱怨,他很失望。

作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企业历程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未来的征途上,商业伦理、组织管控和在软体领域的技术融合都是苹果必须面临的挑战。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

商业伦理挑战

消费者权益和供应商“道德”都有风险

“苹果的东西一般不降价,你不知道吗?”昨日,在福田区一处苹果专柜,一位店员这样回答消费者关于iPhone5是否会降价的问题。该消费者说,打算去香港采购,因为内地16G和香港32G的价格差不多。记者获悉,尽管柜面价格“坚挺”,但在各大IT论坛,已经有不少“果粉”表示不打算买iPhone5,而是要等老款“降价到底”。

一方面是“价格神话”的打破,另一方面是其“质量神话”正遭受挑战。日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其售后政策存在“歧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3月下旬,上海质监部门更公开表示,苹果曾多次回避就消费者投诉的约谈要求。在其他市场,从去年开始,苹果遭遇的官司也越来越多,其欧洲的保修政策正遭用户投诉。

“消费者越来越把它作为一件普通电子消费品来看待,质量问题会越来越重要。”深圳一位和苹果供应商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主对记者分析,苹果产品单一,如果一件产品出问题,波及面就会殃及全球市场。而三星、诺基亚等品牌的产品种类繁多,在消费维权领域的风险没有这么大。

事实上,苹果未来在商业伦理上面临的挑战除了下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外,上游的供应商更面临着劳工、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制约。之前,一些代工厂为提高液晶屏良品率,竟要求员工用正己烷取代酒精擦拭苹果手机显示屏,因而发生员工大面积中毒。而一些大型组装厂更市场遭受“去社会化”管理模式的责难。

这位企业主分析,苹果的模式最有效地把世界不同层次的工厂组合在一起,其中有精密制造部分,也有纯粹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对于后者来说,当地劳工和环保的法律风险正日益上升,即便不会直接作用于苹果,但它的采购价必然会上升。

“帝国”是否牢固

硬体部件环节并未绝对领先对手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终端产品上,苹果和三星、诺基亚等对手的最大差别不是“更炫”、“更酷”,而是“一招鲜吃遍天”,即每一代就一个机型,这和诺基亚动辄推出百个机型截然不同。而这种产品单一正是苹果的管理精髓。

产品单一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零部件采购时把“规模化”发挥到极致。简而言之,就是增加单一品种的采购数量,就能对供应商获得最大的议价优势。“这就是富士康为什么只能赚零头,却心甘情愿的原因。”以上企业主分析。

苹果已经是一个“世界帝国”,它在全球有超过100家供应商,其中有电子精密技术最优良的日本人,他们为iphone制造闪存、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等主要部件,而员工超百万人的富士康则承担组装任务,这些供应商和苹果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关系。但这种共荣关系已经出现“裂痕”。

记者从深圳市手机通讯行业获悉,随着ihpone5销售不如预期,日本一些供应开始出现开工不足,而富士康也出现了员工“自动离职”。与此同时,日韩一些曾专供苹果的供应商开始和三星和谷歌签下越来越多的订单。

飞象网CEO项立刚对记者分析,把利润最低的制造环节外包,成为一家世界顶尖的“轻质公司”,这是苹果产业链掌控的高明之处。但这种高明有优势也有劣势。苹果和三星相比,在硬件领域有明显劣势。三星不仅是手机生产商,而且也是芯片和液晶屏厂商,是全产业链条的整合,而苹果则需要采购三星的产品,这就让三星可能成为一个控制者。“在这方面的积累,苹果基本没有,在产能上最后可能受制于人。”

“软硬合一”之难

软体商在技术上更有整合优势

“软硬体商合一,这可能是未来的大趋势。”著名管理学者、台湾大学副校长汤明哲曾担任台湾多家知名IT企业的战略顾问,他对记者分析,在这个大趋势中,苹果的布局框架搭建得不错,但它最怕对手结盟。而让对手结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号召者,这个号召者可能是谷歌。汤明哲说,再过数十年,苹果和谷歌变成同一类型的公司并非不可能。“苹果做地图,谷歌做平板电脑,大家的业务越来越重合。”

就软体领域及在线业务而言,苹果和谷歌相比并无优势。以操作系统为例,苹果其实已落后于谷歌。著名数据分析机构IDC在2012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数据表示,谷歌Android系统已占有全球智能手机75%的市场,而排在第二位的苹果的iOS系统占有率只有14.9%。

深圳一家不愿具名的手机制造商品牌部主管告诉记者,当年微软在智能机领域打算推Window Mobile系统,曾找到一些深圳厂商,但却要收取不菲的授权费和软件使用费,最后不少厂商都拒绝了。苹果的问题和当时的微软一样,它太强调独占性而忽视了开放。因此,很多消费者会想办法破解苹果的软件或者购买安装谷歌android系统的智能机。该主管还打趣说,很多人用完一部苹果手机,苹果除了一次性的硬件费之外,没有收到一笔“软件钱”。

该主管还分析说,软硬体融合过程中,优势最大的还是软体商,因为他们的技术相对成熟,而且软体核心技术的门槛比硬件要高。“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有资本嘲笑苹果在地图中弄错车站和机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