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中国最有名农民”吴仁宝病逝(图)

原标题:“中国最有名农民”吴仁宝病逝



■华西村俯瞰。新华社发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原党委书记,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以前别人说我吹牛,我就造牛,金牛、银牛、石牛;别人说我讲假话,我就造‘假’的天安门、长城、美国白宫;别人说我讲空话,我就买直升飞机,在空中说话。”

——吴仁宝

新快报讯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50年带出个“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上世纪末,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个不停地引起中国农民兴趣的“共同富裕”神话,正是由于吴仁宝近50年的直接领导而实现的。

为了得到吴仁宝的指导,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村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播撒“共同富裕”的种子

有人说,一直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和希望的吴仁宝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渴望着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村交流、学习。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村帮村,户帮户,最终实现全国富!”

“中国农民第一人”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痛,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何时,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他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为此,吴仁宝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和“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

吴仁宝的传奇人生,使他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简介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起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其间还曾兼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据媒体报道,吴仁宝育有四子一女--

长子:吴协冬(现任华西村党委委员)

次子:吴协德(现任华西村党委委员)

三子:吴协平(现任华西村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四子:吴协恩(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接替他老爸的班。2003年7月,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一女:吴凤英(现任华西村党委委员,华西服装厂领导)吴家子女上下四代,均在华西村的党政、经济领域占据关键位置。

■追忆

打小起,又能种田又会做生意

1928年11月17日,吴仁宝出生在江南吴家基一户农民家里。14岁那年,吴仁宝家里断粮,只好扛起竹篓渔网,四处奔波,到江河湖汊里摸鱼捉虾,到集市上去卖,换点富人家喂猪的碎米煮粥供一家人充饥。砍柴和捕鱼都不行的时候,吴仁宝就挑起担子,做起了小本生意。1954年,吴仁宝当上了瓠岱乡的财粮委员,成了人们羡慕的国家干部。1961年,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华西村,土墩洼地星罗棋布,村民缺吃少穿,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他率领群众削高地、填低洼,进行河流改道,土地平整。由于规划切合华西的实际,符合群众的心意,结果提前7年完成了,到1972年,全村200户农民全部住进了新盖的瓦房。

“文革”中,偷偷摸摸办工厂

然而,地少人多。精明的吴仁宝在算经济账时,考虑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劳动力迅速增长的问题。“1961年,华西建村时,劳动力人数为292人,土地845亩,1968年,劳动力增长至434人,增加了142人,土地增加了6亩,为851亩。劳动力还在呈迅速增长之势,而土地几乎成了一个常数,没有多少增长的潜力。”

为了安排多余的劳动力、寻求新的发展之道,吴仁宝决定创办一个为农业服务的五金加工厂。“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后来顶替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他的第四个儿子吴协恩回忆说,“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就让工人回来加班加点地干。”吴仁宝回忆道。这个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雏形。

改革了,却不跟风搞分田到户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吴仁宝为华西村做出了决定未来命运的抉择——华西还是要走集体致富的路,不搞分田到户。

对于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吴仁宝不为所动。“我是听中央的,因为中央讲的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中央是非常对的,我们中国有个毛病是一刀切、一窝蜂。当时我们就没有这么做,我们是宜统的。要避开一刀切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你自己不要去当先进。你如果要去当先进一定会跟风。对我们自己本身来说,不需要当先进。”

1985年8月19日,吴仁宝带着村里的100多名农民兄弟,来到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村100多名农民代表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

到1988年,华西年产值超过一亿元。1999年华西村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7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亿元,上交利税30多亿元,人称“天下第一村”。

■余音

华西村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2011年,华西村迎来50岁生日,由于盖了328米的豪华大楼、造了一吨重的金牛,这座名满世界的天下第一村再次以它的富有轰动全球,但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在此之前,有研究者统计指出,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7%(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7月17日)。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据2003年7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吴仁宝的去世,人们也自然会担心,以家族掌控的集体,能否不朽?吴仁宝作为华西村的精神和物质领袖能否不朽?他的后来者能否顺当地安排吴仁宝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乃至道德遗产?这一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网,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