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大毕业生携女友珠海种菜 市委书记亲临农场

北大毕业生邹子龙在珠海已种菜三年。

  名牌大学毕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当你拥有这些耀眼的光环时,会将菜农作为未来的职业吗?三名来自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大学生做出了这一出人意料的选择。他们各自放弃优越的工作,三年前千里迢迢跑到珠海承包土地当菜农,种有机菜至今。

  他们将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理念引入珠海:顾客提前预付买菜费用,收成后,由农场定时配送到客户家,其间顾客与农场共担种植风险。

  日前,邹子龙等三人的创业模式引起了政府重视,市委书记李嘉亲临农场,会见了这三名高学历菜农,称他们的农场是“一粒好种子,必须好好培育”。

  父母投30万元启动资金

  金湾区三灶镇榄坑村后山,邹子龙和雇佣的几名农业工人一起在地里劳作。黝黑的皮肤,不讲究的穿着,除了一张知性的年轻面孔,他跟农民已经没有太多区别。

  2010年冬天,即将从北大毕业的邹子龙放弃了金融机构提供的高薪岗位,说服在人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读书,并已被一家电视台录取的女友陈羿好跑到这里承包了一座山头,创建了名为“绿手指份额”的农园,开始菜农生涯。邹子龙说,中国的农业发展还不理想,很多人对食品安全有顾虑,自己希望闯出一条路,给菜农们做出一个成熟的农业经营模式,然后推广。

  邹子龙从小在城市长大,当他把自己的设想告诉父母时遭到了反对,但他打定了主意。事实上,大一时他就开始制订农场创业方案,并在北京的农场实践。父母劝阻不成,反而选择支持他,还借了30万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

  邹子龙和女友最终将创业阵地选定在珠海,“珠海的定位是生态文明,又是特区,与自己要从事的绿色农业相吻合。”邹子龙说,此外,珠海是个移民城市,消费者的素质比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

  2011年,邹子龙从北大毕业,因成绩优秀,他被保送读研,目前正在人民大学学习农业推广专业,一边创业种菜,一边深造。

  当身边的同学纷纷涌向政府、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时,邹子龙的创业梦想显得很另类。但他不仅得到人大的技术支持,还有学生自发组团到他的农场当志愿者。这一年,邹子龙结识了校友、正就读人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的钟小猫(网名)。“钟小猫当时也是志愿者,后来产生了兴趣,带着资金来入股。”

  如今,邹子龙和女友及钟小猫成了这个农场的三名管理者。三人中,只有邹子龙的女友已经毕业,邹子龙和钟小猫还得兼顾学业。

  消费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主修经济的邹子龙借鉴了欧美等国的经验,采用了全新的“CSA”(即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来运营农场,尝试在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别老是把顾客当成上帝,我觉得他们应当是伙伴和朋友。”

  “消费者提前一年或半年预付买菜的费用,我们负责耕作、生产,负责每周按固定时间上门给客户配送当季蔬菜。其间,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邹子龙解释,比如消费者预订了一个季度的菜,但这个季度如果遭遇台风等不可抗力造成蔬菜损毁,农场可不用退钱,这样一来,生产者降低了风险,而消费者多数注重的是能获得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

  邹子龙说,目前农场只提供一季度、半年和全年三种订单模式,也就是消费者要购买该农场的蔬菜,最少也要提前预付一个季度的买菜费用,“一季度订购,每周送两次,一次6斤左右蔬菜,费用1240元,包含了上门送菜的路费,全年订购的价格是4000元。”

  实践梦想并非一帆风顺,邹子龙和其他两名管理者在创业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些客户抱怨菜的出品不如市场上好看,还有虫眼,价格也贵。邹子龙一遍遍地解释,说没有施肥和使用农药,这些都是正常的。

  有客户担心这菜不是真正的绿色菜,担心他们会不会在背地里偷偷用农药等。由于请检测机构代价昂贵,邹子龙只能采取笨办法,他请每一个在农场订货的消费者务必找时间到农场实地抽检,“我们现在选客户有一个标准,你必须来农场实地检查后,我们才给你配送蔬菜。”还有客户觉得他们的菜贵,邹子龙挨个解释:“我们现在一斤蔬菜平摊下来是六七元钱,比起市场上的普通蔬菜确实贵,但比市场卖的有机蔬菜却要便宜很多。”

  最初,农场只有10个家庭客户,都是亲戚和朋友,而现在农场的客户群已经发展到了300多个家庭。由于农场的蔬菜供不应求,目前只能满足其中70多个家庭,剩下的还要排队。

  经过三年的运作,农场面积已经从原来的50亩扩展至300亩。“300亩是承包的面积,现在实际开发了七八十亩。”邹子龙说,他的农场还雇佣了10个菜农,种植的蔬菜品种超过20个,还饲养有猪、牛、鸡、鸭,牲畜产生的粪便则被用于施肥,“整个农场都是纯天然的。”

  愿景:希望中产阶级能消费得起

  邹子龙等三人的创业和新型的农业模式也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不久前,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实地走访了农场,鼓励他们在珠海市、区、镇各级的扶持下努力把事业做大做强。

  农场位于山头,交通颇为不便,三灶镇前不久出资帮助农场平整了道路。当地农技部门也找来一个施工队,免费帮邹子龙等人的农场建造沼气池。日前,金湾有关部门还带着台湾的农业专家来到农场,提供技术支援。

  尽管农场有了起色,不过邹子龙承认,由于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太大、台风的破坏以及蔬菜的价格被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农场还在亏本。“毕竟我们的农场和经营模式都属于新鲜事物,把价格做高不利于推广,也许有不少人又会以为这是奢侈品,其实我们的模式是希望中产阶级都能负担得起”。

  “根据目前的成本和走势,我们计算过当订户发展到100个时,农场才能实现收支平衡,之后将迎来收获期,随着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完善,将逐渐盈利。”邹子龙乐观地说,自己对未来很有信心。

  西区农技站的一名专家表示,三名大学生现在采用的经营模式,需要规模效应,必须有足够的种植面积供应多个家庭才能盈利,但目前珠海不少农户的种植规模都比较小,通常一户只有十几亩,尚无法直接套用该模式。待该模式成熟后,不妨通过农场加农户的模式进行推广。比如成立行业协会,由农场监管协会内蔬菜种植户的整个种植流程,并统一销售,这样可以把单个的农户集中起来,形成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作者: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