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心理失衡杀死同窗好友 称其抢着埋单为炫富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
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
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
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今年4月25日,李某被执行死刑。此时,他还未满24岁。
曾经是最要好的同学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
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
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
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
“抢着埋单”刺痛敏感神经
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
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
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李某说。
更为严重的是,李某认为小况每次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意刺激他。于是,原本就深感自卑的李某在这不良心态的驱使下,走向了极端。
由妒生恨举刀砍向好友
2011年5月15日上午,小况来到李某的租住处,上了一会儿网后感到疲倦,就在李某的床上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小况,李某的心里顿时涌上很多感触,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我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些事实。”李某心中堆积的嫉妒,化作怨恨,一下子爆发出来。他突然拿起菜刀,向小况连砍数刀,致使时年22岁的小况当场死亡。
随后,李某冷静地抛尸并对现场的血迹进行了仔细清理。
小况失踪后,他的家人四处寻找。2011年5月20日,小况的父亲到派出所报案称,儿子小况当月14日离家后一直未归,怀疑已经遇害。
据老人介绍,小况有一位好友叫李某,和儿子同岁,在某企业上班。老人还通过儿子的同学了解到,儿子当月15日上午到李某的住处玩耍过。
然而,当小况父母找到李某时,他却一口否认,称小况并没有来过他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得知小况的父母报了警后,李某并没有慌张逃跑,而是平静地告诉民警:“我并不知情……”
2011年5月21日,公安机关对此案立案侦查。同日,民警到李某住处询问情况。进行勘察时,民警发现现场有血迹,遂确定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立即将他带回审查。
在大量证据面前,李某难以再隐瞒下去,最终对自己杀死小况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警方经过进一步侦查,确认了李某的犯罪事实,并将他移送检察机关审查批捕。
2011年6月22日,李某被依法逮捕。随后,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依法对李某提起公诉。2012年4月,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经过审理,一审认定李某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检察官建议大学重视心理教育课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徐旭告诉记者,李某的性格有两面性,平时比较阳光,和同学、同事关系都不错,也很喜欢运动。但每当他独处时却深陷自卑,无法自拔,而且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此,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谈及此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公诉一处处长李雪山非常感慨:“仅仅因同学过得比自己好,就要了同学的命,太不可思议了!”李雪山分析说,李某的心理路程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作为一名大学生,李某的行为让人感到意外,也很让人痛心。这是他心理不健康,一直将内心的阴暗面隐藏起来、过分压抑导致心理失衡而造成的结果。
李雪山认为,此案反映出当前一些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虽然开设有德育课,但很少将这门课纳入重要科目。
办理此案后,第五分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呼吁学校开设并重视心理教育课,使在校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要深入学生内心,找问题,谈问题,让学生有畅通的渠道释放和发泄情绪,帮助心理不健康者尽快摆脱心理魔咒,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基金经理挪35亿元牟利4900万 称只违反职业道德 下一篇:游客景点拍照手机被偷走 两扒手被拍进照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