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大学同学关系:从亲密无间到感谢不杀之恩(图

  新闻背景

  近年来,“同室操戈”的事件并不鲜见,而归纳这些恶性案件,似乎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学、室友、杀人……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

  同样是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这样的极端事件,在此之前也常见报端。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为对宿舍同学不理睬自己而感到不满,投毒杀害同学。

  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

  1994年,年轻貌美、成绩优异的女大学生朱令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当时有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所为,但至今没有结案。

  30年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热映。影片讲述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中文系的五位同宿舍姑娘,尽管家庭条件不同、个性各异,但通过短短的一个学期磨合,终于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电影生动真实,那个年代在大学读书的人,大多对影片中描述的同学关系感同身受。

  30年过去,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昔日这种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就在4月16日这一天,发生在南京和上海两所大学校园里的两起宿舍纠纷,分别让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失去了生命,而夺去他们生命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室友。悲剧发生后,大学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竟然变成了互相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

  这带有几分戏谑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几分悲凉的同时,也对大学同学、室友之间可能隐藏的危险关系感到几分担忧……

  从亲密无间,到“同室操戈”,大学校园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子们该怎样面对这种变化呢?

  危险关系类型

  [不顾他人型]

  出门不带钥匙 被迫换宿舍

  毕业两年,卢晓(化名)至今说起大学生活心里仍存疙瘩。“当时没办法,换了宿舍,要不然没法住下去了。”卢晓家庭条件优越,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经常出门忘带钥匙。“那时候社团也忙,还要约会,回宿舍都挺晚的。”卢晓每次回宿舍,都会吵醒室友起床开门,次数多了,矛盾就此产生。

  “她实在是太过分了,出门吃饭、洗澡、上课、约会都不带钥匙,以为我们都天天守着她回家啊。”卢晓当年的室友黄蕾(化名)气愤地说,“她是大小姐,在家没干过活,我们不是啊,凭什么寝室清洁她从来不动手。”黄蕾也是火爆脾气,有一次卢晓凌晨2点回到宿舍,大声敲门,黄蕾和其他两位室友硬是不开门。最后,卢晓忍不住,开始用脚踢门,声音大得整栋楼都听见了。然后,卢晓与三位室友大声争吵。

  “后来,我就跟别人协商换了个宿舍。”经过了这件事,卢晓对自己的不足也有所反省,按她的话说就是,此后很少忘带钥匙,寝室工作自己也会帮着分担点。

  [竞争对手型]

  为了保研 谁也不理谁

  小孙学习经济,同宿舍的几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平常各自都忙着自己的学业,相处倒也融洽。“平常一般都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回宿舍也就睡个觉,偶尔扯几句,相互没什么了解也没什么摩擦。”但让小孙惊异的是,自从大三下学期保研竞争开始,同宿舍的几个人就几乎不说话了。

  “我性格是比较迟钝的,完全不了解情况,后来听学长学姐解释,才明白大家都在相互提防着。”小孙说,因为几个人成绩、表现都差不多,所以竞争很激烈,“比如社团活动、比赛奖项、学习成绩,我们四个都不相上下。关键在于,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再给自己多争取点优势。”小孙解释,一旦交流,各自都免不了“暴露实力”,所以索性默契地相互不搭理。

  后来,小孙和另一位室友保研成功,另外两个室友也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过了三年再回想这件事,小孙有点啼笑皆非,“有时候会觉得挺没意思的,但现在我们四个人也很少联系,毕竟觉得尴尬。”

  像小孙和她的室友这样的情况虽然很极端,但大学生因学业、荣誉的竞争而产生间隙却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毕业季时,为了考研、就业等实际问题。“关系再好,面对竞争时,免不了存有‘他人即地狱’的心态。”小蔡在一所南京高校读博,一路读下来,面临过不少竞争,他颇有感触地说道,“当然最好的竞争是用实力去打败别人,而不是存有不健康的心态。”

  [习惯差异型]

  喝了室友的水杯引人反感

  东南大学选修心理课的部分大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最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一半以上的矛盾产生于此,特别是卫生习惯差异,很容易导致冲突。

  一天,一个来自北方的男生上完体育课,口很渴,他冲进宿舍,发现同学水杯里有凉开水,随口就喝了。同学很不高兴,反复地清洗杯子。这让“北方男”感觉很不爽。“其实,在北方,特别是农村,杯子是可以轮着喝的,这甚至可以表示双方的关系很铁。”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说,她本人从小就在北方长大,她知道这位男生的做法其实是带有一定的地域习惯的,但南方的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水杯都是自己喝自己的。郭晋林介绍说,北方人大大咧咧,有些小东西一般不上锁,水果、零食,别人拿了也不介意。他可能在洗衣粉、洗发水用完时,顺手就拿了同宿舍同学的来用,也不会去打招呼。而有的同学,特别是南方同学,连自己的东西用到什么位置,都会细心得做标记。他的东西被别人随便用了,争执也就难免了。

  “还有一些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臭烘烘的,别人可能就因为这臭味而讨厌你。”郭晋林说。

  [另类原因]

  玩游戏吵架 恨不得动手

  现在大学生最大的摩擦来源,除了一些个性差别和生活琐事之外,男生脱口而出的矛盾竟然是:玩游戏,特别是涉及一些团队作业的游戏。

  “玩起游戏来性格会特别暴躁,本科时没少跟室友因为这个吵起来。”现在已经读研的男生小谢认真地说道,“我属于游戏技术比较好的那种,就像网络段子说的那样,‘就怕遇见猪一样的队友’。”小谢坦言,游戏玩到紧张处,要是哪个“队员”犯了错,他会不顾情面破口大骂,“在气头上,什么也控制不住,回头想想,还真得罪不少人。”

  读研后,小谢玩游戏少了,即便玩也是几个哥们一起。“不熟的人真受不了我发脾气。”小谢说因为玩游戏引起的争吵在男生中比较常见,“玩游戏时会很吵,如果同宿舍有人休息得早,便要注意了。”小谢说,他们还只是口头吵吵,本科时能碰见隔壁男生宿舍,因为玩游戏动起手来。“也就是玩游戏时,骂骂咧咧说了一句,另一个同学听了不爽,操起拿在手上的玻璃杯就往那个骂人的头上砸下去,当时我们去劝架,都被震住了。见过那次激烈冲突之后,我就很少在宿舍玩游戏了。”

  “男生间的冲突大多来自一言不合,不会像女生那样因一点小事就会起摩擦,但一旦发作,就会很难收拾。”

  “危险土壤”

  90后 不会换位思考?

  在宿舍以外,拥有不错的人缘,但在宿舍里,却和室友总有冲突。这是90后大学生们的一些感受。“宿舍太复杂,伤不起!”一位女生曾经对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感慨,她很希望宿舍里有良好的关系,但宿舍让她很受伤。“宿舍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复杂吗?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自身处理关系能力不太够,简单关系也处理不好。”

  郭晋林说,90后的成长环境是独生子女多,加上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不太善于与别人共享。进入到集体环境生活后,一些小细节往往会引起矛盾。一旦出现冲突,他们通常都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能改,但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改。“他们很难从别人角度看问题,大多强调自己的感受。”

  身体发育提前

  心理发育却滞后

  “教育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科性教育,比如成绩、分数,而隐性教育主要是外界环境给孩子带来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身体发育提前,但心理发育滞后,再加之教师和家长对隐性教育的忽视,导致很多孩子都以成绩为生命品质的唯一衡量标准,极度缺乏爱和感恩的教育。

  人都会有情绪、有压力,但发展到极度反应,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排解阶段,“这时候自己可以解决,用时间换空间。”第二阶段是寻求家人朋友或者网络平台倾诉;第三个阶段,就是无论被动的隐忍还是主动积极倾诉都没有办法解决,就会出现所谓的“靶行为”。“谁要对我的痛苦负责?”这时候就会寻找攻击目标。

  学校应对措施

  高校都有心理咨询室

  最近频频发生的各种大学生室友冲突案件,让人们不得不关注到这群已经成年、却又心智尚不成熟的年轻人。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甚至面对面向老师咨询。”南京一高校老师介绍。除此之外,有关心理的学生社团每个学校也几乎都有。“社团每个月都会在学校广场上开设心理咨询活动,由研究教育和心理学的老师给学生做心理疏导。”此外,南京江宁大学城的心理健康中心落户在南医大,该中心配备有专人给辅导员做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学生间也有不少诸如心理协会之类的自发成立的团体,他们定期举办讲座,邀请专业老师做一些主题演讲。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教授就曾给选修大学心理健康课的学生们出题,让学生们谈谈影响宿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今年4月1日晚上,郭晋林带着自己的调查内容和自身体会,把来自东大各个院系的六七十位大一、大二学生,组成七八个分享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我们还请郭老师做过关于‘理工科生如何谈恋爱’的讲座。”东大心理协会的一位同学说道。

  “学校经常会有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活动,”大四学生小杨说道,“当时会被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触动,但时间久了,也容易忘记。”小杨说,自己排解心理压力的办法就是找学心理的同学聊天

  法制宣讲每年都有

  除了学校本身,南京市检察机关每年都会进大中小学进行法制宣讲,每年进大学十次以上,覆盖超过两万名大学生。2012年年初,他们还专门成立了青少年道德法制宣讲团,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也结合大学生身边的案例,如盗窃、恋爱杀人等,给大学生以警醒。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宣讲以外,他们还采取编情景剧等形式。

  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从2008年起,也开始了“审务进校园”活动,每年进高校至少二三十次。主要针对高校容易出现的盗窃、涉及知识产权、利用网络的犯罪。为了让学生“听进去”,他们还会到高校开庭审案,请学生旁听,希望以这样的现实教育给他们以触动。但法官也认为,“年轻人有时冲动起来,就把什么都抛之脑后了。”他们认为,针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经常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

  宿舍矛盾解决方式

  有了矛盾,不要憋着

  一般遇到宿舍矛盾,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回避、逃避。在宿舍里不开心,就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减少和室友的联系;还有一种方式是以牙还牙:晚上你弄电脑很吵,我早上起床就发出很大的声音回击你,这样又可能会导致矛盾扩大,上升到冲突。

  有个男生曾分享过一个经验,就是鼓励争执。有一段时间,一个宿舍里的一位男生,天天都要给女朋友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声音非常大,而且内容全是谈情说爱的。宿舍的同学跟他吵了起来,这时打电话的这位男生才恍然大悟:自己影响到别人了。后来,他接电话都到门外,同学之间也和好了。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说,这个同学之所以打电话无所顾忌,是因为从小成长的环境造成的,溺爱中长大的人很少有机会有经验去照顾别人的感受。“问题如果大家都不说,在冷漠的情绪中发酵,会升级矛盾。还不如说出来让大家了解,反而促进矛盾解决。”

  郭晋林表示,遇到问题,沟通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应该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宣泄。

  制订室规, 常开小会

  郭晋林说,通常,大学在入学新生军训时,都有心理讲座,会把入学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打个“预防针”,其中就会特别提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因为学生在宿舍的矛盾,是大学期间人际最主要矛盾。这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反映,在这种非常亲近的特殊环境中,会把心理的短板呈现出来。

  而有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宿舍的矛盾。

  如有的宿舍一开始就制订规则,晚上几点后睡觉,几点洗澡停止,卫生值日时值日生要承担哪些职责。其实很多人不是想要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而规则可以维护底线,大家共同遵守才会有一个好的环境。

  此外,发生什么问题,不要藏着掖着,同一个宿舍可以不定期开一些垦谈会,大家在会上把存在的问题摊到桌面上。辅导员也可以介入。郭晋林建议,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不爽的负面情绪,但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宿舍。如有时宿舍矛盾是因为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不高兴,宿舍里原先能接受的状况,在有情绪的时候也不能接受了。“要有边界意识,要尊重别人的习惯、隐私。不要把宿舍里的事出去乱说、评价。”

  专家建议

  想动手时,心里停一秒好吗?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介绍说,和以前相比,现在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说是空前的重视。但在独生子女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确实要比以往复杂得多。悲剧的概率非常低,但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就会毁掉两个家庭,而这样的极端悲剧,其实有避免的可能。

  即便怒火中烧,也要果断离开现场

  一语不合,引发的肢体冲突最容易造成极端后果。“有的男孩会暴粗口,会动手,一动手,就无法想像后果了。”桑志芹说,这时,要用语言表达,而不能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上,有个行为训练,就是你想动手时,停一秒钟可不可以?

  桑志芹说,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在一个现场,你处于怒火中,这时可以离开现场,这种“逃离现场法”,往往能使人冷静下来,再想办法处理。

  培养爱的能力,敬畏生命

  剥夺别人的生命,也是缘于对生命的不敬畏。桑志芹说,有些学生,自己童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关爱,成年后,就在爱的能力、爱的感悟方面有所欠缺。 内在没有被爱,外在爱的能力就少。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可以通过多参加校园人际沟通活动,感受人和人之间的关怀,补充营养,获得更多能力去关爱别人。

  “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无生命的电脑为伴。没有热情,关怀,就有可能会无视生命。”桑志芹说,在她的课堂上,春天会让学生去观察盎然春意中发芽的小草,秋天去体味树叶凋零生命陨落的悲凉,这样的感情,有助于对生命的尊重、敬畏。有这样情感的人,应该不会因一时冲动,去剥夺他人的生命。

  郁闷说出来,才发现可能误读

  在桑志芹眼里,宿舍关系其实就是近距离关系,“对大学生来讲,由独处到四人一间,不喜欢也要面面相对,这个时候,有问题,找到一个倾诉对象很重要。”

  一些学生会把负面的情绪压在心里,表面却显得与室友很和谐。其实,产生了情绪债务,一份又一份地不断积累,总有爆发的一天。“很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在老师的倾听、接受中,压力得到释放。”桑志芹说,有时候说出来,他们反而会意识到,以前觉得别人是成心针对自己,其实并不是这样,反而是自己主观误读了别人的行为习惯。其实,很多事情是要看自己怎样去平衡,怎么去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