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复旦研究生被毒死续:死者为病重母亲选择学医

  黄洋,

  小县城走出的高考明星,

  街坊眼中的乖乖娃,

  老师嘴里的得意门生,

  家人心中的无限荣光。

  可是,

  他再也回不来了。

  为他点支蜡烛吧。

  小黄,

  一路走好!

  天堂没有毒药。

  【家在荣县】

  成都出发一路往南,经成渝高速再往东前行,即是被陆游赞为“千里郁为诗书乡”的自贡荣县。在之前的8年里,年轻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走过许多次这样的路线,可从今往后,那个瘦削的身影再也不会在此出现。

  荣县的亲人们至今不愿相信,这个集全家希望于一身的黄家独苗,会以这样的方式与他们阴阳相隔。古城街的街坊们擎泪点起一支白蜡,将哀思寄存在5楼紧闭的那个房间门前。而当阳光洒下,荣县中学校园里仍是一片树影婆娑,可那个曾带给这所学校乃至整个县城荣光的小伙子,就此与之诀别。

  昨日下午,成都晚报记者在荣县走访黄洋的家人、邻居和老师们,试图还原他在这里短暂的20年时光:他是榜样、是骄傲、更是希望,但这一切都随着年轻生命的消逝,戛然而止。

  老师震惊:

  再也见不到这个得意门生

  黄洋高中就读的荣县中学,离他家仅隔了几个路口。在学校里,仍然保存着黄洋完整的学籍档案,照片上,那个青涩的小伙子微微笑着。

  “非常优秀的一个娃娃,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荣县中学校长赵建明说。

  “太意外了,太意外了。”黄洋初中时期的班主任刘应华直言,还没有从震惊中走出来。他说,初中三年里,黄洋一直是班长,同学们也一直喊他“老班长”。而在进入高中之后,黄洋也一直在班上担任班干部和团干部,且作为尖子生进入“火箭班”学习。“在学校里一直是一个比较开朗的娃娃,一晃8年,他的性格也还没怎么变。”刘应华说,自己经常在网上和黄洋聊天,春节时还见过他,交流过工作方面的事,没想到这个得意门生,却再也见不到了。

  黄洋高一时的班主任曹汝金评价,除了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努力这些优点外,黄洋从不旷课、早退、打架,“从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名优秀中学生的条件。”

  街坊追忆:好乖的一个娃娃,就这样没得了……

  荣县古城街28号附33号,一排斑驳老旧的红砖住宅楼。顺着低矮的门洞登上5楼,就是黄洋的家。4月3日和6日,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和母亲杨国华先后奔赴上海,这个家留给外界的,仅余一扇紧闭的大门。门上,一幅横批为“合家欢乐”的春联,还没有撕下。

  “好乖的一个娃娃,就这样没得了……”在老邻居邹秀英的印象里,黄洋瘦削矮小,但身体一直很好。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母亲杨国华的体弱多病。

  黄洋读高中时,杨国华被查出患有胆结石,后又有了胆总管结石,一度瘦得皮包骨头。那时,黄国强还没从县盐厂下岗,每天要上班,无法照顾家里。在街坊的回忆里,黄洋每天从学校回来后,首先要为卧床的母亲做饭、洗衣,一切安顿好了才去做自己的事。整个高中阶段,他房间的灯,几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平常在街上是看不到这个娃儿的,他基本不和其他娃娃一起耍,只喜欢搞学习,比较内向。”邻居张大姐说。不过,邻居们都向成都晚报记者表示,黄洋绝对不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平时见到大家都会笑眯眯地打招呼,聊天时滔滔不绝。

  成都晚报记者从荣县中学了解到,黄洋进入大学后,杨国华的医疗费、药费等共用去了30多万元,这些费用除了靠父亲打零工和亲戚朋友支持外,很大一部分都是黄洋用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费用来偿还的。整个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费用,黄洋也全是自筹,没用过家里的钱。

  大姑痛心:

  他为了病重的母亲选择学医

  街坊们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天,他们看到,黄洋扶着妈妈从楼上下来,爸爸在一旁提着他的包,一家人乐呵呵地跟大家打招呼,准备去成都这就是黄洋留给街坊们最后的印象,此番相离,竟成诀别。

  昨晚8时,黄洋的大姑黄资蓉呆坐家中,亲戚朋友围在电脑前,看黄洋事件的最新消息。卧室里,黄洋90多岁的奶奶还躺在床上,怕老人伤心,家里人没敢把噩耗告诉她和同样90多岁的黄洋外公。

  “他是黄家的独苗,我们所有人的精神支柱,现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办。”黄资蓉告诉成都晚报记者,黄洋是独子,他这一走,“黄家这一代就断了。”黄资蓉说,在黄国强夫妇赶往上海后,这几天,黄洋的两个姨妈也赶了过去,两个姨爹也于昨晚出发,家里6个人在上海处理黄洋的后事。“我们一家人都是本本分分的平头百姓,从来没遇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他们在上海,怎么撑得下来……”黄资蓉抹了抹眼角的泪花,又叹了口气。

  据黄资蓉回忆,就在2005年黄洋入学后的第二天,杨国华被送到重庆,做了第二次大手术。而在专业选择上,黄洋本来的兴趣是英语方面,可为了病重的母亲,他选择了学医。黄资蓉介绍,黄洋今年春节后的那次成都之行,实际上是去联系工作的事情,“他还是想早点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在3月的成都,黄洋参加了高新区的公务员公招考试,同时也联系了多所医院,且很多医院都对这个复旦的高材生表示了兴趣。不过,经过深思熟虑,在获得直升博士的宝贵机会之后,黄洋还是选择了继续深造。

  而采访中,黄家人还向成都晚报记者透露,黄洋当年的第一选择,其实不是复旦。2005年,黄洋的高考成绩是炫目的690分,但由于对形势的过高估计,他在填志愿时还是放弃了清华北大。家人回忆,当年北大的录取线其实比黄洋的分数低了不少,“知道情况后,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生了一晚上闷气。”

  一时的懊恼没有影响黄洋对大学生活的向往,2005年的那个秋天,20岁的荣县小伙打点好行装,前往上海。不过,现在,他再也回不来了。成都晚报记者 胡锦枫 摄影 陈艾

  【学在上海】

  作为学子的黄洋

  “医学是需要我们

  用奉献的精神去履行的神圣职责”

  “我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5年前,当我手里接过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面对着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条件,我就下定决心:从此,我要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要把学业完成好。5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本科毕业,回首自己在复旦这五年,我真的可以很骄傲地告诉自己:我,做到了。”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奖助仪式上,黄洋作为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如是说。

  发言中,黄洋说,“曾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在老师、家长、朋友的鼓励下,决定“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学习了5年的临床医学,并有机会继续攻读医科硕士,他对于医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医学,是需要我们用奉献的精神去履行的神圣职责。”

  朋友眼中的黄洋

  从不说别人坏话

  非常有想法、为人慷慨、成绩优秀……在朋友小张眼里,黄洋是这样一个好人。今年3月,他们刚一起吃过饭、畅谈过人生理想。也因此,在得知黄洋入院后,小张不敢相信、反复确认。更让他费解的是,在朋友眼中从不说别人坏话的黄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会与他人结怨的人。

  被称“妇女之友”

  黄洋的另一位朋友“玉娘娘doctor”介绍,与黄洋住同寝室的另外两名同学,平时并没有提起过与室友有不和,据她描述,黄洋为人好强、上进、开朗、感情细腻,是“妇女之友”,“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投毒。”

  对话专家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大学将自己的功利主义表露无遗 现在功利教育盛行,把同学当做竞争关系,同学之间很多时候是冷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严重问题,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等得不到及时救治,容易导致自伤和伤人的事件。大学把功利主义表露无遗,已经没有底线了。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大学更多地追求地位上的成就 现在的大学教育,更多地追求技术上的、金钱的、地位上的成就,没有人追求心灵上的成就。这个事件,对教育部门和高校是一种警醒,大学人文教育还存在缺失,这种趋势值得注意。 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