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京“煤窑”村转型红色旅游 挖煤工人变保洁员

原标题:北京“煤窑”村转型红色旅游 挖煤工人变保洁员

灰墙古院淳朴典雅、青石板路纤尘不染,泛绿的山头上“马栏”二字中间夹着一枚“闪闪红星”……走进初春的马栏村,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在门头沟区斋堂镇,依靠黑色煤炭资源发展的马栏村惊艳转型,依托历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色村庄“有韵味”

去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的刘先生,至今对10公里红色之旅路线途经的马栏村念念不忘:“空气新鲜,历史遗迹丰富。村子不大,但整洁清秀,很有韵味。”

深色碎石摆出“3.7”字样,在一段红砖标注的3.7米长的小路上,清晰的马蹄印串起一段尘封的抗战记忆。“这代表1937年,日本鬼子的铁蹄踏入中原”。在马栏村的红色旅游路线中,这样的创意比比皆是,它的“发明者”是李秀民——强调“没有思路的发展比没有钱的发展更可怕”的马栏村村主任。

在干净清爽的小巷里,沿着青石板上刷的“红色主线”蜿蜒而下,记者不用导游,也能将村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游览个遍。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在一套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里,珍贵的文物资料,让人忆起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萧克故居、挺进军弹药库仍保持着浓厚的抗战气息……

一切景象让人很难想到,马栏村曾经“窝”着22个煤窑,巷道上沾着黑煤末,一刮风尘土四起。

挖煤工人变保洁员

村主任李秀民说,2001年,村中开始关闭煤窑,挖掘“红色”资源。村两委班子带头出钱出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硬化道路、种植绿化带、新建篮球场,扮靓村容村貌。今年4月前,马栏村还将把村里没盖儿扬尘的22个垃圾站全都改造成封闭的。

“老百姓没个好心情,发展等于零,村里干净能调节村民心情”,李秀民道,“再者说,把村子收拾利索了,也‘对得起’来参观的游客啊”。如今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已被列入本市33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录,是中国传媒大学等几十个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接待10万多名参观者。

为了保持村里的环境卫生,村里成立了保洁队,让村里干不了重体力活儿的村民通过扫街增收。“我们包片划定了责任区,保证清洁全覆盖,卫生无死角”。53岁的于秀辰以前下矿采煤,如今拿起扫帚、垃圾桶,每天5、6点就来扫街。“现在村民的意识都提高了,如果游客说这里脏,大伙儿也脸上无光啊。所以大家会把烟蒂、瓜子皮、菜叶子丢到垃圾桶里,我一般就打扫一下狗粪,活儿挺轻巧的。”

废矿将改成博物馆

黑煤窑关闭了,黑色资源却不会闲置,将被“再”利用。李秀民说,马栏村将依托采煤史建立煤炭博物馆,打造煤炭创意文化。目前,博物馆正在选址,并已征集到绞车、防尘口罩、勘测工具、窑筐等老物件,其中一件展品是一块1.5吨重的煤。

李秀民说,村委会已经对马栏沟峪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通过申报马栏村旅游景区,打造涵盖红色主题教育、农业主题公园、古村落参观、森林公园、地质文化、煤炭博物馆及户外运动等综合产业基地的特色旅游业。

晨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