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周强:“60后”掌舵最高院

原标题:周强:“60后”掌舵最高院


周强

受过7年正规法学教育,历练于司法部、团中央,力推法治湖南;为人勤奋、谦和、富有激情,爱上网,会跳交谊舞、会滑冰;湖南省省长徐守盛称赞他有一套依法治国的理念;法学界、法律界说对他的上任满怀期待

法治周末记者陈霄

不出外界所预料,上个周五(2013年3月15日),法学科班出身的“60后”高官周强被选举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在周强的人生履历中,法治的色彩似乎一直紧密相随——少年求学于政法院校,年轻时就职于司法部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主政湖南期间,力推“法治湖南”建设,再到如今的最高法院院长,法治,终究是周强身上最深的烙印。

周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十任最高法院院长,同时,他也是继肖扬之后最高法院第二位法学科班出身的掌舵人,这一专业背景,加上他此前从政时期浓厚的法治色彩,使得外界对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充满期待。

和周强一起共事多年的湖南省省长徐守盛,评价他的昔日老搭档说:“他的政法学历背景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很有帮助,而且他有一套依法治国的理念。”

为人勤奋:成为神话的西政78级

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后来被认为转变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的法律界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攻读法律的这一届学生,后来高密度地诞生了一大批对中国法治影响深远的人物。

对于周强而言,1978年也是个特殊的年份,18岁的他从湖北老家黄梅县出发,结束了在独山公社周边大队的两年知青生活,来到重庆,与其他363人一道,进入了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

周强所在的这一届人,后来成为西南政法大学引以为豪的骄傲,他们当中诞生了后来在中国政界、法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周强、夏勇、贺卫方、梁治平……在1978级校友入校30周年纪念时,统计表明,这届学生中省部级领导职务的有14人、厅局级领导约100人,知名的法学学者近100人。这就是后来屡被传颂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强的78级同学、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在他们那一届里,周强的年龄算小的,当时的同学多数是20多岁,也有好些30多岁的:“他们小的那些人,有很多好玩的事儿。”

阮齐林所谓的好玩事,其中一件可能就是唱歌。据后来将这些学生时代记录下来的78级校友舒杨回忆,那时候除了体育活动,再没有其他可以娱乐大众的项目,于是唱歌就成了一种选择。

“年青人的心又是比较喜欢群聚扎堆的,那些青春火旺的青年包括少年,像李庆、贺卫方、周强、韩德云、黄松有这样一些身体特棒、强悍精壮之人,不给内里的激情找到点外放的岔路口,小脸上是要大发好多青春痘的。所以,一到集体排练或登台唱歌,每个人都十分专注,很是投入,那等于是在噼里啪啦燃烧那些过剩的肝火和成长身体的热气。”

除了好玩的事儿之外,周强还给身边许多人留下勤奋好学的印象。

他的78级同学、现中央军委法制局大校张建田回忆说,当年因为喜欢读书,经常“违规”跑到图书资源比较丰富的教工阅览室去,掌管阅览室的吴家莲老师还往往因对他们网开一面受到领导批评。“当年,周强、王凡、李少平等人,可以说是给她添麻烦的‘常客’。”

1982年,周强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西政,攻读知名民法学家金平教授的研究生,他的这位导师对他印象深刻:“周强学习非常勤奋,同学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对老师也尊重。他们那一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充满希望,对社会负有强烈的责任感。”

当年与周强是同学、毕业后又成为司法部同事的闫欣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虽然与周强并不在一个大班上课,在司法部里也不在同一局共事,但他印象中周强是个勤奋之人,有时候在单位食堂偶遇聊天,多数也是谈工作、学术问题:“有一段时间他参与监狱法的起草工作,就跟我讨论起来,说他更赞成这部法叫监狱法,不叫劳改法。”

成长与历练

结束7年的西政求学岁月后,25岁的周强到了司法部工作,成为政策研究室法规处的一名干部。刚刚毕业不久的周强就参与了当时的监狱法起草工作

1986年,劳改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规划后,司法部监狱局受命牵头成立了劳改法起草工作小组,周强所在的法律政策研究室是立法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当时周强与他的上级、法规处副处长贾京平也参加到这个立法小组里。

据司法部监狱局原局长王明迪后来回忆,周强直接参与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监管改造罪犯法上报后,立法小组完成任务,但后期的立法工作周强仍参与其中。

后来立法小组的几位年轻人都在官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王明迪认为与早年他们在立法小组受到的熏陶和历练不无关系。“尤其是周强同志,参加立法小组时,只是一名刚工作一年的年轻人,到1994年监狱法颁布时,他已是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兼部长办公室主任,真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

巧的是,这时候的司法部部长正是后来任职最高法院院长的肖扬。据说肖扬对周强的干练颇为赏识,先是将他派到深圳挂职司法局局长助理,半年后重回司法部,即成为办公厅副主任兼部长办公室主任,成为肖扬的“大秘”。

不少人记得,周强的外语相当不错。他的78级同学闫欣说,当时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在帮别人编辑美国大百科全书的法律词条,碰到一些特别难的法律专业术语,还常常向当时的同事周强请教:“他的专业外语相当好。”

王明迪也记得,在当时起草监狱法的过程中,搜集过来的大量外国法律法规需要译校,周强就是当时的主力翻译人员之一。

比较有趣的是,在4年多的立法起草过程中,虽然任务重、生活艰苦,但大家的生活却充满情趣,精神状态很好。当时因为北京和天津的两处工作小组驻地都地处偏僻,业余时间没有其他娱乐,周末大家就在餐厅食堂搞舞会,请食堂一位工人师傅教跳舞,“周强、王林等同志就此学会了跳交谊舞”。

除了学跳舞之外,周强还热衷于学滑冰。王明迪还记得,监区内水塘冬天结了冰后,来自南方的周强和张贵东,“硬是不怕摔跤,周强甚至手掌擦破流血,也不要别人搀扶,终于学会了滑冰”。

周强在司法部一呆就是10年,其间的工作也多与其法律背景相关:政策研究室法规处、法规司法律法规处、法制司。

从司法部法制司司长的职位上,35岁的周强调入了共青团中央,开始了11年在团中央的历练。 在团中央期间,周强先后领导开展了“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博士服务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保护母亲河”活动因动员了3亿人次中国青少年参与环保,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首届“地球卫士奖”颁给了周强。这个活动也初步显现了周强重视环保的理念,他后来主政湖南时还掀起了洞庭湖治理风暴。

法治湖南:主政的耀眼名片

如果不是2007年与周强的一次偶遇,应松年说他还不知道中国的第一部行政程序立法会在何时诞生。在这一年的“两会”期间,周强在人大代表驻地碰到他的老同学、时任湖南省高级法院院长的江必新和中国行政法学会会长应松年。

应松年在此前已多年呼吁推动行政程序立法,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即在于规范政府权力,一直以来立法推进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他(周强)当了湖南省长后,对抓法治建设很重视,那天我们在一起聊天,谈起来,我问他(行政程序立法)能不能先在湖南搞起来?他很明白程序对政府行为的重要性,我们一说就说到一起去了,他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他总结得很到位,说这是约束我们自己。”应松年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后来湖南专门成立了立法小组,北京则由自己牵头成立了专家小组,草案每改一次,都请专家研讨论证,然后继续修改。

“每改一次周强都会看,来回总共改了七八次。”到了2008年10月,《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就出台了,湖南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媒体对湖南政府“作茧自缚”的勇气大加赞赏。

应松年现在回忆起与周强的交谈,仍然赞叹不已:“他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很强,什么问题都会从法治角度考虑。跟他说话非常痛快,说什么他马上就知道,比如你不用跟他解释什么是行政程序。”

应松年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早在这次碰面之前,过去周强在司法部、团中央任职时,他们就认识,每次开会碰到,周强都会跟他打招呼。一旦有时间,周强就会主动找法学专家聊天

“他是个非常谦和的人,你能感到他的思维敏捷,对法治的追求明显。”应松年说。

在行政程序立法之后,周强主政下的湖南又持续出台了一系列诸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等规范公权力运作的规定,出台了我国首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省级政府规章,并在2011年颁行了《法治湖南建设纲要》。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继习近平2006年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提出‘法治浙江’之后,第二个提出以法治省的地方。”应松年说。

主政湖南期间,周强每年都会抽时间到湖南的一些高校视察,而且到高校必然会去高校里的法学院。在中南大学与学生座谈时,他就说起在西政求学时最难忘的是去学校图书馆抢位置的事,“当时我们争分夺秒地读书学习,大家要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周强昔日的同事、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今年“两会”期间,谈到周强时,他这样评价:“他是一个好学上进、工作很有激情、很善于团结同事的一位难得的好领导,而且从他的年龄层面来说,他应该说是一个年轻的老领导,从1998年(38岁时)就开始任正部级,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了一些依法治理的经验,特别是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方面。他的学历背景对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很有帮助,而且他有一套依法治国的理念,在我们湖南就有法治湖南的样本。”

法治中国:“我们寄予厚望”

周强从西政毕业后到司法部工作时,常与自己的导师金平教授有书信往来,金平常勉励他的学生要好好为官,还为他赋诗,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是“许国不畏身家累,除弊应如金石坚”。

金平教授也对周强说过:“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很多优秀的政治家,但是不要做政客。”后来周强在团中央任职时,也曾誓言“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

与后来接任他当团中央第一书记、同为“60后”的胡春华不同(胡对记者说“我上网不多”),周强很喜欢上网:“(每天)一小时是最少的,而且各种网都看,还常听外语节目。我也会关注网民的讨论、博客,主要为了了解信息。QQ注册了,网络电话也经常打。”

在今年“两会”上,周强说,信息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中国正处在矛盾凸显期,因此必须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处理矛盾冲突。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周强曾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及要重视法治的话题。

也在今年“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时,他就表示,必须维护司法权威,守住司法这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信法信关系,看谁的关系硬背景深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就麻烦了。”

在湖南的一次信访工作会议上,周强也明确表态,领导干部不要干预依法办案,以保证司法部门依法办事,公正司法。“所以湖南的一切案子都必须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处理。”

这些话把他身上浓厚的法治色彩勾勒得异常清晰,加上他主政湖南时为推进法治所做的努力,外界对他上任最高法院院长怀有期待。

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中心主任、比周强低两届的西政校友范忠信发微博祝贺他的师兄当选最高法院院长,他说:“周强当选最高法院院长,有几条理由可让我们谨慎寄望:第一,受过7年正规法学教育(西南政法);其二,平民出身(其父曾为副乡级,仍算平民);其三,有底层生活经历(当过知青);其四,曾以‘法治湖南’为正式追求;其五,为人较为低调务实。”

在回答记者关于新工作的期待问题时,周强表示,“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进一步推进司法公正”。

“我们寄予厚望。”应松年说。(感谢本报记者刘希平对本文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