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生活中寻找时间之美
作为人的感知来讲,时间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绕不过去的可感知对象。绝大多数人如果不是成圣成贤了,基本上我们会在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来认识这个世界,而中国人其实对于时间尤其敏感,中国文化很多都是围绕着时间这个核心来展开的。
1.中国人的时间观
首先时间的真相是什么?在佛学来讲时间是一个幻象,没有实际存在的时间。时间的刻度,看起来是客观的,但在每个人的感知里面,是相当主观的一种感受。如果我们对于时间的真相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话,我们可能对于时间所带给我们的各种体验缺乏一个准确的认知。
第二,如果我们没有对时间的善意,我们拒绝某种时间带给我们的呈现,那么我们会憎恨时间。比如说人大概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可能会觉得时间太快,自己快速地走向衰老,那种恐惧、抗拒,都会使人做出一些可能会使自己受伤害的行为。那么这种心态就是对时间提供给我们的这些馈赠,并不抱以一种真诚的接受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缺乏对时间的善意。
第三层才是美。如果没有前面两层的积淀,没有对真相的了解,我们也不可能对这个世界怀有善意,我们有容得下的东西,也有容不下的东西,那些我们容不下的东西,要不我们会想着去改造它使自己满意,要不我们会抛弃它,这两种选择其实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失去。我们生命中的匮乏,大多是由于我们并不珍惜时间馈赠于我们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真相,我们也没有怀有纯良的善意,都是以一己之判断来决定取舍。这种格局如果再小,事实上我们可以接受到的时间之美是很小很小的。
如果能够了解这个真相,我们会对时间馈赠的一切都心怀感激,而且会具备发现美的能力。
中国的上古先贤,以时间作为一个架构,去建设一个关于道的阐述系统。而中国人拿时间作为一个系统,设立了若干的刻度来指导你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变化。这个变化规律的背后其实是让我们的生命最后具备一种能力,对于所有驱动这些变化背后的力量,你应该有所了解。如果你能有所了解,你应该找到跟这个世界正确的相处方式。最终中国文化是要教给我们安身立命的方式,你这个生命在天地间有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所谓的恰当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它每时每刻都会变化。
所以中国人从这个角度教导后代子孙,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上古先贤深层的一种智慧,它借由文化传承到今天。
当我们谈到中国人的时间观的时候,会看到中国有非常多的时间标识,例如四季。四季分明的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带给人的认知,其实冲击力非常大,你会看到春天的繁荣,夏天的茂盛,秋天的衰落和冬天的凋敝,这么大的迁转,事实上会让人看到一个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些感慨就是我们的精神体会,这些是由时间带来的。如果人能够在这种在这种四季的迁转中能够了解生命的变化,它对于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就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时间对于中国人来讲,它事实上是解决生存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参考体系。
2.对于时间的珍惜
这是一个秋天的庭院,当我们谈到秋天之美的时候,有些人说我不喜欢秋天,因为衰败。可是衰败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它是生命完整的一部分,为什么你说我只要这个不要那个呢?我们可以看到,秋天所有的绿色就不会像春天那样明亮,它的绿色的亮度一定是降低的,但是枫叶之红呢?这是春天不会有的颜色,这是成熟了之后才会有的颜色。
所以秋天它美吗?虽然看起来草色已经暗沉了,但是枫叶是如此的火红!秋水是暗沉的,但是它深沉,它确实不像春水那么明亮那么纯情,但是它真的有内涵有层次。所以你会发现,大自然永远阴阳调和,它会调配,它给你一份暗沉,一定给你一份明亮。其实在四季,这种阴阳一直都是平衡的,只是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我有时候想说人这一辈子天天快乐多乏味啊,总归是要有一些变化,经历了痛苦,你才知道欢乐是多么的可贵。所以到了秋天,我觉得大家可以去欣赏一种美,什么美?即将失去之美。你曾经拥有过,可是现在你即将失去它,这会让你感到痛苦。所有的最深沉的美一定让人感到痛苦,一个人没有痛苦,他感受到的东西是非常肤浅的,所以一定要知道秋天是多么可贵,这些叶子都会掉下去,树枝会变成枯枝桠杈,但是曾经的繁华,曾经的美丽它留在你的记忆里,让你知道等待美再次出现的这种心情,让你体会失去这些美的一种忧伤,这些就是你丰富的心。
苏州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应该说是东方美学的结晶。人类是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彻底切断和自然的连接的,与自然的疏离,其实会让人类变得特别的干涸。所以古人会在自家的私宅里,建造一个模拟大自然的生活环境,来保持他对自然的感知力,保持他和自然的连接,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情感诉求方式。当然怎么才叫对自然最成功的模仿?苏州园林里做了很多很多的探索,比如说园子如果足够大的话,他们会在不同的别院里面做不同的花材和植物的设计,有的庭院是专门用来赏春景的,有的是用来赏冬景的,有的是用来赏秋景的,通过这些安排来体现这种季节性的变化。
一个精巧的园林设计还会尊重昼夜的变化,我们这个时候在哪里赏景最好?早晨的时候在哪里赏景最好?他们还会根据光线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来安排所有的建筑形式,比如说像不同的窗开的造型和位置,是为了透过这个窗口看到什么样的景观。他是要用一个菱形的花窗还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这个是不同的选配。有一些苏州园林里面墙上的花窗是按照画轴的体例设计的,你透过这窗就可以看到一幅又一幅随四季而变化的景观,这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花窗,而采取什么造型的花窗是主人对自己生活的一个建构。
我们看到过去中国人在尊重时间这一系列显现的过程中,生出了多么优美的情怀!
丰子恺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近现代的画家,不仅因为先生人品高尚,我认为他的艺术造诣也非常之高,因为他带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提示,让我们懂得珍爱生命本身。丰先生的画作记载了非常多普通人的生活,大概我认为民国时期一个寻常百姓生活的那个场景,在先生的画作里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下面的这一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我们知道新月是代表新生的,但是席散总是会让人感到有一种萧索,先生通过对这个场景的勾画,其实也是在提醒你,什么叫初时?什么叫末时?新月看起来是初时,但是席散对于人来讲是末时,你在这种初时和末时同时发生的场景里面会感受到什么?苏轼那句著名的“月有阴晴圆缺”,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要经历的聚散离合是正常的,我们是要学会接受的。我们都知道新月能给我们带来希望,但是朋友的离去又会让我们有所失。这么复杂的情怀,会同时交织在我们心里,我们总是要去取舍,有取舍就有失去,但如果全接受呢?所以我觉得丰先生像这幅画,实际上是启动了我们内心很丰富的情怀,同时它也呈现了一聚一散的人生常态,告诉我们以平常心对待,这两种情怀可以互相映照,由此我们才会懂得珍惜眼前所有。
在我看来先生的这幅画记录的是生与死的一场转折。所有的花只要离开枝头,其实都活不了很久。但是人类让一朵花的死亡装点了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某种优势。所以当你把这枝花从枝头剪下来插到你家里的瓶中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生命,为了你所希望看到的而有所牺牲?如果你能,你将珍惜,不只珍惜这一朵花,也会珍惜大自然。珍惜这种情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情怀,我们绝对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可以拥有那么多的东西,其实你这一生能够拥有的东西始终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不懂得珍惜,第一,这些东西来到你生命里,你也不会好好的享受它;第二,你以为你可以无限的攫取,到有一天你真的不能攫取的时候,你将非常痛苦。
而在像梅花、桃花、菊花来到你生命里的时候,给你带来的那些美、喜悦、感动,你也不会那么在乎,不在乎物,其实也不会在乎人,都是一种心态。所以像先生画这些花呢,都是在启发我们,怎么样去发掘你内心的情感?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发掘得越深,其实你越崇高。崇高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生命价值的体现,所有的生命当他内心深处看到自己生命真相的时候,都非常的崇高,非常的庄严,只是很多人不去看,所以自甘堕落。真正的生命非常非常的宝贵。“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折来。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梅花虽然离开枝头,没有马上谢落,它还会在你的瓶中开几天,是因为它心还没有死,也就是说它的生命力还在,它用它最后的生命力装点了你的生活。这就是大自然跟我们之间非常多的关系,你有没有体会到?你有没有好好的珍惜?中国人看起来对时间珍惜,其实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珍惜。
3.活着与生活的区别
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人对季节变化所持有的一种审美态度。荷花是中国花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是一种造型方式,然后到这个残荷的时候,就有著名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来确定残荷的审美价值。中国人过去是不拒绝把这类花材作为花艺设计的材料的,因为什么?它真实发生了,它在这个季节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掩饰什么呢?你说我只插小荷的时候,到残荷的时候就不要了,那你是拒绝什么呢?作为一种荷花完整的生命过程是存在的,各个阶段自有其生命真相,如果你拒绝,就说明有一种美你还不懂得欣赏。所以日本人为什么那么重视赏樱?因为樱花开的时间太短暂了,这个如此短暂的花期,就提醒日本人,生命是无常的。可是我们今天常常对于无常十分之拒绝,十分之不接受,这个其实使我们丧失了一种生命的坚强,一个人能够承载无常,说明你足够强大。我们现在很多只喜欢看繁盛的,不喜欢看已经走入生命晚期的状态,我们只能欣赏一种美,没有多样性了,这说明这个民族心理是脆弱的。一个民族如果他的心理足够强大,他可以接受美的多样性是极其宽广的。
这个设计是一种关于时间长短的考虑。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非常相对的,一个好的设计事实上是应该留得住人的设计,这个留得住除了在身体上在人体工程学上能够照顾好人的身,同时视觉上不会让人感觉视觉疲劳,在触觉上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有疏离,会让人觉得屡触不倦。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受财力限制,尽量选择实木家具,原因是在于实木是最接近人体温的一种材料。对于和自己体温差距太大的材料,人会有不舒适感。一个好的设计,能够留住人的设计,事实上是对人全方位的照顾。我在那张桌子前坐了六个小时,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我的体会就是因为它的尺度是对的,像我这种对于触感也有要求,所以我摸它的时候,觉得它跟我没有疏离,视觉上因为它没有特别多让我觉得累的设计(有些设计线条太多,你看久了就会觉得累)。还有其实声音也很重要,大家认为家具设计里不包括声音,这是错的。所有的器物在这个面上移动是有声音的,有些声音人听了以后可能会觉得很刺耳,只不过可能有些人很糙不在意。所以好的设计要考虑的纬度是非常多的。
大自然既然有昼夜,有春夏秋冬,所有我们感官的感知一定都有明暗的变化。一件好的家具,它在明暗变化上必须是有节奏感的,今天很多照明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按照变化的层次来。哪个点是你家里光照或者说这个亮度最高的地方?什么地方它是适合暗下来的,以便烘托某种氛围,这是情绪上的节奏,视觉上有节奏,情绪上也有节奏。一个丰富的家居生活,不能只在一种节奏下生活,那让人太累了。有这些节奏变化,人的情绪有转换的余地,人会觉得很丰富,能放松。
所有的努力、了解,其实都指向一件事情,我们对生命的真相到底有多少了解?我们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做呵护生命?这个是我的一个朋友做的,家里面的一个食器,一次性使用,为了圣诞节。怎么做的呢?两个模子之间倒上花、倒上水,放到冰箱里冷冻,端出来就是这个,一次性的。吃饭过程中它会逐渐的融化,你可以看到生命的无常,但是它曾经这么美,所有的美都会消失的,但是如果你有能力,它也会再次生成,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创造美的能力。我们不能假设我们天生就有这种能力,但是确定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磨炼,会不断成长的创造力。
(作者:资深媒体人、曲美家居国人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 殷智贤)
上一篇:冠军磁砖|西冰:从兴趣中寻找与等待设计灵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