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相处之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描写父母子女的文章很多,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及龙应台先生的《目送》一直让我很受触动。小时候我们是拉着父母衣角的小天使,慢慢的长大后却跟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我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后,我对孩子的那种感觉让我重新回味父母对我的感觉,在我看来这世上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顺。"
大概每个当儿子的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变化,小时候的父亲是肩膀宽厚、无所不能的父亲,是心中的偶像、是夸耀的资本;长大后的父亲却是顽固不化、风华不再的父亲,是背影的佝偻、是眼神的呆滞。几乎没有哪个青年能与父亲和谐相处,因为他们都不懂得示弱,儿子不能体会父亲在逐渐老去时拼命维护的自尊,父亲也无法理解刚刚长大的儿子何来独立之勇,内心里互相关心,却不知如何表达,就这样僵持着,等待着某个时机将冰融化。
对于我,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但对表弟来说,这个时机就是他爸爸意外的生病。
“是妈妈偷偷告诉我,我才知道我爸得了脑血栓,我急忙打电话过去问候,他却轻描淡写得说多大点儿事,还责怪妈妈不该告诉我,说告诉我也没用。”表弟气愤地抱怨着。他已经来北京工作两个年头了,跟家里的联系基本就靠舅妈维持着,舅舅从来不主动问起,他还在因为当初毕业时,表弟没有听从他考公务员的建议而僵持着。
虽然嘴硬,表弟心里还是放不下,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个病,表弟跑了很多医院抓着医生问各种情况,但医生太忙了,而他又不是病人,聊不到五分钟就不耐烦地走了。之后,他想到买书回来自己钻研,但市场上那些书大多是专业书籍,一堆的术语越看越烦。接着他又在网上找相关新闻或是像“39健康网”这样的专业网站里去找专家医生提问,要么是每人一套说法,要么提出的问题永远无人解答。
白忙活了几天,表弟十分无奈,于是找到我,一起吃饭时不停地抱怨他爸爸有多顽固,说什么都不听,问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想了想,根据我以前跟父亲“斗”的经验,就建议他可以找些资讯阅读的APP,看到跟脑血栓相关的信息就随时发给舅舅,别的什么也不说,这样即能让舅舅了解关于脑血栓的知识让他重视起来,也能让他感受到儿子的关心。表弟听完,也觉得这个方法可以一试。
表弟回家后就研究起这些APP来,大多咨询类APP都是当天热门新闻为主,即使搜索“脑血栓”这样的关键词,出现的也是跟关键词相关的社会新闻,并没有更深入的详细信息。就这样一个一个的试玩,最终锁定了一个叫做“一点资讯”的APP,可以搜索关键词直接订阅,之后跟脑血栓相关的新闻会直接推送到首页,用起来十分简单,也不用担心会错失重要的内容。
表弟输入关键词“脑血栓”,一点资讯不仅智能的推荐了脑血栓,还有“中风”、“血栓”、“动脉硬化”这类与脑血栓有关的频道,点击进入之后,各种应对脑血栓、饮食注意、如何预防之类的信息十分丰富。于是他基本上每天都会选择一条在微信上发给舅舅,出于担心,他还会同时给舅妈发一遍。
就这样坚持发了一个月,表弟说一点资讯上面推送的相关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了,发的内容基本不重样。打电话回去,听舅妈说由于舅舅的配合治疗气色越来越好,每天心情也开心了不少,就是经常一个人躲起来盯着手机看。听到这里,我和表弟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舅舅身体彻底恢复之后,表弟依然订阅了相关的频道,还订阅了一些关于饮食健康、保养之类的,那一个月已经养成了他每天给舅舅发一条信息的习惯,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他们父子的感情。而这个APP也成了他每天打发时间的利器,上面总有看不完的有趣的东西。
其实,当儿子的,长大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把父亲扛着的东西放到自己肩上,让自己来承担所谓男人的责任;而当父亲的,总是觉得还能再抗抗,觉得儿子的翅膀不够硬。而这段时间里,舅舅看到了表弟细心的一面、坚持的一面,在心里承认了他,也终于承认自己老了、该放宽心了。现在父子俩经常打电话,还互开玩笑,和睦又融洽。
我想这不仅是父与子的感恩,更是对生命传承的感恩。
上一篇:东阿阿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下一篇:专业排毒哪家强?还找盘龙云海排毒养颜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