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留守少女突发,被诊为脑死亡
父母提出捐赠器官后,医院决定多做一次脑死亡检测
@华西都市报:三天前一次突发的脑出血,让13岁的广安女孩圆圆深度,被初步诊断为脑死亡,悲痛的亲人提出捐赠她的器官。昨天凌晨,圆圆被送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医生们决定在常规的两次脑死亡鉴定外为圆圆再进行一次检测,以探明是否还有千万分之一醒来的机会。
依据中国目前使用的脑死亡鉴定标准,圆圆到达省医院后,需要经过48小时的两次脑死亡鉴定,才能被最终确定为脑死亡。
从医学角度说,她从发病到被初诊为脑死亡的时间很短,是最理想的器官捐赠对象。器官每晚捐出一天,维持器官功能的难度也就越大。为探明是否还有千万分之一醒来的机会,医生们决定在常规的两次脑死亡鉴定外,为圆圆再增加一次检测。
在器官捐赠时机和脑死亡鉴定流程的天然悖论中,又是什么左右着医生的选择呢?
突发脑出血
13岁女孩被初诊脑死亡
1月19日下午,岳池县人民医院住院部7楼。13岁的圆圆安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病床边的呼吸机与她的气管相连,得以维持她最后的生命体征。
1月18日,晚9点左右,正在放假的圆圆在家洗漱时突然倒地,被送到岳池县人民医院后被诊断为脑血管破裂,脑室出血。经过近1个小时抢救,医生表示:“圆圆不行了,已经脑死亡。”
18日晚上,得知女儿发病的消息后,父亲董召付立即从重庆赶回岳池,母亲付琼英第二天上午从广州赶到医院。他们又请专家对女儿进行了第二次会诊,结果仍是脑死亡。在确认女儿确实无生还希望之后,董召付决定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通过华西都市报,董召付联系上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昨日凌晨3点,他陪着女儿,乘坐救护车来到了成都。
被悲伤笼罩的家庭
却成最好捐赠供体
白T恤,蓝色短裤,系一束马尾,双手打V字形手势,这是圆圆留在父母手机里时间最近的一张照片。虽然她只有13岁,但身高已经长到了1米67,更像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岳池一所中学读初一的她还是一名体育特长生,突发的意外惊呆了她身边的所有人。
四川省人民医院ICU主任黄晓波说,圆圆所得的病是自发性脑出血,这是在没有明显外因情况下的脑内出血,原因复杂,有可能是,或是先天性的血管畸形造成的。急性病的致死率达到40%。这种病从发病到脑死亡的时间很短,发生在一个13岁女孩的身上,可以说是更加的不幸。
但对于器官移植的供体来说,圆圆这类病人又是最理想的人选,因为他们抢救的时间短,器官功能更稳定。“并不是每个想要捐赠器官的脑死亡患者都能成功捐赠。”黄晓波说,一些经过长时间抢救的病人,在脑死亡后可能器官很快衰竭,在最终捐赠前前功尽弃,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在150万左右,而能够获得移植的仅1万人左右,可以说每个器官的捐赠者都十分珍贵。
“千万分之一”背后的48小时
死亡、生命的再度延续,在脑死亡器官捐赠过程中不断地赛跑。依据中国所使用的脑死亡鉴定标准,脑死亡必须是深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持续24小时后,为了排除一切反逆为正常的可能性,医院会在48小时之内两次对这些项目进行重复的实验和观察,才最终确诊脑死亡。
两次鉴定:被确定脑死亡
昨日上午10点,圆圆已经做了自主呼吸实验,结果为阳性,即她已经失去了自主呼吸。除此之外还对她进行了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等多项检查。昨天晚上9点,省医院表示,圆圆已经在48小时的两次脑死亡鉴定中首次被确定为脑死亡。
黄晓波说,在器官捐赠的过程中,不用说是24小时,就是1小时,器官也有可能很快衰竭,复杂的脑死亡检测流程和器官捐赠的时效性似乎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但48小时的检测流程是绝不能逾越的底线,他决定将圆圆的脑死亡检查流程进行三次,比常规检查再增加一次。
增加检测:尊重生命
对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供体,医生为何又将检测放慢了脚步?“对于孩子来说,身体恢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黄晓波说,圆圆在第一次被初诊为脑死亡到抵达省医院时已经经过了24个小时,在实际的操作中,这样的病人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有理论上可逆的几率。目前他们所作的这些检查,其实只是为了千万分之一的几率而努力,即使因为检查错过了器官捐赠的最佳时机,或最终无法捐赠,这些过程也绝不可省,这是对生命的最基本尊重,医生可以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圆圆的生命体征和器官稳定,应对一切突发情况。
黄晓波说,“脑死亡鉴定要相隔12小时以上做两次,必须是两批不同的医生做。”黄晓波介绍。医生首先鉴定,圆圆属于不可逆的昏迷。还要做脑干功能的鉴定,共五个实验。最后,还有自主呼吸的激发实验和脑电图。如果做三次实验加上观察的时间大约在48小时以内。
家人悲伤
父亲:希望能发生奇迹
班主任老师得知圆圆突发疾病的消息后,感到很诧异,因为圆圆是班上的体育特长生,圆圆在学校里人缘特别好,还是班上的纪律委员。
48小时的检测,成为了圆圆父亲董召付最难度过的48小时,昨天在省医院,他告诉记者,“我希望这48小时中能发生奇迹,女儿能够醒过来,如果醒不过来,就将她的器官捐赠,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此后,他一直抱着头,蹲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焦急地等待。
黄晓波说,每位捐赠者的亲属,都会承担这样的过程,脑死亡检测的48小时,是医生能够给患者家属的最后安慰,是为家属们期待的那千万分之一逆转几率的最后交代,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器官捐赠,才是对捐赠者和受捐者的尊重。
本该昨天接她
回家过年
1米67的高挑身材,白T恤,蓝色短裤,系一束马尾,双手打V字形手势。这是圆圆留在父母手机里最近的一张照片。
19日下午,在等待省人民医院派车前来接圆圆到成都治疗期间,圆圆母亲付琼英的情绪一度失控,偷偷躲在医院的楼道内失声痛哭。也许,对于这个生前开朗活泼的女儿,她觉得亏欠的太多。付琼英是岳池平摊镇人,丈夫是内江人,由于两人常年在外上班,自圆圆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岳池跟随其二姨一家人生活。父亲董召付上一次见到女儿圆圆,还是在8月份放暑假期间,“从小到大,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能见面。”
如果每出意外,1月20日,董召付会接圆圆回内江老家一起过年。但圆圆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1月18日晚9点左右
圆圆洗漱时突然倒地,被送到岳池县人民医院宣布脑出血。
1月19日上午
二次会诊,仍是脑死亡。
1月20日凌晨3点
圆圆父亲联系到上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他陪着女儿,乘坐救护车来到了成都。
上午10点
自主呼吸实验,结果为阳性,圆圆已经失去了自主呼吸。
晚上9点
48小时的两次脑死亡鉴定中,圆圆首次被确定为脑死亡。
今日
圆圆还将做脑干功能鉴定等五个实验。三次脑死亡鉴定约48小时以内。
……
延伸阅读
我国无脑死亡相关立法
省医院外科ICU主任黄晓波说,死亡分:脑死亡——救治已无任何意义;心脏死亡,俗称失去心跳和呼吸。脑死亡不管如何救治,最终还是发展为心脏死亡。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30个国家以脑死亡为判定死亡的最终标准。中国目前没有对脑死亡的相关立法,但公布了脑死亡的鉴定标准,标准所执行的步骤完全和国际接轨。世界医学界中有普遍共识,脑死亡是器官捐赠的最佳标准。
脑死亡患者捐献器官,只是说捐献器官的人的身份是脑死亡患者,但是他们捐献器官的时候必须是心脏死亡之时。
专家说法
脑死亡鉴定标准
是医学文明进步标志
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洪吉认为,脑死亡鉴定标准是“全球医学文明进步的标志。”
杨洪吉长期关注器官捐献,也包括脑死亡者捐献器官,四川第一例脑死亡器官捐献的移植手术,就是在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做的。
对于脑死亡和心脏死亡,杨洪吉认为,同样都是死亡,捐赠的公民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死亡标准。
新闻链接
男童握家人手求生
2013年12月2日,广东清远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小皓,因头部跌伤致部分脑死亡。
他被家人送去殡仪馆等候火葬前一刻竟突然苏醒,小手更一把紧紧捉住家人的手,家人赶紧将他送院,经救治后情况好转。
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王超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