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顺德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养老服务产业毫无疑问将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新华社发
数据显示,顺德全区现有户籍人口123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8.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5.2%,超过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10%的比例标准。
老龄化社会来袭。为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上周顺德区召开养老服务问计问策会,来自不同行业的10多名顺德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对此展开了一场探讨。会上有委员建议,在单一的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医院可利用自身技术和专业人员优势,创办养老院承担部分养老康复服务功能。
老龄化的加剧,也让委员们看到了潜在的市场,他们用“夕阳社会,朝阳产业”来形容未来养老服务产业的前景。医院来办养老院,能否缓解养老难题?该怎么办?本周,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尴尬 老人排队进养老院而床位空置
据介绍,目前顺德共有养老院15家,床位2851个,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9064”目标,到2015年底,顺德养老床位目标是7637个,即养老机构床位数达老年人口的4.3%,床位缺口为4800多个。
然而,床位缺口较大,并不意味着床位都很“抢手”。在目前的2851个床位中,入住率仅有78%。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一方面,新扩充的床位提高入住率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更为棘手的,还是养老机构护工严重缺乏,难以招收更多全护理老年人入院。
该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中,全护理老人仅为四成,“一般而言,能够自理的老人不愿意入院,但对真正需要全护理的老年人,却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导致轮候时间过长,部分院舍床位不得不空置。”
近两年里,也有不少投资者曾尝试投资养老院。顺德人社局接待的有意向建设、经营养老机构的中外投资者不下二三十个,但在深入了解到养老行业投入大、利润微、回报慢后,绝大部分都中止了项目计划。
“大部分投资者只是希望建设大型、高档、非护理型的养老公寓,而非社会上真正紧缺的中高度失智能护理以及临终关怀床位。”该负责人无奈地说,这对缓解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没有实际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广东养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林认为,社会上对养老行业存在“不熟不做”的心理,因此他建议,政府首先应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养老需求程度,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探索 医院办养老院瞄准高端护理
尽管困难重重,但仍有委员坚定地认为,随着顺德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养老服务产业毫无疑问将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这个朝阳产业,由谁来接盘?
“最好的护理机构还是医院。”桂洲医院院长刘映南抛出一个观点:随着老年人对老年医疗与护理需求的日趋增长,以及医疗、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方,打造一个集医疗、护理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将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这个想法得到了顺德总商会副主席梁智辉、联塑集团彭军等委员的赞同。有委员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行动愈加不便,各种糖尿病、腰腿疼痛等常见病、慢性病也接踵而至,但养老院并无医疗资质,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老人生病后只能送往医院急诊,容易耽误救治时间。
在刘映南看来,这个想法并不遥远。根据计划,新桂洲医院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而原有一块约1.6万平米的旧址即可改造为养老院。他进一步设想,依托新近成立的医院董事会,桂洲医院可以发动董事会成员以及社会各界捐款,改造一座新的养老机构,医董会负责监督善款的使用,“我相信,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
在后期的运营中,根据服务群体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医院养老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全护理老年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入院老人自掏腰包购买高端医疗和养老服务;同时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养老院也兼顾少量半护理和自理老年人,这部分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维持运转。
“更重要的是,一直困扰养老院的护工短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刘映南说,医院招聘护士并不难,且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我们也曾面临过护士短缺的问题,但后来月工资提高了500元,立马就有三四十个人前来报名。”
刘映南表示,顺德因为缺乏高端医疗养老服务,相当一部分市场流向了广州、香港等地。如何留住这部分市场?刘映南估算,桂洲医院可以为全护理老人提供约300个床位,相当于目前全区入院的护理老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将大大缓解养老难题。
而刘映南也注意到,目前顺德部分养老院已经有意识地与医院开展合作,医生定期到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但在他看来,医院办养老院在机制上仍存在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和你一起来做与我自己来做,终究是两码事,责任心都会不一样。”
“我已经在为这个目标而行动了。”刘映南说,他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计划方案,同时将自己的设想与医董会成员沟通,并试图借助与南方医科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寻求技术和人员的支持。
困惑 收费高及传统居家养老观念或影响老人入院
“未来,养老院护工走专业化道路是必然的。”刘映南说,依托医院得天独厚的技术、人才、地理优势,养老院将大大增强老年人入住的信心。
医院来办养老院,对老年人吸引力有多大?顺德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就提问疑问:仅从成本考虑,老人能否承受医院养老院高昂的入场券?而医院办养老院是否会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
传统观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与广州等开放性更强的城市不同,顺德农村人口多,本土观念更强,他们是否愿意入住医院?”该负责人说。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医院开设养老院,其“婆婆”到底是归属区人社局还是区卫计局?“这不仅涉及到部门协调的问题,不同的管理部门,其定价自主权也不一样,这关系到养老院能否盈利。”
而让德胜颐年苑养老院从事一线护理的张英感到疑惑的是:那些年轻、高学历的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一些儿女在养老院看到父母大小便失禁的样子,连靠近都不敢,不是捏住鼻子就是将脸朝外看,别说照顾别人的父母了。”
顺德善耆养老院秘书长兼项目总监王熙福也指出,医院办养老院的方式值得尝试,但在推广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谁愿意在医院长住?‘住医院’毕竟不是很好听,老人会不会因此有心理压力?而且,经常面对着吊瓶,老人会不会感到不舒服?毕竟,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像桂洲医院一样有足够的土地。”
针对以上问题,刘映南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养老院“命名”上也会注意规避“医院”字样,对于护理人员,刘映南则设想,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机制调动护工的积极性。“事实上,护士平时也会经常遭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桂洲医院就有40名护士从事这种护理工作,但她们都做得比较愉快。这些护工与护士并没有区别,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刘映南表示,新型养老院的创建,还需要政府部门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桂洲医院旧地块改作商业用地,其收入非常可观,但改作养老院,反而要冒着亏本的危险。此外,能否像医保政策一样,解决老年人在养老院的医保问题,以此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
刘映南坦言,瞄准高端医疗养老服务,能否使养老院维持正常运转,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在建设前,他会为此进行专门的市场调研。
■困境
24小时超负荷工作“4050”成护工主力
今年3月,55岁的广西人张英来到德胜颐年苑养老院成为一名护工。在此之前,她曾在容桂一家养老院做过几个月时间的护工,当中介向德胜颐年苑推荐张英时,德胜颐年苑几乎是二话不说就把张英“抢”过来。
在德胜颐年苑,她每天负责六位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帮老人翻身擦身、穿衣喂饭、换衣洗衣等琐碎事务,“有些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洗几回澡也常有,老人行动又不便,我也只能陪老人慢慢活动。”
每天早上5点,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张英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逐个扶老人上卫生间、梳洗,把换下的衣服清洗干净,直到7点的开饭时间,还要给老人喂食,一名特殊老人进食还是通过针筒注入的方式,张英也要非常耐心地帮忙。
晚上10点,在安顿老人睡下后,张英才打开放在走廊上的折叠床躺下。折叠床就靠近老人房门口,半夜若有老人按铃,张英立即起身。张英说,经常是累到挨床就能睡着,但又不敢入眠太深,每隔2到3个小时她就要起身一次,查看老人是否盖好被子,或扶有需要的老人大小便。“工作时间太长了,每天都是24小时值班。”
不过,对于这份工作,张英还是感到很知足:“过了买社保的年龄,不用扣除社保费用,每个月多的时候可以拿到2500元。本来我也是从农村来,这份工作比起一天曝晒十多个小时好多了。”
“没文化,去工厂又不收,还能去干嘛?”只上过小学的张英反问道。
在德胜颐年苑养老院,全护理和半护理的老人有120人,而对应的一线护工只有20人,平均每位护工要照顾六位老人。在这些护工群体中,年龄大部分都在45岁以上,张英说,自己55岁的年龄还只能算是“中等”。
“一名护工平均要照顾6位老人,达不到规定的1∶3到1∶5的标准配置。”德胜颐年苑养老院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说,由于招不到人,养老院还有三四十个床位空置,为此,养老院经常动员护工发动其他人,但收效甚微,年轻人更是不会考虑到养老院工作。
与德胜颐年苑养老院一样,护工超负荷工作几乎是顺德养老院普遍面临的情况,北滘余荫院护工与全护理老人的比例也在1∶6,“4050”群体成为护工的主力。
“相比同行业的家庭保姆、医院护士,养老院护工的工资普遍不高。”顺德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扣除社保等相关费用后,护工实际到手收入多在1700到2100元之间,少数在2500元以上。由于养老工作时间长、社会尊重度低且工作内容具有厌恶型,养老院普遍存在护工短缺的现象。
顺德区政务委员、人社局局长谭志亮对此回应时表示,顺德养老院主要是公办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养老院在确定护工工资待遇时缺乏自主权,因此还需从顶层设计来化解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