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南京市民王本炽最近比较烦。去年他家的老宅高岗里39号古民居,被列入了南京市级文保单位,但今年6月,大红的“征收”两字就上墙了。前天晚上,他和妻子回家,发现自家厢房的门窗都被敲坏了,碎砖头掉了一地,感觉被人为破坏了。
震惊之余,王本炽致电现代快报求助。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二支队派人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鸣羊街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拆迁工人误拆的,他们这一民居是南京市级文保单位。
曾经辉煌
百年老宅见证南京织锦业兴衰
老门西,一直被认为是南京的“根”。不过,最近老门西开始综合环境整治,鸣羊街东侧向内50米的房子都喷上了“征收”字样,高岗里39号民居也在征收范围内。现代快报6月25日还对此进行过报道。
高岗里39号是砖木结构的城南老民居,共有6进,有门厅、轿厅、厢房等,立式门窗雕刻精美。其中的一进的层高很高,房梁上还有一个个的小钩子,“这是以前过年,我们家挂花灯用的。”老宅的房主王本炽说,这是七架梁,客堂的壁板全是木质的。客堂很宽敞,里面放着一直用了百年的老桌子,老凳子,还有最近拆下的雕花格子窗。
“这是我爷爷建的,我们家以前是‘王春发’记织锦作坊,前面两进各有三台大花楼织机,因此开间特别宽敞,超过了17米。”在历史上这附近织锦作坊很多,魏广兴、张成记都是大型缎业店。
王本炽手上,还保留了1952年的房产证,上面写着:老宅共有6进21间3披(注:披指厢房),共616平方丈。 老宅解放后被充公,后来老宅的客堂和一个厢房返还给王家,其他的被政府部门租出去了。
突遭破坏
房主晚上回家,发现厢房门窗被拆了
上个月,“征收”两字上墙,老宅里的住户陆陆续续搬走了。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进的墙上,还有红色的“此房已征收”字样。老宅的厢房,窗户被砸坏了,碎玻璃掉了一地;门也被弄坏,门板躺在地上。乍一看,以为出大事了。
王本炽说,7月16日晚上10点半,他和妻子回家,突然发现厢房的门窗和吊顶被拆除了,“之前,没有任何通知。我们很着急,这是谁干的?”王本炽说,这个被拆掉门窗的厢房,是他家租出去的房子,但租客已经11年没交房租了。他正准备跟对方结清房租,没想到对方和拆迁部门签订了拆迁合同,已经搬走了。“更没想到,我的房子没有任何招呼就被破坏了。”
相关回应
拆迁部门:这是工人不知情误拆的
为啥要拆除老宅厢房的门窗呢?鸣羊街综合环境整治项目工作人员表示,拆迁工人并不知道这是市级文保单位,是误拆。之所以要拆除门窗,这是拆迁中常用的办法,一般是拆除门窗后砌砖墙封死,以防拾荒者等闲杂人员住进去,避免发生火灾或人身安全等问题。“这次是拆迁工人不知情而‘误伤’的。”
南京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说,这片古民居是市级文保单位,在规划方案没有得到批准之前,谁也不允许拆除,谁也不允许改变它的现状。因此,要求拆迁单位必须恢复老宅遭破坏前的样子。
昨天傍晚,鸣羊街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指挥部给现代快报发来一份情况说明。说明中表示,高岗里39号房屋是市级文保单位,绝对不会拆除,只会更好地修缮,做好原真保护。说明还称,高岗里39号房屋位于鸣羊街综合环境整治项目范围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该房屋年久失修,其中一间居民已搬迁的房屋出现了屋顶部分坍塌的情况,为防止汛期房屋出现整体坍塌险情,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实施单位对该屋顶进行了临时修缮加固,同时封闭门窗,目的是为下一步修缮及原真保护做好准备。 下一步,将在文物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原真修缮保护。
老宅为啥要征收?
老宅为何要征收?在6月25日的报道中,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属于功能置换,要把居民先置换出来,然后进行整体修缮,整体打造。”目前,文物局还没有收到这处古民居的规划方案。按规定,对市级文保单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都要征得文物部门的许可。
为了避免再次被“误拆”,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让拆迁单位在老宅周边拉上警戒线,同时,对被误拆的部分进行“还原”。至于将来老宅的用途,要等搬迁完成后,由专家对所有房屋进行测绘和评估,形成规划才能最终确定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