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BRT公交车安全五问:安检措施被指不给力
厦门BRT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事故之后,BRT的行车安全成为市民讨论的焦点。
而早在2012年,一位市民曾就BRT公交的行车安全发过帖子,网帖称,厦门BRT公交在高峰时车厢内挤满一百多人,一旦发生事故,车厢中的人连转身都不行,如何逃生?而厦门BRT的安检措施也遭到诟病。
1 BRT安检措施是否得力?
曾多次发现乘客携违禁品
根据官方调查结果,此次事故原因是人为纵火,助燃剂为汽油。记者采访多名厦门市民,都反映乘坐BRT公交之前无需安检。为什么这类似于地铁的交通工具,没有相应安检措施?
小范今年25岁,在厦门生活2年多,她告诉记者,她乘坐BRT上下班的2年时间里,从未看到BRT进站有安检。
据媒体报道,“近3年来,发现过五六起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上车的事件。这些严禁携带的物品是常见的柴油、油漆、双氧水、小瓶液化气、刀具等,由于乘务员及时发现并禁止上车,并未酿成事故。”厦门市BRT场站公司2011年的一份报告称。
据媒体报道,2011年8月,厦门BRT场站公司与公交派出所联合开展检查活动时曾表示,将在当年9月开始,给厦门BRT每个站点至少安排一名专职安检人员。当时公交派出所副所长姜海鹰说,并不是对每个乘客都要求检查,而是对那些带着大包小包并可疑的人员,在自愿的情况下,让乘客配合检查。如果检查出违禁品,要么不许带上车,要么乘客不要上车。如果乘客既不配合检查,又要强行上车,可视情况报警。
对此,昨天记者连线采访厦门BRT公交方面,相关负责人以不清楚为由挂断电话。
据《福建日报》记者透露,昨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已恢复运行的BRT公交车每辆车次均会配备一名便衣安全员,负责保护乘客安全。
2 高架BRT是否存安全隐患?
空间封闭影响逃生救援
前日,事故现场的一位救援人员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多名遇难者遗体集中在车厢中部,“应该是当时人较多,来不及挤出去。”昨日,一名厦门公交公司的经理表示,相比普通公交,快速公交的窗子是封闭的,相对危险。他认为,该公交车应该应用敞开式设计,并且车门要加大。
据央广报道,交通管理专家、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分析,高架式和封闭式快速公交,确实会给救援造成一些困难:“第一,高架太高了,万一出事不得了。第二,车厢采用全封闭的,除了三个门之外,只有部分气窗可拉开。”
对此,公路协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指出,快速公交车型的生产标准也是经过严格的审核而制定的,如果对车子进行敞开式设计,加上可打开的后窗和侧门,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本身的安全性也会降低。佘振清表示,虽然是人为导致的事故,但还是应该对相应的安全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快速公交应增加更多安全逃生设施以备万一。”
而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则表示,在高架桥上行驶相对于在地面行驶,应急救援车辆、救援人员上桥难度大,灭火救援难度大。
据媒体报道,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厦门BRT是国内第一条高架的BRT,也是第一条预留远期升级为轨道交通条件的BRT,国内外都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现在这种高架BRT出了问题,也不能一味地贬低说不好,而是从长远来看。”
3 无人阻纵火?
人为纵火致火势迅速蔓延
记者采访了三位在出事车辆上的伤员,他们均表示闻到汽油味,但没有看到有人点火,更来不及制止点火。当时坐在后方靠窗的江小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车子快驶进金山站时,就闻到异味。没过多久,就听到前面有人喊:“着火了”,她通过天窗,拼命爬了出来。站在司机旁边的杨同学告诉记者,他上车后也闻到汽油味,但没太在意,突然听到有人喊“起火”了,十多秒钟火势就蔓延了整个车厢。司机停车后杨同学从窗户挤出来。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告诉记者,如果快速公交车本身问题导致自燃,比如电线老化等导致自燃,火势会比较慢,一般情况下来得及紧急疏散车上人员。但由于人为纵火,点燃汽油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撤离难度就较大。“人为纵火与车本身的安全性能没有多大关系,只能加强安检,从源头上防止乘客携带危险品进站。”
4 载客量多少合适?
乘客“人挤人”经常超限
根据官方消息,事故车辆系厦门金龙公司生产的汽车,而该款BRT公交车型的承载负荷人数是95人,实际承载约为90人左右。网友质疑,对于这种规模的公交车,95人的承载容量过高,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后乘客拥挤无法逃生。
据报道,多位厦门市民证实,平时上下班高峰时期,BRT公交车上“人挤人,很夸张”。说起数量,市民裴永生用“不好说”来形容,在他的感觉中,很多次并不止官方说的95人的限制。他认为,别说满客,就是平时人挤人的状况,出了事故谁也跑不了,因为车内开空调,窗户密封,砸烂玻璃再逃早已晚了。
昨日,公路协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的机动车辆管理标准大致有安全方面和承载方面的规定,“标准制定的过程都是根据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严格的验证所得出,但本次事件是人为因素导致,具有特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安全标准的问题。”
5 伤亡多因为车型?
柴油客车安全系数更高
据报道,现场图片显示燃烧车辆为XMQ6127G型金龙客车。昨日,记者联系到金龙汽车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他表示,此次发生问题的车所使用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并不容易爆炸,如果车上发生爆炸,通常是燃料储存装置。”该负责人称,“如果当时车内火势很大温度很高,不易被点燃的油箱也可能爆炸。此车的油箱大概有两三百升,如果油箱爆炸,杀伤力有多大不能预测”。据报道,此次事故中,10秒钟内车辆中部就全部着火。上述负责人称,这款车的柴油油箱一般是放在后轮的后部,所以燃点不是发动机或者油箱。
记者在金龙官网上查到型号为XMQ6127G的燃烧车辆具体参数,发现燃料形式上明确写着“柴油-NG(天然气)”。上述负责人称,这说明这款车既有安装柴油发动机的车型,也有安装天然气发动机的车型。“相比燃料为天然气的客车,以柴油为燃料的客车安全系数更高。”
本版稿件/综合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李媛 萧辉 林野等报道
而早在2012年,一位市民曾就BRT公交的行车安全发过帖子,网帖称,厦门BRT公交在高峰时车厢内挤满一百多人,一旦发生事故,车厢中的人连转身都不行,如何逃生?而厦门BRT的安检措施也遭到诟病。
1 BRT安检措施是否得力?
曾多次发现乘客携违禁品
根据官方调查结果,此次事故原因是人为纵火,助燃剂为汽油。记者采访多名厦门市民,都反映乘坐BRT公交之前无需安检。为什么这类似于地铁的交通工具,没有相应安检措施?
小范今年25岁,在厦门生活2年多,她告诉记者,她乘坐BRT上下班的2年时间里,从未看到BRT进站有安检。
据媒体报道,“近3年来,发现过五六起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违禁品上车的事件。这些严禁携带的物品是常见的柴油、油漆、双氧水、小瓶液化气、刀具等,由于乘务员及时发现并禁止上车,并未酿成事故。”厦门市BRT场站公司2011年的一份报告称。
据媒体报道,2011年8月,厦门BRT场站公司与公交派出所联合开展检查活动时曾表示,将在当年9月开始,给厦门BRT每个站点至少安排一名专职安检人员。当时公交派出所副所长姜海鹰说,并不是对每个乘客都要求检查,而是对那些带着大包小包并可疑的人员,在自愿的情况下,让乘客配合检查。如果检查出违禁品,要么不许带上车,要么乘客不要上车。如果乘客既不配合检查,又要强行上车,可视情况报警。
对此,昨天记者连线采访厦门BRT公交方面,相关负责人以不清楚为由挂断电话。
据《福建日报》记者透露,昨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已恢复运行的BRT公交车每辆车次均会配备一名便衣安全员,负责保护乘客安全。
2 高架BRT是否存安全隐患?
空间封闭影响逃生救援
前日,事故现场的一位救援人员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多名遇难者遗体集中在车厢中部,“应该是当时人较多,来不及挤出去。”昨日,一名厦门公交公司的经理表示,相比普通公交,快速公交的窗子是封闭的,相对危险。他认为,该公交车应该应用敞开式设计,并且车门要加大。
据央广报道,交通管理专家、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分析,高架式和封闭式快速公交,确实会给救援造成一些困难:“第一,高架太高了,万一出事不得了。第二,车厢采用全封闭的,除了三个门之外,只有部分气窗可拉开。”
对此,公路协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指出,快速公交车型的生产标准也是经过严格的审核而制定的,如果对车子进行敞开式设计,加上可打开的后窗和侧门,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本身的安全性也会降低。佘振清表示,虽然是人为导致的事故,但还是应该对相应的安全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快速公交应增加更多安全逃生设施以备万一。”
而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则表示,在高架桥上行驶相对于在地面行驶,应急救援车辆、救援人员上桥难度大,灭火救援难度大。
据媒体报道,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厦门BRT是国内第一条高架的BRT,也是第一条预留远期升级为轨道交通条件的BRT,国内外都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现在这种高架BRT出了问题,也不能一味地贬低说不好,而是从长远来看。”
3 无人阻纵火?
人为纵火致火势迅速蔓延
记者采访了三位在出事车辆上的伤员,他们均表示闻到汽油味,但没有看到有人点火,更来不及制止点火。当时坐在后方靠窗的江小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车子快驶进金山站时,就闻到异味。没过多久,就听到前面有人喊:“着火了”,她通过天窗,拼命爬了出来。站在司机旁边的杨同学告诉记者,他上车后也闻到汽油味,但没太在意,突然听到有人喊“起火”了,十多秒钟火势就蔓延了整个车厢。司机停车后杨同学从窗户挤出来。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告诉记者,如果快速公交车本身问题导致自燃,比如电线老化等导致自燃,火势会比较慢,一般情况下来得及紧急疏散车上人员。但由于人为纵火,点燃汽油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撤离难度就较大。“人为纵火与车本身的安全性能没有多大关系,只能加强安检,从源头上防止乘客携带危险品进站。”
4 载客量多少合适?
乘客“人挤人”经常超限
根据官方消息,事故车辆系厦门金龙公司生产的汽车,而该款BRT公交车型的承载负荷人数是95人,实际承载约为90人左右。网友质疑,对于这种规模的公交车,95人的承载容量过高,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后乘客拥挤无法逃生。
据报道,多位厦门市民证实,平时上下班高峰时期,BRT公交车上“人挤人,很夸张”。说起数量,市民裴永生用“不好说”来形容,在他的感觉中,很多次并不止官方说的95人的限制。他认为,别说满客,就是平时人挤人的状况,出了事故谁也跑不了,因为车内开空调,窗户密封,砸烂玻璃再逃早已晚了。
昨日,公路协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的机动车辆管理标准大致有安全方面和承载方面的规定,“标准制定的过程都是根据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严格的验证所得出,但本次事件是人为因素导致,具有特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安全标准的问题。”
5 伤亡多因为车型?
柴油客车安全系数更高
据报道,现场图片显示燃烧车辆为XMQ6127G型金龙客车。昨日,记者联系到金龙汽车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他表示,此次发生问题的车所使用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并不容易爆炸,如果车上发生爆炸,通常是燃料储存装置。”该负责人称,“如果当时车内火势很大温度很高,不易被点燃的油箱也可能爆炸。此车的油箱大概有两三百升,如果油箱爆炸,杀伤力有多大不能预测”。据报道,此次事故中,10秒钟内车辆中部就全部着火。上述负责人称,这款车的柴油油箱一般是放在后轮的后部,所以燃点不是发动机或者油箱。
记者在金龙官网上查到型号为XMQ6127G的燃烧车辆具体参数,发现燃料形式上明确写着“柴油-NG(天然气)”。上述负责人称,这说明这款车既有安装柴油发动机的车型,也有安装天然气发动机的车型。“相比燃料为天然气的客车,以柴油为燃料的客车安全系数更高。”
本版稿件/综合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李媛 萧辉 林野等报道
上一篇:红会社监委今日表决是否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 下一篇:4岁留守男童遭远房亲属割喉 医生建议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