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芦山初中班悼遇难同学“下辈子我们还做朋友”

  26日,芦山县国张中学初三4班的同学们自发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学高山。

  写给高山的信

  兄弟,你就这样走了,我好想你。还记得以前一起的时光吗?想到这些我就好难受,兄弟,你为什么,为什么就走了!你走了,以后谁还在我买东西的时候说‘你太憨了,不划算!’我的任何事,或悲或喜都不能找人与我一起分担了!兄弟,这辈子无缘了,下辈子一起,好吗?

  你走了我才发现,原来友谊也是如此重要的。高山,我爱你,下辈子一定,一定要再做朋友!

  “兄弟!我们为你祈祷,下辈子我们还做朋友!”国张中学初三4班的何斌在全体师生的面前读出了他写给高山的信。

  昨日下午,在雅安市芦山县国张中学的板房教室里,初三4班全体师生为在4·20地震中遇难的高山同学举行了一场追思会。

  写给高山的话

  昨日下午5时,天色渐渐暗淡,学校已经放学,初三4班的同学们却不愿离开。他们商量着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悼念遇难的同学高山。

  班主任高友莲对同学们的想法表示了支持。校董张再文得知此事后,开车从县城里找来了十根蜡烛。同学们把每一根蜡烛分成三段,把自己想跟高山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并折成了纸鹤。

  李耀瓒是高山的同学,他和高山的关系特别好。“因为班上就我们俩是胖子,他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又很喜欢开玩笑,老师和学生都很喜欢他。”李耀瓒的右臂在地震中被落下的砖块砸成骨裂,虽然无法写字,他还是委托其他同学代他给高山写了一封信。

  晚上7点,高老师和同学们把板房教室的课桌搬开,在讲台前面腾出一片空地。有同学在黑板上写下“天堂里没有地震追思高山同学”的字样。

  此时,教室里沉默无语,同学们捧着手中的纸鹤,等待追思会的开始。

  在班长的主持下,每一名同学走上前,读出他们写给高山的话。“你走了,留下的是伤悲。我旁边座位永远是你的,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再见,高山!”何斌是高山的同桌,回想起两人的同窗岁月,他紧咬嘴唇,泪水从眼角滑落。

  不少同学读到一半掩面而泣,此时台下已泣不成声。每个同学起立,点燃蜡烛,手拿纸鹤围绕教室行走一圈,把跳动的蜡烛拼成一个心形图案,纸鹤拼出一个“山”字。

  随后,同学们一起道出寄托与哀思:“高山同学,你有未完成的学业,别担心,我们将继续努力,继续学习,为你剩下的学业做一个完结!”大家双手合十,集体唱起了《离别歌》:曾经相聚多少天/才知道离别多少年/虽然所有相聚终究要离别/缘分将我们围成圈/思念化作白杜鹃/依依不舍的离弃近万千……尽管月亮有多远/心里的牵挂有多远/远方的你是否一切都安全/明天因为有星期天/今天必须说再见……

  豆蔻少年长眠废墟

  4月20日,8点02分。

  这个时刻,将凝固在45岁的高世华人生记忆中,伴着悲伤和眼泪。这天原本是周末,在芦山县城国张中学读初三的高山在家休息。然而,突如其来的天灾,让高世华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地震来时,高世华和妻子李孝蓉正在田地干活,山崩地裂没有阻止他们疾奔回家的步伐。然而,夫妻俩奔跑的速度没有赶上地震偷走他们儿子的速度。到家时,二层楼的平顶房子全塌到了地上……夫妻俩也瘫在地上,半刻才反应过来高呼救人。

  高家坝是红星村5小组,全村130多户,500多人。卫光月和高山是同乡,她是班上最早得知高山遇难的同学。

  高世华的呼喊,唤来了全村老少。大家在楼梯间处挖出了被倒塌的房屋掩埋的高山的尸体。卫光月的伯父卫林参与了救援过程。“当时挖出来后,高山已经停止了心跳。”卫光月说,是伯父告诉她高山遇难的消息。

  “高山!高山!”村民们一边呼喊着名字,一边挖掘废墟救人, 还有村民连忙跑去县城寻找挖车。大家几个小时的救援没有打动死神,高山年仅16岁的青春年华,长眠在这片废墟之中。

  永远的“山爷”

  2011年9月,高山从隆兴中心学校转入到国张中学。经过将近两年的相处,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喜欢上这个脸圆圆的,身体壮实的大男孩。

  同桌何斌回忆,高山最喜欢的电影角色是蜘蛛侠,他下课时总喜欢扮演蜘蛛侠和同学们嬉戏打闹。“他是我们班里的开心果,平时很喜欢开玩笑,还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会用圆珠笔筒自制飞镖。”说起高山,何斌有说不完的话。

  “他还喜欢穿带有破洞的牛仔裤,曾经留过光头,现在又改成‘子弹头’的发型,有一次高山被老师叫到讲台上转了个圈,来展示他的裤子,但私下他还会偷偷地穿。”同学张正璐回忆起很多关于高山的细节,“有一次我们一起到附近的田间野炊,高山背着一口大锅,他不会做饭,就坐在那等着开饭吃。”

  作为纪律委员的高山,偶尔也会上课开开小差,他和何斌两人在课堂上有时会窃窃私语。被老师发现之后,高山马上改正。连续几个学期,高山的成绩一直都保持在全班前10名,数学是他最擅长的学科。

  “山爷”是高山给自己取的“雅号”,有着一副热心肠的他经常会帮助别人,班上有什么体力活他也都抢着去做。

  很快,“山爷”这个绰号在同学们中间流传开来。

  在给“山爷”写心里话时,余艳不满意自己第一次写的,把它揉成一团后又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遍:“山爷,听说你遇难的事情后,我非常难过,真的,刚开始我根本不相信,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为什么老天爷这样对待你啊!我们以前是好朋友,现在、以后都是。如果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那么你到我梦中来找我吧……”

  班主任高老师说,“同学们的发言展现了高山的形象,他憨憨一笑成为我们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画面。他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简单的追思会,对他父母来说,这也是一种安慰。希望他一路走好,我们大家都还记着他。”

  新闻追踪

  铁拳师战士为李安全修坟

  南方日报昨日刊发《“不找到你,我们不收兵!”》,报道了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铁拳师80多位战士挖掘5天、终于找到了芦山县养路志愿者李安全的遗体的动人故事。报道反响强烈,网上充满了致敬和感动之音。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生离死别的画面,让人落泪。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还有网友评论“敬畏逝者的生命,为了同样敬畏自己的生命。”

  故事仍未结束。昨日,这些战士又为李安全修葺坟墓。另外,记者从成都军区获悉,在25日挖掘现场受伤的战士张青已无大碍。

  战士:“继续送送李安全

  “猪圈地势安全,又不占用村民安置的空间。”奉命继续留在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的战士们这两天住在猪圈里。一队人马帮助村民修葺房屋、搭帐篷;另一队人马在没路的山上,几上几下,运送了1500多块砖,还有水泥等材料,为李安全修葺坟墓。

  “他是个好人,因为做养路志愿者,而葬身大山下,好人应该有好报。我们要继续送送他。”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铁拳师炮兵团一营教导员彭勇说。经过一天的忙碌,看着李安全的“新宅”,战士们欣慰了很多。

  5天刨开三座“大山”,是怎样的信念让子弟兵坚持了下来?彭勇说,救人义不容辞,战士们敢拼命,就是因为大家把这样的任务当做一场战斗。“就两个字:责任!”

  家属:子弟兵恩情永难忘

  子弟兵的辛劳,让李安全的家人备受感动。大儿子李文超的妻子高志敏说,其实,他们也曾背着李文超商量过,“要不放弃吧,咱不能让这些年轻人把命也搭上”。

  大儿子李文超也说过,“那些同志出事的话,我心里不会好受的。”但是,让战士们停止挖掘的话,他挣扎了多久也说不出口。25日,战士张青在挖掘现场被飞石砸中晕了过去,被战友抬至山下抢救。“太对不起了……”李文超差点哭出来,“这段恩情,我俩兄弟永生永世难忘!”

  志愿者故事

  芦山地震救灾现场随处可见90后志愿者

  汶川孤儿奔赴雅安救灾

  搭帐篷、卸物资、照顾伤员……芦山地震后,救灾现场随处可见90后志愿者的身影,平时饱含争议的90后突然一夜之间长大,他们拾遗补缺、默默奉献,与灾难抗争,交出一份高分答卷,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同时也抒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坚强边等复课边救灾

  芦山中学在此次强震中受损严重,教学楼成了危楼,拉上警戒线禁止进入。芦山中学的学生采取原地安置,暂住帐篷里等待复课。然而,这群懂事的90后孩子没有闲着,他们和家人联系确认平安后,就开始投入到现场的救援工作中,哪里需要帮助就去哪里。

  芦山中学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前往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开始复课,在复课之前,同学们还在救灾现场忙着做志愿者,在发送点帮忙发放救援物资,在安置点帮忙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在县人民医院忙着照顾病号。

  多名同学告诉记者,高三(5)班的同学骆梦晓和张明科帮重灾区龙门乡灾民搭帐篷,乘坐摩托车回来的路上碰到山体滑坡发生车祸,骆梦晓的腹部和手臂擦伤范围较大,张明科的尾椎骨受伤,所幸无生命危险。

  骆梦晓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勇敢的小男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称受了点小伤,不碍事。他指着伤口告诉记者,“我现在一点都不后悔,这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印记。”

  芦山中学各个年级的志愿者们还把这个安置点的卫生管了起来。芦山中学的安置点几乎是整个芦山城区最大的安置点。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他们都会定期清理安置点的垃圾,因此整个芦山中学安置点并没有出现垃圾满地的脏乱景象。

  复课第一天,高一(1)班主任陈芳老师感觉学生“一夜之间突然长大”,她在震后第一堂课堂上问同学们做志愿者的收获时,一位男生站起来卷起衣袖,“卸货把手上的肌肉锻炼出来了”,幽默的回答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除此之外,普通话也变好了!”

  感动 汶川孤儿奔赴雅安

  震后第三天,南方日报记者在芦山县城见到了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姚华东,17岁的他帅气又腼腆,来自绵阳八中的他是一名学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搬运发送生活物资,打扫环境卫生,帮助群众搭建帐篷,忙得不亦乐乎。

  姚华东是江油人,在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12岁的他成了一名孤儿。身世虽不幸,小姚却遇到了无数好人。读书的一切费用,国家全免;穿的衣服,有好心人送来;一对和蔼的叔叔阿姨把他领回家,视同己出。渐渐地,小姚走出了灾难带来的阴影,恢复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正常生活。

  得知芦山地震发生,姚华东第一时间做出决定: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大,也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新爸爸妈妈,爸妈都很支持他。于是,当天上午小姚就匆匆奔赴灾区,汇聚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我最想去搜救伤员!”姚华东说,他现在的愿望是能去灾区一线,直接参加救援。

  在庐山中学安置点,记者多次见到一群来自乐山市夹江县的志愿者,他们一共11人骑了6辆摩托车,地震后第一天就赶了过来,利用摩托车轻巧灵活的特点,帮助转运伤员和救灾物资。

  记者了解到,来自夹江县的这11名志愿者都是90后,最小的才17岁。有的是装修工人,有的是上班族。他们骑行五个多小时,越过塌方的公路,走过余震不断的地带,穿行一百多公里,一路执着地来到芦山震区。

  22岁的权鹏脚上旧伤未愈,经过几天忙碌,瘀血非常明显,他告诉记者:“我们不知道来能做什么,但只要来了,总会心安。”

  理性 不给灾区人民添麻烦

  据多家媒体报道,志愿者人数在震后第二天达到一个顶点,甚至有一种夸张的说法称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受灾民众人数。为了更加科学顺畅地施救,政府也开始呼吁志愿者不要再自行前往灾区,并建议一些还在灾区的志愿者撤离。

  22日下午,记者还在芦山县城见到四位20岁出头的年轻姑娘从河南赶来,准备在这里做志愿者的她们发现基本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决定次日踏上归途,“这样做,也是为了不给灾区添麻烦,但是我们确实是因为关心灾区才会不远万里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