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艺术 > 正文

当艺术邂逅匠心 卡地亚发现宝石的另一面

珠宝,即宝石,将其切割、设计造型及镶嵌后,呈现于美丽的作品之中。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些宝石被抛在一边,因为珠宝商认为它们的造型或色彩不够完美,无法用于精益求精的高级珠宝创作,从而忽略了这些宝石原始的力量、不可忽视的美和唤起灵感的生命力。卡地亚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10年前就开启了一项令人兴奋的合作项目——当艺术邂逅匠心(Artist Meets Artisan),委托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启用这些美丽但未被进一步雕琢的宝石,与卡地亚设计师及工匠共同创作,以艺术匠心成就无限的创意探索。

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于中国展览之际,卡地亚于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及香港广场精品店特别呈现四件经过重新设计且被再次“唤醒”的宝石艺术装置:由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设计的《卡地亚之柱》、大卫·林奇(David Lynch)设计的《宝石三角》和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设计的《水族馆》。还有一件由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创作并于今年首次曝光的作品《对立的精度》,以表达宝石自身难以置信的动态张力。

这些诉说着宝石故事的杰作,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呈现。

卡地亚之柱

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

借助被珠宝商视为无用的宝石和珍贵石材,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创造了一座无尽之柱,碎片的组合及其光泽产生的魔幻效果极其惊艳。该作品创新的真正挑战在于根据古罗马-希腊建筑原则,要以某一根中心轴为中心叠加七层宝石:所有石块均为精挑细选,按照类别分级,装进水晶柱中再垂直插入玫瑰金凹槽中,黄玉、黄晶、橄榄石、祖母绿及各种珍贵宝石在经过八十小时的聚合作用之后固定在环氧树脂中。重达700千克,高2.3米,耗费24千克黄金,《卡地亚之柱》历时18个月才完成。它仿佛是乌托邦一般纯净的理想化符号,是达到了世俗的,抽象的精神世界的珍宝设计。2009年,这件作品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首次展出。

对立的精度:记忆,交界处,不可能,入侵者

上海恒隆广场精品店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于2018年与卡地亚珠宝工作坊合作,共同设计了一件复杂的作品《对立的精度》。这个作品包含四个元素:记忆、交界处、不可能以及入侵者,设计师将这四个元素融为一体,旨在展现设计中的一个焦点:对立。元素之间相差的距离越大,呈现出来的作品越精美——独到的设计理念,成就充满矛盾美感的艺术。

“记忆”是一款用金灰色线网编制并镶有精美宝石的首饰盒。当打开首饰盒时,看到的是设计师从雷岛海滩上拾取的一块普通鹅卵石。“交界处”则是设计师用两片金刚砂纸打磨出两根金针,通过这两根金针将一块石英原石切割成石英。“不可能”则是一片铺满精美宝石碎片的砂纸。最后,“入侵者”元素则是一个谜:设计师设计了两枚外形相同的戒指,但其中一枚是镶有椭圆形石英的白金戒指,另一枚则是镶有椭圆形棕色钻石的钢戒。若将两枚戒指放在一起,根本无法辨别哪一枚为白金戒指,哪一枚为钢戒,但这两枚戒指的“成分”却有天壤之别。在设计作品时,设计师完全围绕对立统一、绝对颠覆的理念,并将其完美诠释。对立事物的差异越大,在设计中越有利于结合。

宝石三角

上海香港广场精品店

继大卫·林奇(David Lynch)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成功合作多年后,卡地亚便委托这位艺术家及电影导演在2009年设计了一件独特的作品《宝石三角》。在诸多宝石及珍贵石材的基础上,大卫·林奇再创了一件对他自己来说十分珍贵的日常物品:一盏灯。灯亮后,灯光照射在运转中的机器上,产生一种极具“林奇主义”的特殊氛围。灯光在白色光滑金属表面上跳跃的效果,结合三种彩色宝石——茶晶、紫晶、绿色绿柱石,有节奏地运动,大卫·林奇游刃有余地将观众带入他神秘、超现实、又出人意料的世界中。借助宝石特有的魔力,这盏灯试图探索我们与光、映像以及宝石的象征之间的关系,激发观众对自身与日常事物关系的反思。《宝石三角》于2009年与亚历山德罗·门迪尼的《卡地亚之柱》一同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首次展出。

水族馆

上海香港广场精品店

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构想并设计了一个由多个悬挂小零件和装饰图案组合的展品。由15根链条组成,最长一根近两米,《水族馆》是一部装饰华丽的巨型动态雕塑,由卡地亚工作坊在2010年完成。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绘画和拼贴画中的图案和色彩,注重细节处理。如同选取调色盘上的颜料一样,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选取了多种宝石、珍贵石材以及珍珠来装饰作品——钻石、红宝石、蛋白石、黄晶、蓝宝石、绿松石、等等。蔷薇花饰、花朵及抽象装饰、几何形状、韵律图案、曲线图案等结合如树脂和金属等从未尝试过的新材料,诞生了这件奇幻、夸张、纯净又出人意料的杰作。2011年,《水族馆》曾在2011年巴塞尔艺术展及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并于2012年3月在迪拜艺术展上重现风采。

关于艺术家:

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

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建筑师、室内设计师,1931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Nizzoli公司合伙人、是“另类全球化运动”的共同发起人,相继担任Casabella、Modo以及建筑行业杂志Domus的主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开始在阿尔奇米亚工作室(Studio Alchimia)内部任职,在此期间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世俗事务和市井文化的理论。在其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与艾烈希(Alessi)、威里尼(Venini)、飞利浦(Philips)、碧莎马赛克(Bisazza)及斯沃琪(Swatch)等公司的合作。1989年,他创立了门迪尼工作室(Atelier Mendini)。由于兴趣广泛,他的工作室涉及领域囊括了设计、绘画甚至还有音乐和文学。亚历山德罗·门迪尼的作品创造、复制又覆盖、逃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定义。 他创造出的作品,从来不具备具体的功能,它们更像是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感觉,而正是这种效果使他的作品具有坚定的反传统意义。2002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了“脆弱(Fragilisme)”展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委托定制作品系列,其中包括伟大的普鲁斯特扶手椅(Poltrona di Proust)——著名的摄政风格(Regence)扶手椅——自1978年开始拒绝任何点状装饰——以及通体镶嵌马赛克的《娇小的大教堂》(Petite Cathédrale)。2002年,他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进行了展陈设计;此次展览自5月13日开始持续至9月30日,汇集了非主流艺术、特异艺术及民间艺术等各类艺术流派的作品。

大卫·林奇(David Lynch)

大卫·林奇(David Lynch),1946年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童年就对绘画和设计产生强烈兴趣。1965年,在美国费城,他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的拍摄。此后,他先后拍摄了十部长篇电影,其中,《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在1990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奖。他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原创导演之一,同时身兼摄影师、音乐家、画家。2006年,在意大利威尼斯,他成为了历史上获得金熊奖的最年轻的的电影工作者。2007年,大卫·林奇(David Lynch)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个人展览“火上的虚无”(The Air is on Fire),他集合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包括设计、绘画、摄影、样片、声环境等为不同展会专门设计的作品。2011年,他参与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数学:陌生风景“(Mathématiques, un dépaysement soudain),并负责了一楼展厅的展陈设计,且展出多部委托创作的影片。

比阿特利斯·米拉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

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1960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在1978到1982年期间在巴西社交传播(Curso de Comunicação Social) (FACHA)及拉吉公园视觉艺术学院(Escola de Artes Visuais de Parque Lage)学习。她的绘画运用大量重叠的装饰图案,作品色彩鲜艳、有奇幻色彩,具有殖民地巴洛克风格、现代主义以及巴西民间艺术特点。她的作品曾在众多画廊及国际双年展(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其作品由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收藏,如马德里的雷纳索非亚博物馆(Museo Reina Sofía)和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在纽约,她也是其同时期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大量作品的艺术家之一。在2009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展览中,她精选展出了其近十年来的绘画精品以及为此次盛事专门创作的一件巨型拼贴作品。在2011年,她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数学:陌生风景”(Mathématiques, Dépaysement soudain)专门创作了名为《天堂》(O Paraíso)的拼贴画。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通过他的作品反思了历史、宗教、神话、艺术家的角色以及绘画形象的力量。他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和深刻思考不仅仅体现在其绘画作品上,还在于其多种艺术表达手法,如雕塑、物体、文字和电影。在他的画作中,“符号”与散乱引用的字符互相交织,抽象的概念与可辨识的形象相拥共存,文字与色彩交相辉映。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于1995年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霓虹灯的倾覆”。自此,他成为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紧密联结的艺术家共同体当中的一员,之后他多次参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国际性展览。他的作品曾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2008年于东京以及2017年于首尔的展览中展出,在此次上海展览中也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