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补贴:拿钱砸出来的万亿市场争夺战
从春节前开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之间的补贴战就吸引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在打车补贴战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的背后,是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激烈竞争。所有人都明白,两大巨头在乎的并不是小小打车市场的得失,它们瞄准的是规模万亿的O2O市场。这意味着,打车补贴战仅仅是竞争的第一局,巨头之间的鏖战会因O2O市场的日益成熟而逐渐白热化。
战术:拼补贴
1月开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不约而同地展开打车补贴活动,随即引发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针锋相对。而在这场近距离肉搏中,双方均采取了拼补贴的战术:1月10日,嘀嘀打车发起了乘客打车立减10元,司机补贴10元的活动。随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跟进,于1月21日宣布,快的打车也推出司机乘客返单10元的奖励。
2月10日,随着腾讯宣布下调每单补贴至5元,外界一度认为双方“烧钱”行为终于开始降温。但在阿里巴巴宣布快递打车和支付宝钱包新的补贴方案后,腾讯于2月18日迅速应对,不但恢复了此前嘀嘀打车微信支付的高额补贴,还宣布嘀嘀打车将联手腾讯游戏,以赠送腾讯热门游戏道具的方式,鼓励用户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就在腾讯恢复高额补贴后,同日阿里巴巴宣布,再度提高补贴力度,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线下资源争夺战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腾讯方面介绍,嘀嘀打车微信支付于2月18日调整补贴方式,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到20元不等的高额补贴,每天3次。同时嘀嘀打车将与腾讯游戏联手,对每周使用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时下最热门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1架。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介绍,和腾讯游戏合作赠送游戏道具,是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营销活动第三波的重磅炸弹,为此双方团队在过去的一个月内进行了紧密的沟通和合作。
此前,腾讯宣布将嘀嘀打车微信支付每单10元的补贴下调至每单5元;2月17日,阿里巴巴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快递打车的补贴政策:乘客端,用快的APP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补贴11元;司机端用快的APP收款,根据城市和高峰时段不同,最多每天补贴10单,每单最多补贴10元;司机用二维码收款,每单奖励10元,每天5单。首单北京、杭州、合肥三地奖励50元,其他城市首单奖励20元。在腾讯宣布恢复高额补贴后,阿里巴巴2月18日宣布,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
此外,阿里巴巴还承诺,永远比同行多补贴1块钱,“只要同行调整了,我们的政策就自动调整”;另外,使用支付宝付打车款累计满5次,可获赠淘宝天猫平台的退货保障卡一张,使用该卡可以让用户在淘宝和天猫上退货时享受包邮服务。
从目前双方针锋相对的态势看,短期内打车补贴战恐难以降温。一方面,打车软件被业界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以及O2O(线上到线下)领域的重要入口,是腾讯与阿里巴巴大打出手“烧钱”血拼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培养期较长,用户规模及忠诚度较难维持,致使打车软件商业模式不明晰,无法自身“造血”,只能靠外部输血维生,因此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无疑将被淘汰出局。
嘀嘀打车相关人士表示,打车软件厂商要抱着持久作战的心态,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路边打车习惯,使用户接受打车软件的新型叫车方式将是相当艰难的。也有一些司机是冲着现金补贴和加价功能才安装使用软件的,一旦补贴力度减小甚至取消时,市场热度可能会下降。
目前双方的竞争仍未有缓和的趋势,这毫无疑问会加重各自的资金负担。但对阿里和腾讯而言,虽然付出了真金白银,但却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用户。以互联网企业“用户至上”的逻辑看,双方的拼补贴战术,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嘀嘀打车公布的数据,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在这一活动期间,嘀嘀打车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日均订单为183万单,2月7日春节后第一天达到峰值262万单,微信支付订单峰值超过200万单;嘀嘀打车开通服务的58个城市均有成功使用微信支付来支付打车费的记录,其中33个城市日均微信支付订单数超过1万单。
张晶介绍,根据嘀嘀打车后台显示,在活动最开始的一周内,七八成出租车师傅是收到一笔车费立刻就提现,笔笔提,因为他们对微信支付还不了解,后来发现这些师傅降成一天提现一次,几天后近九成司机每3天提现一次,司机对于嘀嘀打车及微信支付的信任逐渐提高,使用微信支付来收取打车费的习惯正在养成。
快的方面也表示,展开补贴活动后,快的打车的业务量迅速增长。快的CEO吕传伟预测,2014年快的打车业务量或将获得10倍增长。另外,快的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补贴力度对业务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嘀嘀打车下调补贴力度后,使用快的打车的日均订单量较春节期间增长超过110%,在打车需求整体不变的情形下,这意味着快的打车近期吞噬了竞争对手大量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产业盈利模式清晰 网络文学已成资本宠儿 下一篇:网购商品 不想要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