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民营银行首批牌照争夺战:线下企业将拔得头筹

陈凯/文

民营银行牌照申请再次引发市场热捧,不论是传统民营企业,商会,还是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都卯足了劲想在这一轮政策窗口中获得银行的牌照,从而解决企业自身的融资成本和涉足银行业的战略布局。从目前的局面看,民营银行的申请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股东风是首先吹向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金融,则依赖于诸多因素。

可以说,这股东风很关键,东风的掌舵者是监管层,它决定放多少风,放多大的风;而风向的流动和路径,则受到市场氛围和舆论的影响。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企业,获得银行牌照,不仅可以正式开展银行业务,获得资本流动的掌控权,还可以为自身的类金融业务服务,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也就不难解释目前申请的企业数目已达数十家了,还不排除正在计划申请的。

争夺战的焦点:银行牌照在中国还是“大熊猫”

银行牌照在中国还是一个稀缺资源,而且民营银行一开始全面铺开的可能性不大,管理层比较稳妥的考虑是先批准几个试点性质的民营银行,而后根据节奏和力度适当推广。

因此,第一批获批的民营银行数量会有限,可能就三四家左右,而且区域上分布也会有要求。目前全国有意向申请的企业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家了,争夺第一批的程度较为激烈,而拥有第一批民营银行牌照对申请主体的优势是明显的:获得首批银行牌照的市场认可优势,影响力较大,业务铺开能乘上一波顺风;首批是实验阶段,空间也可能较大;日后成为民营银行的标杆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长期以来资金来源都没有解决,来源和去向多是通过银行的途径,自身更多的是扮演一种通道角色,对于掌握资金自主权是很渴望的,这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还能为平台自身业务达到一个业务闭环,资金和产品可以绑在一起操作。

对于传统民营企业,由于银行信贷具有一定的门槛,多数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因此由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开设银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双方都有开设银行的合理理由和需要,手心手背都是肉,市场融资需求依然很大。

互联网企业申请银行的优劣势

从舆论对比来看,互联网金融由于是一种全新的金融理念,加之拥有网上操作平台,又有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流做支撑,迎合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因此在这一波的对比中舆论优势更大。虽然民营银行最开始的申请者是传统的线下实体企业,但民营银行的概念很快延伸到线上互联网金融,阿里、腾讯、苏宁、京东等几大电商都开始蠢蠢欲动。

从业务结构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是电商平台开展银行业务拥有现实的业务做支撑。电商把中小商户的融资需求,消费者的信贷需求以及平台的转账结算和支付需求都统一起来了,除了没有银行牌照,基于电商平台的金融需求已经表现为类似于银行基本业务的“存、贷、汇”了。

所以,互联网企业获得银行牌照,业务可以立马在自有平台上做起来,一并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和金融杠杆问题,把电商的商贸属性和金融属性合二为一。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的业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直接冲突也不多,银行服务好20%的大客户,互联网金融可以在80%的长尾市场里做好耕耘。

线上的电商系银行,劣势也比较明显: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线上银行模式,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而且线上业务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感和危机感,遇到的阻力会更大。从管理层角度来说,线下民营银行毕竟可以参考传统大银行,便于监管,漏洞也较少,风控体系和流程设计都能获得传统银行的经验支撑;而类似于阿里网络银行的纯线上银行,监管起来会比较麻烦,风险设计也难于预估,对资金的监管和走向难以把握到位,很有可能会出现P2P行业的一些问题。

传统企业申请银行优势更多 更易监管

由于传统企业没有线上操作经验,依据自身的融资需求和特点,一般申请的银行形态是线下的传统银行,只不过在规模、地域、股东数量、经营范围等方面和传统银行有所区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传统银行的监管条例、运营方法、业务结构也可以直接移植到申办的民营银行,因此,在接入银行体系这一方面,传统企业申请的银行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以及便捷性,相对管理层来说,监管和把握的力度更强。

除此之外,对于现有银行来说,线下传统企业申请的银行带来的威胁感不会像互联网金融那样强烈,充其量来说,是融入的角色多一点,而不是互联网企业办的银行那样具有颠覆性或挑战性。从整个银行的生态体系考虑,首批民营银行的重任由线下的企业来承担,可能银行市场的接受程度会更高一些。因为不光是管理层监管方便了,地方银监局、各大银行对于银行体系的运行规则、要点也是一目了然,不太会担心民营银行运行出现不可控风险。

但是,线下民营企业申请银行也有一个较大的缺陷:业务上的同质性。和传统银行相比,新申请的民营银行无疑例外要和现有银行开展线下的竞争,对公业务也好,小微业务也好,吸收存款也罢,同样会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开闸,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放开,未来存款基准利率也会放开上限。对于企业申请的民营银行同样要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银行业竞争已然激烈化,线下民营银行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了同质竞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管理层可能会把口子捂得严实一点。

监管层的考虑:尚需要一定的沟通

对于设立民营银行,管理层的动作不会那么快,目前还在材料论证阶段,要等具体的民营银行细则出来。市场有传闻第一阶段可能批3家,分别位于天津、上海和温州或深圳,不过消息有待核实。

央行和银监会在这一问题上尚需要一定的沟通。但可以猜测,银监会对基于线下的传统企业申请的银行或许更能接受。央行考虑的是网上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这一点互联网企业可以做到;而银监会考虑的是便于监管和体系内银行的接受程度,这一点企业申办的银行占优势。

谁能拔得头筹?

在银行的管理体系中,银监会的审批是关键,此前苏宁获得工商总局的名称认可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看银监会的态度。从现实的可操作性来看,线下的民营银行短期内获批的可能性较大。对于线上的互联网金融申办银行,时间尚不明确,苏宁银行获批名称和其线下的苏宁电器卖场业务不无关系。具体决策结果还取决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但不排除拿一家比较规范的线上电商做试点。出于稳妥性考虑,线下的传统银行首批可能性更大。

(作者系互联网金融分析师,微信号:samchen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