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拳联推出的旨在推动拳击比赛更精彩,对抗更激烈的新十分制计分规则成为中国拳击界热议的话题,从成都全国高级教练员培训班,到中国男子拳击队出访古巴,再到刚结束的贵阳中国拳击公开赛,十分制计分规则引发的大变化,恐怕是中国拳击界始料不及的。该计分规则的最终目的是回归拳击强对抗的本质,推动拳击职业化发展,而中国拳击以往的单纯快灵特点,受到了很大抑制。
在贵阳公开赛上,中国的女子51公斤级世界冠军和伦敦奥运会银牌得主任灿灿在与菲律宾的48公斤级世界冠军乔希的对决中,0比3不敌对手,爆出大冷门;同样,60公斤级全国冠军刘畅也遭遇同样命运,0比3被打法凶悍的菲律宾拳手挡在四强之外。在十分制计分规则下,0比3比分意味着任灿灿和刘畅在3个回合比赛中一个回合都没赢!
因此,这就暴露出中国拳手,特别是任灿灿在旧规则下更注重控制距离打节奏,缺乏主动进攻意识和手段,特别是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与十分制规则的精髓——主动进攻,增加对抗、每个回合都必须全力以赴“背道而驰”,完败对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男子拳击队此次参加古巴国际邀请赛上,除了十分制计分方法刚实施,中国拳手和教练尚不熟悉外,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拳击界以往过分注重出拳快速、移动灵活和距离控制的特点,严重忽视了中国拳击技战术体系和结构中存在的致命缺陷——前手刺拳或前手直拳的作用,导致大部分中国拳手不习惯使用前手刺拳,甚至不会用。
其结果是,在对阵欧美拳手时,中国拳手无法通过前手刺拳控制比赛的节奏、距离,为后手进攻创造机会,大部分都是通过所谓的“抢点”,以偷袭的方式突然进攻得分,带有“赌博”的动机。打中了就算,打不中后就搂抱或快速移动摆脱对手,基本上都是单发,漂亮的组合拳进攻很少。特别是在中近距离内,中国拳手的攻防能力不强,不敢与对手形成中近距离的对抗。
此次中国拳手与古巴拳手的对决,根本防不住对方的前手拳,总是挨打。另外,中国拳手虽然出拳快,但普遍收拳慢,甚至出拳后根本收不回来,有的甚至因打空拳失去重心,根本谈不上连续出拳和连续进攻。
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中国拳击技战术结构和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弊病,不会打前手拳,也就不会防前手拳,因此只能依靠后手拳进攻,失去重心和很难连续进攻就不足为怪了。
前两个奥运周期,中国拳击界虽然提出了“快、全、连、变、准、控”的中国拳击特点和制胜规律,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除了邹市明外,能够冲击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者寥寥。其主要原因也是技战术结构和体系中存在明显缺陷,如前手拳缺失。
由于以前计分方法是累计计点,因此很大程度上中国拳手习惯的打吊结合战术,实际上掩盖了中国拳手缺失前手拳技术的弊病,前手拳基本上只是“摆设”,顶多是干扰作用,只是依赖后手拳进攻,说明中国拳击界对拳击理论研究和规律认识不够清楚。因为按照拳击的“80/20黄金比例法则”,前手拳的作用80%是进攻,20%是防守;而后手拳的作用80%是防守,20%是进攻。由此说明了前手拳进攻的重要性和后手拳防守的重要作用,即没有前手拳技术,其攻防体系中就会出现明显漏洞,攻击得分能力至少下降了50%以上,防守上也少了50%的反击屏障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中国教练对前手拳的认识和价值不清楚,没有在训练和比赛中强化前手拳的使用。应该说,这也是自1987年中国拳击恢复至今,只出现了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邹市明一根独苗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国际拳联实施新的十分制计分规则,欧美拳手甚至亚洲的蒙古和菲律宾拳手打法之所以影响不大,很重要一点是,他们对前手直拳的作用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上格外重视,在技战术运用上显得游刃有余。
由此说明,国际拳联推出的十分制计分规则,表面看是增加了拳手的对抗强度,对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种强对抗的实质,还是技术层面的,而非简单的身体和力量对抗。因此,中国拳击界应该敢于面对挑战,更新观念,增强信心,中国拳击还是有大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