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艾滋病,它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华西都市报: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共抗艾滋共担责任 共享未来”。不为大家所了解的是,目前,艾滋病已经由“绝症”转变为了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只要积极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62岁的成都人张稚伟(化名)退休在家,每天除了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还帮女儿带着外孙。除了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并接受随访和检测,他的生活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张稚伟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1996年在河南卖血时感染了艾滋病,至今已有17年。凭借积极的心态,以及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他患艾滋病就像其他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事实上,艾滋病已经由“绝症”转变为了可控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感染者如果坚持抗病毒治疗,跟正常人预期寿命只相差几年。”早在去年,国家疾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就对艾滋病有了这样的说明。
今天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次,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慢性病的艾滋病,以及感染了这种慢性病的人群。
新认识
“绝症”变为慢性病
“感染者可以生小孩,但要执行严格的母婴阻断程序。”
艾滋病由“绝症”、“超级癌症”转变为慢性病,并不意味着感染艾滋病后可以不在乎。“如果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完全放弃治疗,大约可以存活一年半左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艾滋病区主任何盛华提醒,艾滋病感染者越早检测越早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越好。成都市疾控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科长何勤英说,“各地的疾控中心和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可以进行检测,而且会为检测者进行保密。”此外,国家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为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
张稚伟是何勤英刚参加工作时就关注和联系的感染者。1996年,一次卖血经历让张稚伟和妻子感染了艾滋病。2002年,张稚伟的妻子去世。“他(张稚伟)的心态更积极,服药依从性很高,平时也保持了一定量的锻炼,现在生活质量也不错。”何勤英说,“感染者要慎重考虑生育问题,感染者可以生小孩,但要执行严格的母婴阻断程序。”
新观念
坚持用药不惧“死神”
“进行积极治疗,与正常人寿命相差只有3到5年。”
“在很多人眼里艾滋病是‘超级癌症’,感染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神降临,实际上这种观念早就应该转变了,艾滋病就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何盛华说,来自业界的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感染者早检测早发现,并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其预期寿命与正常人相差只有3到5年。
“艾滋病不能与死亡相对等,就像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一样,通过终身用药控制,可以保证有质量的生活”。何盛华认为,艾滋病与其他慢性病相比,除了具有传染性,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人们对待艾滋病患者观念的不同。
“上个月有个西装笔挺的人来复诊,跟我们打招呼,我们完全没认出来。”他们所呈现的积极状态让何盛华感到欣慰。
新生活
感染者重获新生
“生活与常人无异,仅每天早晚需服两颗药片。”
“我还能活多久?”这是2010年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时,闪山云脑子里唯一关心的事。今年31岁的闪山云是爱白成都同志中心的志愿者,多年前,当得知自己因一次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后,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去年8月,香港“抗艾名人”张锦雄被请来成都工作,他的出现使闪山云真正振作起来。张锦雄感染艾滋病17年,但他坚持治疗,至今保持着不错的生活质量。“一个跟自己经历相同的人活了17年,让我深受触动。”经过2年的积极服药治疗,闪山云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闪山云目前的生活与正常人无异,仅每天早晚需要服用两颗药片。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春梅向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