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网民质疑放假方案倒退:若无国庆长假怎旅游?

  黄金周长假调休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假景区人满为患,让旅游的幸福指数降低。 /晨报记者 殷立勤

  综合新华社报道

  为使我国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此前问卷调查基础上,全国假日办昨日凌晨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

  这三套方案,共同之处是维持春节长假不变,而最主要旅游季的国庆节3天法定假日,提供了不调休、调休5天、调休7天三种情形。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在逢周末理所当然补休基础上,分为不调休或逢周二、四调休两种情形。

  很多网民称,尽管民意调查是种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三套方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

  网民认为“方案倒退了”

  三套方案昨日零点公布后,迅速成为网络夜猫子们的午夜焦点,并在清晨升温为一大热点。

  昨日,在多个网站上,参与三方案调查的网民投票超10万。网民投票结果较为一致,支持率最高的是C方案,超过50%的网民选择,其次是A方案和B方案。

  然而,网民更多的反馈是“哪个都不合理”。“AB方案,硬生生地把国庆7天长假取消了,以后我们找什么时间出门旅游呢?”“大家选得最多的C方案,和目前的放假安排基本没有区别,还可能少一个小长假。”不少网民认为这样的方案实际上是倒退了。

  对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休闲学专家楼含松认为,人们期待更多假期,说明国人的休假需求很大,这和当下大家工作、生活压力巨大以及对精神追求更多密切相关。“国家设置公共假日时不能只关注假期本身,更应该考虑传统文化习惯。譬如春节时人们需要回家走亲访友,那就可以提前几天放假,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潘立勇教授则表示,我国现有的公共假日,从国际上来说并不算很少,处于中等位置,但人们感觉“休不够”,关键还是假期质量不高,合理、自由安排休假的支配度不够,是一个“怎么利用好”的问题。

  潘立勇认为,长假不应该过度鼓励。“长假使休闲需求集中释放,使景区承载了过度的生态压力,带来了假日经济的虚假繁荣和大量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一种体现人文性、合理性的休闲经济。”潘立勇说,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能够自由地使用休假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休假的意义。

  放假众口难调成“闲愁”

  其实,自从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怎么放假就一直是众口难调的热门话题,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闲愁”。

  东南亚金融危机暴发后应运而生的黄金周,又经历了2008年欧美暴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最初承担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使命,逐步演变为鼓励旅游、带动就业等多重任务,并在事实上促进了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国旅游日的诞生,推动了国民旅游休闲时代的来临。

  黄金周长假本身存在内在冲突:既要为一些人解决“闲”的问题,又要为一些人解决“钱”的问题。京津冀一带“农家乐”的经营者,不止一次对记者表示:过去“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的收入,就足以供一个孩子大学一年的学杂费。而目前仅剩一个“十一”黄金周,人是“闲了”,家庭收入却日感吃力。

  黄金周经济账要算,社会账也要算。经济账、社会账都合算的情况并非罕见,但不少时候,也难实现多方共赢。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这都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强求一致,也没有必要不破不立。国家法定假日的刚性规定和国民休假的弹性需求,二者可以兼容并蓄。

  长假调休与否,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但首先要算大账,即在现有城乡二元化社会格局下,如何确保两亿多农民工放假休息、回乡探亲的权益。这些人不经常上网,在各种网络投票中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的真实需求。

  应鼓励自己做主休闲度假

  今年国庆节黄金周过后,全国假日办开展为期两天的网络调查,答卷者突破200万人,但相对于我国4亿多网民和国庆节4亿多人次的旅游者来说,确实不具有统计学的说服力。因此有不少群众担心“官员上网看看贴,专家讨论开开会”就决定全国的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所以征求民意的方式本身,就面临如何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真实生活的问题。

  黄金周长假调休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假集中旅游,造成景区景点人满为患,安全隐患突出,旅游幸福指数降低。对此,我们迫切需要换种心情看长假。与其通过裁减长假日、提高门票价格,像房地产限购、限贷一样“限玩”,不如鼓励更多人自己做主休闲度假。国家放假要科学、合理,国民休闲也要自我做主,学会“休闲”、适当“消遣”、自主“游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特别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强调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

  我国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持续“井喷”,几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求之不得的事情,是典型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闲愁”。对此一定要分类应对、综合治理,放假要放得宽松、休假要休得自由,使假日真正成为满足自己需求、尊重他人消费、享受生活美好的“闲适时光”。

  莫让“三选一”变成“三缺一”

  昨日是全国假日办第二次就节假日调休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此前全国假日办发布相关调查问卷时曾引起各界群众热情参与,然而此次方案“三选一”的方式却让人略感无奈。

  在之前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恢复“五一”长假曾是不少网友的心愿,一些专家也建议恢复“五一”长假来分担另外两个“黄金周”的压力。但在这三套调整方案中,长假不增反减成为最明显的特征。不仅“五一”长假了无踪影,“十一”长假也在A和B两套方案中分别被缩短至3天和5天,仅有春节“黄金周”在三套方案中均幸免被调整。

  相比之下,之前广受质疑的“挪出来的小长假”在这三套方案中的改观最为明显。三套方案中都明确保证了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节日放假一天,并降低了“挪假”出现的几率,在A方案中甚至明确提出除春节长假外其他节假日均不调休,而在B、C两套方案中,也仅在节日恰逢周二、周四时进行调休。

  规则更加细化,弹性略有增加,各套方案都在尽力避免因调休而导致的混乱模式再度出现。但如此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问题,例如不调休可能会导致“单蹦”节日的增多,反而使时间安排更零碎。并且,在B、C两套方案中依然存在着挪假“风险”,“混乱时间模式”未从根本上被杜绝。

  为群众提出多样化选择,并按照年龄层次和职业来进行意见调查凸显政府部门的诚意和按照民意改进的决心。但在拿出方案征求群众意见的同时,不仅要调查群众的选择倾向,更要为群众打开表达意见的通道。

  一套成熟的节假日调休方案不应简单以“三选一”的方式来进行定夺,而应以科学的调查将三种方案中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形成最优方案。我们期待将民意融入最终方案之中,而不要让“三选一”变成“三缺一”。 (据新华社电)

  [黄金周的变迁]

  离不开、要不得不便增、不能减

  据新华社报道 黄金周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在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背景下,为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实施的举措。

  1999年9月,国务院修订发布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公历新年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全体公民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从2000年国庆放假开始,对国庆、春节和劳动节这三个节的休假时间进行了统一调整,移动节日前后的两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这样共计7天时间。自实行这种休假制度以后,每逢这三个节日的休假称为“长假”,通常前面冠以节日名称。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等专家认为,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黄金周制度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客观地看,国人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百姓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大幅增加。这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但集中消费造成的旅游景点堵塞、交通不堪其荷等问题,使“取消黄金周”之声时有所闻。

  黄金周长假的制定,从最初主要推动“假日经济”,逐步演变成带动旅游休闲特别是举家出游及促进 “农家乐”就业的重要渠道,长假在启动内需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些新需求,形成一些新问题。由于多元化条件下,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休闲倾向不同,黄金周在舆论场中越来越面临 “离不开、要不得、不便增、不能减”的尴尬局面。

news.sohu.com false 解放网-新闻晨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3-11/28/content_1120985.htm report 4494 黄金周长假调休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假景区人满为患,让旅游的幸福指数降低。/晨报记者殷立勤综合新华社报道为使我国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此前问卷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长假不增反减 备选方案都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