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灿
本报讯 10月21日,201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吴孔明、罗锡文、陈温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朱玉贤在内的全国近千名作物学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对中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新时期栽培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及战略调整等问题作学术报告。
近日,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转基因是一种新技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实际上,任何一种新技术,都有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因此,一味地讨论转基因是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都是不可取的。
他表示,不能说转基因技术转化衍生出来的产品绝对是安全的,或说都是有问题的,关键是用这个技术生产出来的成果产品,对于我们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商业化转基因种植的农作物大概25亿亩,已经有了超过15年的使用历史,而且我国每年进口近6000万吨的大豆,80%是转基因大豆。如果通过科学的评价,证明食用没什么问题,并且环境能接受这个产品,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就应该利用这种先进技术推进社会进步,反之则不能使用。
“若存在风险,就不能上市,若没有风险,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这种技术?我家吃的油就是转基因的。”吴孔明认为,转基因农作物从开始研究到进入市场,至少需要20年,其中用于转基因的时间大约5年,剩余15年则用于环境、食品安全性评估。一项转基因食品从开始研究到安全证书发放、审定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目前部分公众提“转”色变,是因为觉得只要和转基因技术扯上关系的产品就是有问题的,这种举动是不科学的,自己赞同用这项高新技术去支撑一个创新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