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全国中小学生“太空授课”起,女航天员王亚平就圆了自己的“教师梦”。昨天,本市中小学全面开学,王亚平也应邀来到北师大附中,为同学们上了现实的“开学一课”,面对面的对话让现场同学直呼“过瘾”。
现场
被亲切称作“亚平老师”
昨天上午9点,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王亚平出现在北师大附中的校门口。笑容满面的她,看上去依然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太空女教师”。不同的是,脱离了太空的环境,王亚平看上去更加精神焕发、英姿飒爽。
“王老师,欢迎您!”昨天的王亚平一直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王老师”、“亚平老师”。从太空到地面,“老师”这个标签已经与王亚平形影不离。
北师大附中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母校,校内建有钱学森纪念馆,与同是航天人的王亚平有着非同寻常的缘分。因此,学校特意安排王亚平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并与北师大附中“钱学森班”的二十几名同学互动留影。
在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时,王亚平“80后”的率性表露无遗。当看到钱学森先生早年的自拍照时,王亚平忍不住直呼“太帅了”,看到钱学森先生的夫人蒋英的照片时,则一脸羡慕地说“太美了!像赵雅芝”。在听取钱学森先生求学及回国奋斗的经历时,王亚平表情严肃起来,在赞叹钱学森先生“太厉害”的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还差得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互动
谈经历 女生只有我不戴眼镜
课堂上,王亚平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说,1997年她参加高考,正好赶上空军招收女飞行员。“我们理科班共有20个女生,只有我一个不戴眼镜,于是她们都劝我去试试,鼓励我说没准儿能选上呢!”王亚平笑着说,于是自己就去报了名,结果竟然通过了所有的体检和测试,还幸运地走到了最后,成为了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从那时候起,一个蓝天的梦想就在我心里慢慢萌芽”,王亚平回忆称,2003年神舟五号杨利伟首飞那年,她和飞行大队的战友们一起在电视机前看的发射,发射的瞬间,看着火箭的尾焰,她突然有了一个热血沸腾的想法:
“我们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第一个女航天员呢?我也想飞出大气层,看看太空那个神秘的世界,为中国的飞天梦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
她告诫同学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触摸到,希望大家都有美好的人生梦想。
谈太空 有一种很穿越的感觉
现场,有学生提问王亚平:“宇航员的作息规律是怎样的?”王亚平并没有立即作答,而是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在太空我们每天能看到多少次日出吗?”结果现场不少同学都答出了正确答案16次,这也让“初为人师”的王亚平十分欣慰。她笑着说,“看来你们都有认真听我的太空授课。”
王亚平说,航天员的作息规律和地面上是一样的。“按照北京时间24小时制,8点半上班,12点半吃午饭,晚上10点半睡觉。每天都有一个值班员来监督,我们3个人会轮流值班。”王亚平回想起太空的经历十分感慨。“有时候很有意思,到了晚上该休息的时候,望向窗外却是阳光灿烂,有时候该吃午饭了窗外却是星光点点,有一种很穿越的感觉。”
谈训练 考核需零失误零差错
“航天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现场不少同学对于幕后训练感兴趣。
王亚平告诉同学们,航天员不仅要学海量的知识,进行极具挑战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还要接受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
她举例说,在超重耐力训练中,他们要过载自身重量的八到九倍。“在游乐园玩大型过山车时,我们会感到头晕眼花,这时我们承受的重量约是自身重量的两倍。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脸部会变形,眼泪都会不自觉地往外流,而且胸部会感觉到极度的压抑,呼吸困难,因为相当于八百多斤重的东西压在我们身上。”
王亚平说,其实他们每次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右手边都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如果觉得自己挺不过去的话,可以随时按这个按钮,请求教练员停止这项训练。“但是我们所有的航天员,在这么多年的训练中没有一个人碰过它。”听到这句话,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印象
比电视上还好看呢
“您比电视上还好看呢!”“从太空授课开始,我们早就是您的学生了!”学生们对王亚平说。
“王亚平比在电视上看起来还要帅!真是我们女性的骄傲!我们班同学差不多都成她的粉丝了!”课后,高一年级的新生葛仪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她告诉记者,作为刚入学的新生,她觉得在开学就能与心中的偶像近距离接触真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原本我想问她在太空做水球实验时是怎么备课的,竟然做到了一次就成功,可是面对偶像我太紧张了,就没敢举手。”葛仪遗憾不已。同为高一新生的刘露慧也激动不已地说,“第一次离明星那么近,太过瘾了!”
其他老师
莫言寄语“开学一课”
作为北师大校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昨天也用寄语的方式助力西城区的“开学一课”。他寄语西城区中小学生朋友:新学年、新台阶、新气象,好身体、好成绩、好心情。对于西城区“开学一课”,莫言则寄语其可以“传承华夏文明,追求卓越品质,让智慧与梦想同行。”
西城区副区长陈宁表示,莫言对于“开学一课”非常积极主动,但这次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主讲。“莫言先生主动提出,这次是用寄语的方式,下次一定亲自参与。”
“开学一课”是西城区委、区政府策划的区域教育品牌,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年9月开学第一周,邀请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科学家、社会名人讲授个人成长经历及时事热点。今年邀请的除了王亚平之外,还有国际象棋大师谢军、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等。目前“开学一课”现场对象是高中生,其他学生则以视频的形式共享第一课。今后,西城区还将打造“开学一课”之“对话”“走近”等系列,并建立专家资源库。
对话
“开学一课”是送新生的礼物
京华时报:“开学一课”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陈宁(西城区副区长):之所以设置“开学一课”,其实是想在新学年送给学生一份礼物,帮助他们回归课堂,也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精彩。
之所以选择这种让名家走近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主要是基于西城区的教育理念—全面、高端,我们希望学生们都可以触摸一流。在新学年将这些在各行业一线做出卓越成绩的领军人物介绍给同学们,就是希望他们能振奋精神、有所收获,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梦想,既有理想有信念,又能踏踏实实地践行。
京华时报:这些名人的故事同学们都可以从书中读到,为什么选择面对面的交流?
陈宁:从书本学习是一种渠道,但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孩子们感同身受。从已经举办的两场来看,近距离的接触、交流与书本上看到的是有差距的。西城区一直有一个理念,即一场好的报告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们选择让学生与智者面对面,真正感受、感知、触摸。
京华时报:“开学一课”未来有什么规划?
陈宁:打算做成一个品牌,一直坚持下去,每个学年开学,我们都会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
京华时报:如果请莫言来讲,希望他讲什么?
陈宁:莫言先生这次时间对不上,已经表态说下次一定来,至于讲的内容,会跟莫言先生和孩子们沟通确定。
京华时报记者张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