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大宅不算家;千顷良田也不算家;一家人团聚才是家。
昨日,60岁的胡宝林迎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胡小亮从铁岭开原赶回来;二儿子胡小宇从江苏赶回来。
洪水席卷村子后的第四天,胡宝林终于一家团聚,虽然房子毁了,财物没了,但“人都在,家就在”。
俩儿子回来了露天搭床
昨日中午12时许,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口前村河南街,60岁的胡宝林和58岁的老伴付桂清正带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妇等人在小院子里忙活。
院子里,三间砖房、大约80多平方米,一排窗子都已经没有玻璃,房子里堆满淤泥,有一米多高。
旁边的地上,燃气罐、炉具、挂面、被褥,堆了满地。胡宝林说,这里将是一家的栖身之所。
胡宝林说,所有的家当都在泥里,洪水来的时候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出来。
一个用废旧木棍和塑料布搭建起来的小棚子下,一家人正在搭床,“两个儿子都回来了,今晚我们一家都得住这了。”
胡宝林的大儿子胡小亮从铁岭开原赶回来,“听说家里发洪水了,后来有个朋友在QQ上给我发了两张照片。”胡小亮说,从照片上看到很多房子都倒了,就坐不住了,“给家打电话,也打不通。”
于是胡小亮赶紧联系远在江苏的二弟胡小宇,兄弟俩沟通后决定,“立即回家,多带点吃的。”
昨日上午,胡小宇带着媳妇在大哥之后赶到家里,“看村里的情况吓了一跳,还好老爸老妈都没事。”
在废墟上吃一顿团圆饭
走到胡宝林家时,一家人刚刚在院子里吃了一顿“团圆饭”。
断水、断电、缺少棉被和食物。所谓团圆饭,只是矿泉水煮挂面,香肠和辣酱,咸菜。
付桂清说,水和挂面,都是在镇上领到的救灾物资,辣酱和咸菜是两个儿子带回来的。她说,自从遭遇洪水后,这是吃得最奢侈的一顿饭,也是4天里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因为一家人都在,没有一个失踪,也没有人受伤。
受灾后,胡宝林和付桂清被转移到镇中学内的临时安置点,“吃喝都有供应,能吃饱,不挨饿。”胡宝林说,救灾物资送得很及时,让他感觉很温暖。
但是外边再好,老两口还是惦记着家。得知两个儿子回来,老两口在安置点再也住不下去了,“孩子都回来了,咱也没啥好怕的,回家看看房子,抢救点东西出来,还得好好过日子呢。”
胡宝林说,洪水来临时,老两口几乎什么东西也没带出来,“我还带着手机,老伴连手机都不知道哪去了。”
淤泥里挖出儿子结婚照
在厚厚的淤泥里,胡小宇挖出一个很喜气的大红色艺术相框,里面的相片中,帅气的胡小宇和妻子笑得很甜蜜,“这是我们的结婚照,挂在新房里的。”
胡宝林的老伴付桂清说,儿子胡小宇今年5月19日刚刚结婚,“新房收拾得可好了,都让洪水冲了。”
老人想把儿子的电脑抢出来,“这东西还能用,我给你抠。”“爸,电脑进水了就废了,不用了,等过去了,咱再买。”二儿子说。
看着儿子的结婚照,付桂清眼圈有些红,她说感觉对不住二儿子,没有照顾好家,没有照顾好新房。
儿子胡小宇和妻子只好停下手中的工作安慰母亲,“妈,没事,你看我和你儿媳妇都在这。你和老爸没事,我俩就放心了,新房咱以后还能收拾个更漂亮的出来。”
一家人在一起房倒屋塌算什么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采访时注意到,虽然从胡宝林和付桂清口中讲述的逃生经历惊险万分,但是两位老人脸上却没找到一丝悲伤,偶尔说到尴尬处,还会不好意思地笑笑。
对今后的生活一点都不担心吗?付桂清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谁也没有想到,天天在电视上看的洪水会离自己这么近,来得这么快,“可是光担心有啥用,得赶紧把好日子找回来。 ”
“两个儿子都回来,一家人在一起,房倒屋塌算什么! ”胡宝林说,只要人在,家就在。
刚到家20分钟洪水来了
胡家平时只有付桂清一个人在家,除了两个儿子在外地,丈夫胡宝林也远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打工,“帮人家修剪草坪、绿化带,一天100块钱。我这挣点儿,儿子们不就宽裕点儿,趁能干就干点儿呗,要不在家待着干啥。”
“才刚进门20分钟,洪水就来了。”胡宝林说,8月14日,习惯听辽宁天气预报的胡宝林就听说家乡要下大雨,“怕出事,当天就去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
胡宝林说,当时在火车站,“售票员说有4点多的火车,但是我记得3点多应该有一趟。”虽然间隔不足1个小时,胡宝林还是要求售票员查查3点多的列车是否还有票。
“查了后,售票员也很惊讶,本来已经售空的车票,突然多出两张余票,我赶紧买了一张。”
胡宝林推测,可能是有人退票了,“幸亏买到这张票,要不就来不及了。”
8月16日下午5时许,胡宝林顶着雨回到家,“进屋不到20分钟,洪水一下就冲了过来。”
指着房前一处断墙,胡宝林描述,“看那墙吗?就是洪水推倒的,就像推倒一层纸一样。”
想去学校避难被水堵住
看见水从门缝里涌进来,付桂清推门查看,感觉事情不妙,于是想进屋找沙袋,可刚进屋,突然一个水浪冲进了屋子。
付桂清回忆,水冲进屋子,一下就没腰了,“先是往南跑,南边被水封住,又想往北跑,去镇中学避难,墙又倒了,路被封住。”
去路被堵,老两口被水围困,“这个时候,周围很多邻居也都被围,聚集在我家门口。”
付桂清说,当时还有3户邻居带着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7个月,还有一个孩子5岁。”“没办法,还得先回屋。”付桂清和胡宝林带着邻居们趟水回到屋内,爬上炕避难。
洪水中老汉把23个邻居拽到屋顶坐了一夜
外面雨越下越大,屋内水越涨越高。眼看炕头已经被水盖住,躲在屋内已经不是长久办法。
曾经有过入伍经历的胡宝林果断决定,自己要出门看看。挣扎着移动到门口,胡宝林突然看到门边的一个木梯子,于是他有了办法,“上房,到屋顶上去。”
虽然已经60岁,胡宝林身体还很强壮,搭好梯子,几下就爬到屋顶,随后招呼屋子里的人,“让他们慢慢爬,我在上面拽。”
胡宝林在屋顶,老伴付桂清在窗前,将来自家避难的村民一个一个往上送,胡宝林再一把力将人拽上来,“全靠臂力。”
一个、两个、三个,胡宝林回忆,当时除自己家人外,包括3个孩子,一共拽上来23个邻居,“当时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儿,过后才感觉胳膊酸痛,抬起来都费劲了。”
胡宝林说,回想起来,当时幸亏大家都很镇定,没慌乱,要不咋也拽不上来那么多人。
胡宝林夫妻,23个邻居,一共25个人在胡宝林家的屋顶坐了一夜,“没有一个人能睡得着,大家看着天,盼着天亮。”
第二天下午,水逐渐退去,大家从屋顶爬下来,付桂清回忆,“所有人都在打冷战,嘴唇都是紫的。”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吕洋首席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