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算不上发达的中部小城市,一场悄悄的、带有颠覆意义的变革正在城管系统内发生。这场变革,远远早于“瓜农与城管”故事的发生,也早于此前广受舆论诟病的“以罚款养城管”的“先进经验”的出现。
上世纪90年代,积攒了10余年与商贩“斗争”经验的许昌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开始求变。当时的领导大胆地将“城市管理”放在“服务商户”之后,提出“服务管理、文明执法”理念,并正式启用一支由年轻女子组成的城管队伍—城管监察支队女子大队,这支队伍至今仍由一批平均年龄28岁的姑娘组成。
这一举措,在当时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而现如今,在城管与商贩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10多年前的创举显得弥足珍贵而又颇具前瞻性。从2008年开始,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连续5年获得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同样是瓜农,命运大不同
说起“美女城管”与小贩的故事,如今已当上城管监察支队教导员的魏青最想谈谈自己与一名青年瓜农的故事。
最近外地连续发生的两起“瓜农与城管”的故事,牵动着魏青的心,“夏天,上街卖水果的摊贩最难处理。但是,你要看到,这些人有哪个不是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哪个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才顶着大太阳出来叫卖的?”
时隔数年,她至今仍记得当年那个天天在街头出现的卖瓜男孩,“20来岁,天天在那儿摆摊,怎么劝都劝不走。”
与男性城管队员相比,女城管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耐心”,每天,魏青都会在卖瓜男孩处与他聊天,劝他配合一下自己工作,挪挪地儿。男孩告诉城管,自己是个孤儿,父母亲戚都没了,如果再丢了这个摊位,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魏青心肠软,几次“苦情话”听下来,她找了队里的领导,请领导安排男孩上个学,“最好是辖区内那个裁缝学校,毕业后包分配,最好能免学费。”
在城管支队领导的协调下,男孩顺利进入裁缝学校就读,学费全免。毕业后,进入一家鞋帽加工厂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这两天,恰逢酷暑时节,“瓜农们”又出来了。
8月2日上午,正在七一路巡逻的女子大队队员王丹忙着指挥环卫工人清理流动水果摊附近的瓜果残渣,“每天都出摊,没办法,小贩也不容易,我们主要以说教为主,至少请他们注意一下卫生。”
王丹告诉记者,自己没有“罚款任务”,一个月下来也罚不了一次款。许昌城区内一个特殊的现象是,流动摊贩见了城管,并不需要胡乱收拾一通拔腿就跑,他们通常会向城管队员点个头,收拾一下自动离开,“没必要强行驱赶人家,你多劝几次,他们自然会不好意思。”
城管与商贩,“冤家”变朋友
繁华的春秋广场上的小摊贩,是最早沐浴到许昌城管变革春风的受益人。
这天收摊,牛像平时一样,慢条斯理地把摊位周围收拾利索。背着一大袋手工制作的小饰品,提着摆摊用的马扎,他向最近一个城管岗亭走去。掏出钥匙,打开岗亭大门,一堆摆摊用的工具被塞进里头,“这里就像是我的仓库,东西随便堆。”
就在不久前,牛夫妻俩还是春秋广场上的流动摊贩,每天不可避免地要和城管打交道,“也没什么,就是劝你收摊。”在这里练摊两年来,牛从未见过城管与摊贩争吵的情况,相反,很多人习惯向城管“诉苦”。
“我爱人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孩子还要上学,不摆摊挣钱家里过不下去。”牛就曾向女城管诉苦,并得到过帮助,“这事儿说了也就三天,他们就来找我,给了我一个免费的固定摊位,还给了我岗亭钥匙,让我存放东西。”
就在不久前,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来到牛这里,塞给他两千元钱,说是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后来他才知道,那个领导是城管局的副局长,“把我给感动的,人家跟你无亲无故的。”
在许昌,为了治理春秋广场流动摊贩四处摆摊的乱象,城管局下过不少功夫。最后是“练摊规范化”这一招最管用。
“局里给市里打了报告,不能再一味驱赶小摊贩了,应该给他们一个规范的摆摊空间。”女子大队队长陈萍告诉记者,春秋广场上的小摊贩现在都有了固定摊点,每月租金30元,主要用于支付环卫费用。
现在,由城管发起的“春秋广场夜市”摊位不够用了,局里打算再向市里打报告,在附近的文峰广场再搞一个“夜市”,租金参照春秋广场,“每月30元,有人打扫卫生,也不算流动摊贩了,所有人都愿意交这钱。”
两天前,牛因为“不好意思”,主动到城管局交30元摊位费,还是没交成,“我已经主动交过好几次了,他们说我困难,不收钱。”
“柔性执法”缓解矛盾
与“女子骑警队”一度被指“作秀”不同,女子城管大队在执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柔性”优势。
队员王丹每次上街巡逻,见到相熟的商户,一般都会称呼对方为“叔、姨、大哥、大姐”。遇到商户有困难,她总会伸手相助。
七一路东段一家服装、被子专卖店老板娘张瑞,向来对城管没有好感。王丹好几次上门,她都忙着做生意,店门口堆满了各种批发的被子、服装。按照城管的一般做法,看见店门前占道情况,应当即请店主自行将物品收回屋内。
王丹没有这么做,她告诉记者,女队员的一般做法是—自己动手“吭哧吭哧”帮商户把东西搬进屋内,“搬上几次,他们看你姑娘家这么干活儿,会不好意思。”
几次下来,张瑞开口了,“丫头,不好意思,我生意忙,没顾上招呼你。以后只要来一批货,我都尽快收起来。”
还有几次,张瑞来不及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情急之下,她竟“搞笑地”让城管队员王丹帮忙接孩子,“反正幼儿园也不远,帮她一个小忙而已。”
队长陈萍曾接过几个棘手的“案子”,也是通过“柔性”手段处理的。
文化路北段涮锅店楼上居民反复拨打“晓梅城管服务热线”投诉涮锅店油烟重、噪音大,涮锅店又对居民投诉充耳不闻。这件事儿,属于“边缘地带”事件,城管本来“可管可不管”。
“城管的职责范围是处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涮锅店并未触及这两项违规经营。”陈萍告诉记者,许昌城管不仅把服务放在第一位,还力争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范围,“晓梅城管服务热线”就是为此而生。这条热线的服务范围包括接受城管各类问题投诉、建议,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难题等,已远远超出了城市管理本身的工作范围。
上述问题,陈萍颇具智慧地把商户、物业、居民代表、排气管道设计人员聚到一起,协商解决整改方案。最终,商户同意将原本向上排放的管道改成向下排放,并在冰柜外加装防噪音的隔离板,“如果不协商,城管下一张‘整改通知’给企业,就算处理过投诉了。但企业如果坚持不改,我们也办不了他。”
教导员魏青在女子大队工作了近10年,她告诉记者,“柔性执法”未来或将成为带领城管执法走出怪圈的“引路石”,“男队员语言生硬,嘴不甜,不如女队员跟商户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