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买学校设投资骗局吸金3亿元 5000人被套牢
购房款1400余万元;冻结购房汇款1730万元;冻结嫌疑人银行账户51个,冻结存款40余万元;冻结涉案房产交易8套;查扣涉案车辆12辆。
看着利润比银行存款高几倍,孙师傅将自己辛苦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存款全部投进了所谓的“建校”中去,他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人生晚年的这次投资几乎将他逼上绝路。
建校是幌子,诈骗才是目的。经过警方近两年的侦破,这起被公安部督办、涉及7000多人次的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
厚厚一沓合同让20万打了水漂
2009年至2011年,雁塔区的孙师傅说他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一次偶然的机会,62岁的他在广场上认识了一名30多岁的男子,这名男子对他“很好”,询问他的身体状况,给他买保健品,还带他参观了位于长安区的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得到学院董事长和院长的热情招待。到后来,男子告诉他,投资办校是比较流行的投资方式,也能稳稳地赚钱。
当男子拿出厚厚一沓已经签订的合同后,孙师傅心动了。于是,他先后两次将自己积攒了多年的20万元现金交给男子,拿到合同的他整天的情绪都是高亢的,感觉前景广阔。只是因为他从未有过投资,而这次投资会帮他实现投资梦想。
男子承诺年利率是32%,其中20%会在签订合同时返还,剩下12%的利率在合同中约定,一年后返还。孙师傅有20万元的积蓄,20%的利率前期先进行返利,那么,他实际投入为16万元,他在合同中和对方按照20万元进行约定,一年后他除去本金,能够拿到2.4万元的利益。也就是说,投资20万元一年后的利息是2.4万元,这看起来的确比银行利润高很多。
可不久,他就被泼了冷水,而且冷水是一盆一盆连续泼来。合同约定的利息他没拿到,两年过去了,连本金也要不回来。经过辗转打听,他才得知还有很多人和他一样。是被骗了吗?他在怀疑中报了警。
17个月抓获29名嫌犯
2011年3月29日,公安长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多人举报称,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法人代表、董事长刁继珍和院长刁继花二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同年4月27日,警方成立专案组,还成立接待组,接待众多受骗者。
案情涉及人员众多,金额巨大,公安部、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部门领导做出重要指示,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2011年5月17日,刁继珍在火车站东站、刁继花在火车站西站分别准备乘坐火车逃往外地时,被警方抓获归案,两人相继被依法逮捕。此后一年多,警方又抓获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集资业务员赵某和李某。刁继花的丈夫汤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批捕,其儿子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余万被批捕。
历时17个月的侦查,警方抓获嫌疑人29人,追回涉案资金500余万元;追回购房款1400余万元;冻结购房汇款1730万元;冻结嫌疑人银行账户51个,冻结存款40余万元;冻结涉案房产交易8套;查扣涉案车辆12辆。
32%的提成让很多人参与其中
经查,犯罪嫌疑人刁继珍、刁继花是孪生姐妹,今年52岁,2007年,两人从他人处购买位于西安市户县沣京工业园58号的西安市高新技术学院,2008年更名为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
2008年起,两人以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的名义,以年息30%高额利息,大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9年9月,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搬迁至长安区东大街办温泉大道1号后,两人又招收专业的融资团队,给融资团队30%至32%的提成、到期后给客户12%的利息点,让融资团队帮助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融资团队又给业务员22%至24%的提成,业务员给群众3%至21%的返现点,以扩建校舍的名义与群众签订借款协议,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警方说,起初给群众的年息都非常高,后来加入融资团队后,虽然年息有所降低,但仍比银行高,使得这种诈骗极具诱惑力,“最初他们的确也兑现诺言,有少数人获利,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不断地用后面的受骗者的钱去归还前面的受骗者的本金,雪球越滚越大,加上学校的运行也需要成本,时间稍微一长,资金链就出现了断裂。”
7000余人受骗主要是离退休职工和城中村拆迁户
据警方介绍,截至2011年4月底,涉及受害群众共计7380人次,受害人大多来自新城、雁塔、未央、灞桥、阎良等地,主要为离退休职工和城中村拆迁户,大部分人员年龄在60至75岁之间。涉案金额3.7599亿元,其中已兑付合同2064人次,合同金额0.6845亿元,未兑付人数达5316人次,未兑付合同金额共计3.0754亿元。
警方说,大量吸收公众存款后,两人并没将钱用于建校,而是在北京和西安等地购置别墅,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她们用于诈骗的载体西安市高新技术培训学院,于2011年5月已被警方查封,学院的1100多名学生被分流到其他学校。
目前,涉案的29人已被移送至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起诉。
>>调查
受害者多为经济快速发展转型中的边缘群体
家住城西的刘先生也是民办学校投资建校的受害者,他将自己的10万元养老金投进一所民办院校,但3年过去,没拿到任何回报。非法集资类犯罪涉嫌非法集资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和擅自发行股票。连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陷入类似的非法集资类案件中的群众还不在少数。
怎么骗人的?
诱人宣传吸引防范意识薄弱者投资
据介绍,目前西安还有个别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非法募集资金的问题,警方也已对部分学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法制科科长侯平顺说,一些民办院校成立后,利用国家支持和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教育的政策,印制精美的宣传资料,书写高额投资回报为内容的宣传词,极具诱惑力。他们招聘、雇用业务员在街头散发传单,组织在公园、社区晨练的老人和手中有安置资金的拆迁户参观院校、请客郊游拉拢投资人。一些学校的业务员还到城乡接合部,针对领到拆迁安置资金的拆迁户,针对晨练和社区的老人,组织各种活动引诱信息不对等,法律和防范意识淡薄的人群“投资办学”。
民办院校非法募集资金数额巨大,少则四五千万元,多则上亿元。投资群众相对固定,绝大部分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城中村改造拆迁户。他们都是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边缘群体,由于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低,再加上法律观念淡薄,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警惕性较差。
钱都去哪了?
60%非法集资金被院校负责人挥霍
这类非法募集资金由于有院校做依托,许以高额回报,吸收资金时,直接将承诺的10%-32%的高息兑现给投资群众,再用后吸收的资金和收取的学费支付投资群众的高息,往往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资金链条不断裂。投资群众看到有收益往往就不愿意报案,所以这种非法募集资金行为的诱惑性、隐蔽性、欺骗性更强。
警方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民办院校将收取来的资金,并未有效用于投资办学,而是实施层层提成任意分配,为提高募集资金的积极性,给业务员的提成在10%左右,加上给投资人的兑现,资金成本达40%,其余60%的资金被院校负责人挥霍。
怎样预防被骗?
学会远离从众心理 拒绝高息诱惑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养殖开矿或者是景观创投,还本付息、高息是他们的主要迷惑手段,”侯平顺说,非法集资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有一个看似华丽的外表和包装,其实风险自交钱那刻起就存在了,无法掌控。
侯平顺说,这就提醒市民不要被眼前短暂的利益所迷惑,要有防范意识。拒绝高息诱惑,投资者一定要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避免赌博式投资心理和从众心理,拒绝高息诱惑,不要奢望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奇迹。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卿荣波 采写
西安非法集资演变
从2004年11月24日我市公安机关查处第一起非法集资类案件“陕西金鼎钻石投资交易有限公司朱柏扬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至今,西安警方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类案件96起,涉及受害群众128673人。
侯平顺说,根据办理案件的过程看,西安市非法集资类案件的查处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4年至2006年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查处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类案件。当时社会上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打着投资理财、销售旺铺、养殖种植等名义,高额雇请中介人员深入社区、公园散发传单,非法融资,从事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活动。
2007年至2010年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西安市一些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打着股东转让股权的名义,通过本地或外地的一些中介公司,向社会公众非法转让股权或销售所谓的“原始股”。这些公司大多通过网站,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公司业绩优良,股票不久将在境外上市,上市后会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诱骗投资群众。
2010年至今
第三阶段 主要是创业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公司、民办院校非法集资案件。西安市一些不法企业和民办院校,打着创业投资、代理理财、证券咨询、投资办学等名义,骗取群众钱财。有些非法集资的公司,门口有专人把守,除中老年群众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上一篇:男子被误诊为癌症生殖器被切除 送检才知是囊肿 下一篇:盗贼偷车被拘欲报复 散布“99级特大地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