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罚中国式过马路 网友:将行人车辆物理隔离
各地开罚“中国式过马路” 新华社:症结之一是公民自我约束意识差 喜欢抱怨他人
在路口凑够一拨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被人们视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顽疾。近期,杭州、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集中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效果却不尽理想,交警甚至遭遇各种令人瞠目的“神回复”。有网友认为,道路规划不够人性化、行人的焦虑情绪等因素都是“中国式过马路”的症结所在。而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实习生向玉萍、记者贺涵甫
(署名除外)
各地特色惩罚措施
北京:罚“带头大哥”
从4月9日开始,北京对带头闯红灯的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有报道称,北京新规的一个特点是处罚“带头人”,这个办法显然抓住了“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只罚带头者,在吓阻了行人违法闯红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罚款范围,降低了罚款总额,减少执法矛盾。
深圳:让你当“临时协管”
深圳在去年12月份就实施了“绿马甲”的整治行动,专门查处行人闯红灯。行人闯红灯一律处20元罚款,或穿上“绿马甲”做个临时协管员、协助维护交通秩序。
浙江:搞“风暴行动”
今年3月份开始,杭州对“中国式过马路”实施“零容忍”并开展整治交通违法的“风暴行动”。浙江的温州、金华、宁波等地也对闯红灯者实行5元至20元的罚款。
上海:教育与处罚并重
早在2006年上海就曾对乱穿马路现象进行了严管。2012年,上海市警方共查处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近39万起。今年,上海还将持续加大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和处罚力度。
南京:曝光还告诉你单位
不包括口头教育,前天一天,南京交警就处罚近千起非机动车骑快道、非机动车载人、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该市交管部门告诉记者,对于拒绝处罚、不服从管理者,交管部门将予以曝光,或抄送单位。
反响:
“神回复”也有人支持
大多数民众对于开罚“闯红灯”的举措表示支持。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行人表示,“中国式过马路”也是出于无奈,这不仅仅是行人自身的问题,很多地方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行人的绿灯时间太短,而等待红灯时间却很长,都是闯灯的原因。
有行人在接受记者询问时称“我是行人又不是机动车,能威胁到谁的安全?”而南京的一名横穿马路的男子被交警拦下后说:“我闯红灯了,不会吧,信号灯这么不清楚。”交警反问:“为何其他人一直等待不走?”男子竟说出“这些人视力不好”的雷语。
最引发网友热议的是一位居住在南京的大妈,她在鼓楼区新模范马路乱闯红灯时被交警拦下,交警教育她说:“旁边就是路口,多绕几百米不就到了吗?”面对交警的教育,大妈当场“反击”:“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每天都绕几百米,那人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就荒废了!”
虽然很多网友都将此事当笑谈来看,但也有网友认为,几百米对于居民而言其实并不算近,大妈的话也有道理,也反映出公共交通设施设置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专家:
单靠罚款远远不够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刘社建指出,“中国式过马路”体现了我国行人法律意识淡薄、规范意识缺乏,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许多城市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需要完善。比如城市交通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不够人性化,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客观上增加了行人闯红灯的概率。单靠罚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交通法规与生命安全教育。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也称,“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项措施必须执行下去,而且法律法规必须严肃,不能区别对待,不管是公车违规还是行人闯马路都要一视同仁。官员要首先做出表率,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也才能真正形成社会共识。
顾教授还指出,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也逼着行人闯红灯,所以我国需要科学界定红绿灯的时间设置问题。此外,目前中国道路主要是为汽车服务而不是为行人服务,这也是不合理的,管理理念需要有所改变。
新华时评
应破“三重困境”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吕梦琦
北京市交管部门9日起严查行人闯红灯,带头闯红灯者处10元罚款,效果却不乐观。杭州、南京、西安等地相继采取罚款方式治理行人违章,行人闯红灯现象依然多见。
规则是保障现代社会顺畅运行的根本,不按规则办事恰恰是“中国式过马路”的症结所在。
阻碍“规则红利”实现至少有三重困境。一是规则体系“碎片化”。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红灯亮时右转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情况下可以通行,但现实中因缺乏对机动车避让行人的强制性规定,导致机动车绵绵不绝,即使绿灯亮起时,行人也要在斑马线上让车。二是规则执行主体未能形成合力。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配套服务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仅靠交管部门一家之力显然难以从根本上破除。三是公民自我约束意识远低于抱怨他人的意识。一些公民缺乏责任意识,为图自我方便,无视规则,导致交通规则立而难行。
有效激发交通安全的“规则红利”,首先,要让规则更完善。加快交通监管理念从“管车”向“管人”转变,提高规则设计的人性化、针对性和震慑力。其次,让守规则更便利。完善守法守则的硬件环境,合理增建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设施。
网友:能否将行人与车辆“物理”隔离?
暮秋风:那天有人闯红灯过马路,我开车差点撞上他。我落下玻璃来,还没说话,他居然开始骂我,下车差点干起来。作为司机,礼让行人是基本道德,我当然没意见,可是不应该是这样礼让的吧?礼让也应该有个规范才行,没有严格执法,无原则的礼让就是纵容。
甜蜜蜜2013真伟大:罚款不是长久之计。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时候,可不可以一开始就着眼把机动车辆和行人进行“物理”隔离呢?比如让你过马路就建天桥或隧道,不让你过就用铁栏挡死。
邕飞充猫:确实是有些地段的设计不太合理。你说作为一个行人,要到路对面要绕道好几百米,走到正对面再绕一次,近千米了。完了,办完事回来又是近千米,光在这一个路口走了近两公里。
陈明意德:不是俺素质不高,为了生存而不停忙碌,竞争压力超大,心浮了,自然缺乏淡定与优闲,以至于连等红灯的定力都没有了。
海人影像看世界:欧洲国家过人行横道不理红绿灯的现象也常见。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一是过道的人会仔细观察,二是一旦车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减速让人。
星光429:“中国式过马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还是教育问题。人变得盲从,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别人走,可以在未弄清楚别人干什么的情况下,盲目跟随,生怕自己吃亏多等一会儿。
上一篇:文豪超能力漫画走红:徐志摩衣袖能挥出疾风(图 下一篇:郑州“西装男”当街盗手机被刑拘 网友流露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