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工作人员从不说“再见” 不喜欢主动握手
广州天河区燕岭路4 18号银河园,广州市殡仪馆所在地,生命的最后一站。
每年,广州有三万多人去世。24小时报丧电话一响,广州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就出发了。他们从不跟人说“再见”,不喜欢主动和人握手,也几乎从来不递送名片。
他们是生命的送行者。让故去的人们体面地和家人朋友见上最后一面,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报丧
4月5日下午2点半,业务部电话“87744444”响了。
有位92岁老者的遗体要收殓。接线员把简单的身份信息录入系统,然后转告运输部部长老傅。老傅是英德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1993年,从省商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入行整整20年。
老傅留着平头,戴副银色框眼镜,负责调度62名遗体接运工和34辆殡葬专用车。平均每年,他们要接运3万多具遗体,跑5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圈。
刚开始入行,他也怕。
给遗体穿、脱衣,连续三年,他天天做噩梦。比如在一艘行驶的大船上,被腐烂、残缺、烧焦的遗体包围着;比如,梦里遗体活了,朝他爬过来,他怎么都逃不掉……
接运
三个人外出医院接运遗体。
胖胖的老樊开车,后座是华仔和斌仔,身旁放着白色的入殓棉布和炭黑色的塑胶入殓带。后座上,摆着一次性防护服、口罩、鞋套和2米多长的担架。玻璃隔开了遗体放置区。
收殓工老樊已经干了21年,这是他当天第三趟活。
每天,他都把皮鞋擦得锃亮,“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上车后,他把“殡葬车”的牌子放在前窗。如果是去居民小区,就不放。有的地方就是不让进。“有时停车买个外卖都很难”。为了停车,有次同事都被砍伤了。
下午3点,从医院冰柜里,华仔和斌仔把逝者接出来,老樊把写有遗体信息的手牌戴到了逝者右手腕上。
护理
下午3点一刻,老樊他们回到单位。
遗体被升降台送到防腐车间。
防腐部工作室在地下,瓷砖地上铺着厚纸箱皮,空气潮湿,抽风机轰响。李发均戴上一次性口罩和橡胶手套,把手伸到脖子后面,给一件式的工作服简单打个结。
隔壁入殓室不到10平方米。
护工在清洗台上把编号为2013A 1001X X的遗体洗干净,放到不锈钢床上。李发均走进来,逝者花白的短发湿漉漉地滴着水。
李发均和同事拿出亲属交运的一套纯棉肤色秋衣裤。
各抬一只脚,套秋裤,抓手,从袖子里拉出,俩人的动作几乎同步。随后,一人抬起逝者,另一人快速拉好衣物,整理平整。
常年晒不到阳光,日光灯下,给逝者扣上外套盘扣的李发均,脸色苍白。这是他在防腐部工作的第21个年头。
整容
防腐部给遗体做防腐、整理和护理,以及特殊的整容。
工具箱就摆在入殓房进门的右手边。
给遗体裹上白色入殓布,四人各提一角,放到棺木内。李发均开始给老人梳头、打粉底、打腮红、描眉、涂口红。最后,再把枕头放好。如果碰上不完整的面部,就还要把橡皮泥塞到皮下做出脸形,用头发剪成眉毛粘上去。
把一张被砍伤或烧伤的脸,尽量处理到家人能认出来,让他们体面地和家人朋友见上最后一面,是李发均最大的成就感。
李发均逐项比对交运单据,助手则把四把鲜花放在遗体双肩和棺木后方。最后,李发均抬起遗体的头,把家属特别强调的帽子轻轻戴上,俯身调整一下帽檐。
火化
四个人把棺木抬起,送到外间的液压升降台上。
1个小时后,编号2013A 1001X X的遗体升上地面,被送到告别厅。亲人和老人告别。到了吉时,再把遗体送到火化部。
下午4点21分25秒,火化部调度室电脑屏上,16个火化炉里,七个呈炉红色,正在火化;三个炉显蓝色,这是工作人员在检修;六个炉是绿色,表示在调度状态。
调度屏幕下方,有遗体姓名、编号、年龄、出殡时间、棺木类型及亲属是否要跟车看逝者入炉等简单个人信息。
这天,27岁的火化部唯一女火化师阿芳休息。刚开始接触遗体,她有点怕。后来,逝者亲属悲恸,她也常戴着口罩落泪。
16扇火化炉门,是逝者与亲人永隔的最后一道门。
采写:南都记者安小庆 整合:陈实
上一篇:村民被征收宅基地后不愿住回迁楼 耕地上盖房住 下一篇:揭秘辽宁马三家女子劳教所:坐老虎凳绑死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