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项英之女悼念父亲 曾因“项”字敏感改姓“张”

项英的女儿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记者 邵丹 摄
项英的女儿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记者 邵丹 摄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一行人搀扶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老人头发些许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每到一处陈列烈士遗物的地方,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老人名叫项苏云,是革命先烈项英之女,清明节将至,老人专程从北京赶来,祭奠先烈。

  因为“项”字敏感 项苏云小时叫张苏云

  昨日陪同老人来扫墓的还有项家其他七位亲属,文革时期,项英的独子项学成去世,项苏云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项家的大家长。谈到自己的身世,老人介绍,从小一直觉得自己是孤儿,父亲是谁,10岁时才由陶行知先生告知。1931年,项苏云在上海出生时,父亲项英已被调到苏区工作,母亲因怀孕在身并未跟随去苏区。等到项苏云两岁时,母亲看孩子能离身了,这才也去了苏区,和父亲一道投入了革命工作。年幼的项苏云被委托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照顾,陶行知先生把项苏云送到了自己在上海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进行学习。之后,由于孤儿院关闭,项苏云才转到了江苏淮安的新安小学学习。

  陶行知先生把项苏云交给新安小学的郭青老师时,没告诉郭青老师是谁家的孩子,所以项苏云也一直觉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都是烈士的遗孤。到淮安的时候,项苏云并没有名字,陶先生给她取名苏云,说她是在江苏天空中飘来飘去的一朵云彩。而姓则为“张”,全名为张苏云。因为“项”姓很少,而项英又是共产党的知名领导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如果说是姓项的,太引人注目,所以一直到皖南事变后,张苏云才改叫项苏云。

  项英和女儿只待了12天 父女便永别

  1938年年初,日本侵略军大举南进,郭青便带着项苏云一路奔向了延安。项苏云自出生后就没见过父亲项英的面,直到1938年秋,项英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已7岁大的项苏云才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并和他相处了12天。这几天里,项英给女儿洗手、洗脚、穿衣服,陪玩,尽心照顾与呵护。之后,父亲离开延安,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项英失踪,父女再也没相见。当记者问起项苏云如何看待自己父亲时,她是这样说的:“在我眼里,他就是一心一意,为了革命事业,家庭子女都可以不要的人。”如今,年届82岁的她,还在通过历史材料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父亲。

  项家第四代年仅四岁 第三次来宁扫墓

  项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曾经担任新四军的副军长兼政委等要职。项英早年长期在武汉、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年的12月,被任命为新四军副军长,依据中共中央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到武汉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就新四军的具体编组达成协议。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率部队隐蔽于附近山区,后被叛徒在泾县杀害。1955年项英遗骸被移葬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墓。

  昨天,记者在纪念馆里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略显羞涩的小男孩,原来他是项英的第四代、年仅4岁的项思雄。别看他年纪小,他已经是第三次来给太爷爷扫墓了。小男孩的爸爸,也就是项英的孙子项阳,18岁在安徽当兵的时候第一次来到南京祭扫爷爷项英。之后,只要有条件每年都会来南京祭扫。之所以每年来祭扫爷爷的时候把儿子也带上,那是因为他特别希望儿子可以发扬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静静 记者 张晓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