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电 中国气象局今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7月中国高温情况,称全国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新疆等16个省(区、市),其中39站突破历史极值。
陈振林介绍,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5℃。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大部、西南东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新疆北部局部、陕西北部、海南南部等地偏低1~2℃。
陈振林指出,全国有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新疆等16个省(区、市),其中39站突破历史极值;湖南、湖北、浙江、上海、江苏等14省(市)有108个站发生极端连续高温日数事件,其中24站突破历史极值。
陈振林介绍,7月,中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以及重庆、新疆南部等地,其中江南、江汉、江淮大部、黄淮中南部以及重庆、贵州东北部等地高温日数有10~25天,浙江大部、湖南中东部、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25天。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区高温日数偏多5~10天,湖南中北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及上海等地偏多10天以上。江南及重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普遍有5~10天,其中浙江中北部、湖南大部超过10天,长沙、衡山、安仁等地达31天。持续高温对上述地区的人体健康、电力供应、水资源、农业生产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陈振林介绍了7月中国南方高温特点,指出,7月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的高温天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江南及重庆区域平均高温日数18天,为2004年以来最多;湖南和上海平均高温日数分别为20.8和20.5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浙江、重庆高温日数分别为20.9天和19.1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多(浙江2003年最多,达21.9天;重庆2006年最多,达21.1天)。二是高温强度大,极端性突出。江南大部及重庆、湖北西部有55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奉化最高气温达43℃;重庆丰都达42℃;上海徐家汇达41℃,突破187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杭州连续5天最高气温突破40℃。三是影响范围广,南方相对较重。高温天气覆盖了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其中高温日数持续20天以上的区域达18.9万平方公里。四是温高雨少叠加,旱情发展迅速。高温影响区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2.6%,其中贵州(25.9℃)、湖南(30.3℃)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而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最少。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贵州、湖南及重庆等地干旱迅速发展。
陈振林分析,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稳定、阶段性增强的特征显著,尤其是在7月初和7月中。副高脊线位置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北。除了在7月4候略有东退外,其他时间副高明显偏西,其西侧持续控制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导致上述地区受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偏弱,降水偏少,高温持续发展。
陈振林称,由于副高强度偏强、面积偏大,7月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相对不活跃,导致生成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且生成位置明显偏西,运动轨迹相对较短,发展加强时间较短,登陆台风影响偏南。副高在强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阶段性减弱,导致高温天气中断,但7月台风生成偏少,特别是强台风个数偏少,不利于缓解南方的高温天气。
陈振林进一步介绍,近期,除了中国南方的持续高温事件,日本、美国西部、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地也遭受了酷热高温,有些地方甚至创造或接近历史记录。7月,欧洲西部、西北太平洋和北美西部上空被高压脊控制,且高压脊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在偏强的暖性高压脊的持续影响下,下沉运动加强,天空晴朗,高温少雨,由此导致高压脊控制下的日本、美国西部、欧洲西部等地屡遭高温热浪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