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8000万人患有房颤 知晓率治疗率都很低
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0万人患有房颤,但知晓率和治疗率极低,目前我国每年开展的房颤手术仅万余例。6月8日至9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举办第三届房颤高峰论坛,旨在分享电生理诊疗领域的最新动态,为让更多人了关注房颤、重视房颤。
两成以上中风由房颤引发
与会专家有黄从新教授、洪浪教授、张志辉教授、蒋晨阳教授、刘兴鹏教授、刘少稳等国内三十余位顶尖的房颤诊疗专家。
两天时间里,这些国家级专家与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等地的200余位医师分享电生理诊疗领域的最前沿动态。会议中,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担忧,房颤危害很大,但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老百姓对其危害没有足够了解。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介绍,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且房颤一直处于高发病率状态。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加。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房颤治疗专家苏晞教授介绍,中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房颤的发病率高达8%—10%。
苏晞说,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6倍,20%以上的卒中(即中风)归因于房颤。
鉴于此,今年3月19日,中国房颤联盟(CNAFA)宣布,从今年起,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
中风患者亡羊补牢治房颤
上个月,一名已经中风的房颤病人在亚心做导管消融治疗,手术很成功。金先生4年前发现阵发性房颤,并没有做正规治疗,去年5月房颤发作期间,突发右侧肢体偏瘫及失语,CT等检查确诊为中风。
一年来,经药物及康复治疗,如今金先生的肢体活动及语言能力明显改善,但仍有房颤发作。经导管消融手术后,房颤一直未再发,中风后遗症也在进一步恢复中。
苏晞解释,房颤时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流到达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卡在某处就会引起该部位的血管堵塞,导致相应器官供血不足。血栓脱落后,最常发生堵塞的部位就是脑血管,脑血管堵塞即卒中。
专家认为,已经发生中风的房颤患者在卒中急性期后,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有一定积极意义,有助于预防复发。但中风已经发生,给病人、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负担,是后期导管消融手术也无法挽回的。专家们呼吁,确诊房颤后应尽早积极治疗。
数脉搏能初步自测房颤
房颤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心脏较强的跳动感):与心脏搏动时强时弱有关,最常出现在心率过快过慢及严重心律不齐时;头晕:与心律不齐时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受影响有关;疲乏,气短:特别是伴随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心功能障碍者易于出现。少数房颤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苏晞推荐一个初步自测房颤的办法,数脉搏,常人的脉搏数为70—100/分钟,如果脉搏数越快越不规整,房颤的可能性就越大。若发现异常,请及早去医院确诊。
目前,治疗房颤主要有三种方法。(1)药物治疗:需要终身服用和经常监测,可能存在出血风险和控制欠佳。
(2)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微创迷宫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创伤相对导管消融略大。
(3)导管消融治疗:国内外开展已经十余年,已经较成熟,不需要开刀,只需要3-4个针眼,成功率较高,可以达90%甚至更高,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手术。
专家们一致认为,上述方法中,导管消融术的效果最好,创伤最小。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病人接受消融术后需二次手术,说明该方法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