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健康 > 正文

雅安男子自备"末日背包" 震后六天全家未领食物

  “4·20”地震那天上午,雅安市天全县城笼罩着惶惑不安的情绪——居民们不知道外界援助要多久才会大规模进入,人们都在焦虑中等待,但李永刚不在等待的人群里。

  穿着“火炮儿(内裤)”就跑出家门的李永刚回家穿好衣服,从阳台拖出一个将近50斤重的大背包。沉重的背包在这个中等身材的汉子背上显得十分巨大,包的一侧,一把差不多两尺长的仿制德式军刀晃来荡去。

  这只是他备下的五个“末日背包”中的一个。他家有六口人,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妻子、母亲和两个女儿都各有一个“末日背包”,最大的就是李永刚背的这个,最小的属于六岁的小女儿,只有十斤重。帐篷、睡袋、衣服、食物自不待言,包里还有指南针、手套、头灯等你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装备,甚至还有做一台伤口缝合手术的器材。

  是的,这叫“末日背包”。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忧患意识”。

  完全靠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背着大包来到岳父家的院子,他熟练地拿出部件,搭起了帐篷。20日当晚,一家六口人在三个帐篷里“将就”了起来;这时,还有许多居民没找到可以“将就”的地方。而李永刚甚至还有时间开着自己的轿车,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寻找亟待帮助的人。

  住,不用操心;吃的问题,李永刚也毫不担心。他的背包里有的是压缩饼干、军用罐头、水和药品等。李永刚家里还备有两百斤真空包装的大米,直到震后第六天,他都没有从政府手里领过一点吃的或者喝的。“我完全靠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李永刚说。

  希望“末日背包”不再派上用场

  李永刚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惟一的男丁。他十四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去了云南,这个小学刚毕业就辍学的男孩必须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当过农机驾驶员、省青运会摔跤选手、酒吧和美容院老板,还去外地打过好几年工。

  至于准备“末日背包”的动因,李永刚说,他的父母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伴随着可怕的饥荒成长,“至少有两个亲戚讲述过自己吃死人肉熬过饥荒的经历”。五年前亲身经历的汶川地震,让这些深埋李永刚心底的故事躁动过来。他从零开始学习求生知识,采购相关装备。除了备下五个“末日背包”,他还在乡下租了三间木屋,寒暑假带孩子过去拉练。

  “4·20”地震的脚步渐行渐远,李永刚也开始总结“末日背包”的首次实战考验:“罐头还是带多了。真的出了大事,背那么多东西走不远。”他已经在着手调整物资比例。不过,相比起“下次受灾表现更好”,他更希望自己的“末日背包”永远不再派上用场。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