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辅食常见的10大误区 第一次不要加蛋黄
几乎所有关于育儿的问题正确答案都不是惟一的,不过,在基本正确的多个答案中必定有一个最佳答案。而且像其他学问一样,婴幼儿科学喂养也是一个不断进展、提高认识的领域,过去也许认为是正确的做法,现在有可能成为“误区”, 因为有了新的认识或更好的做法。我们希望自己的宝宝按照最佳答案、最新认识的原则喂养。因此,这里探讨的“误区”并不等同于严重的错误,而是不够科学或不符合最新的膳食指南。
1.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定时喂水
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就是除母乳之外,不喂给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母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无需定时喂水。
中国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亦指出,“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通过合理稀释的配方奶获得所需水分,一般也无需定时喂水。
当然,如果宝宝出汗较多,比如天气炎热、发烧或其他原因,喂给适量的水也是必要的。
2.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补充维生素D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定义中指出,“允许婴儿服用滴剂和糖浆(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可见,补充维生素D与纯母乳喂养并不矛盾,因坚持纯母乳喂养而拒绝维生素D补充是错误的。
母乳含维生素D极少,所以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母乳喂养婴儿自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北方)或400-600IU(南方)。为何北方与南方有所不同呢?因为维生素D主要是在阳光照射下由皮肤合成,南方的光照普遍多于北方。
配方奶粉中添加一些维生素D,但其剂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需要,所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补充多少呢?理论上,应先计算并扣除每日配方奶粉提供的维生素D,不足的部分再口服补充。但这未免过于繁琐,故卫生部《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建议,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与之类似,美国儿科学会《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防治指南2008》,建议所有的婴幼儿(包括母乳喂养)自出生后不久起每日至少补充400IU维生素D。
最常见的维生素D是鱼肝油制剂,不但含有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A,故也称为维生素AD。维生素A也是婴儿所需重要维生素,与维生素D一起补充是较好的选择。
3.婴儿开始添加辅食 适宜时间是满6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也就是说,婴儿开始添加辅食适宜时间是满6个月。过去国内建议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是误区,应该纠正。
除月龄外,宝宝体重达到出生时2倍,24小时奶量达到800-1000毫升,也可以作为添加辅食的参考。考虑到宝宝发育的具体情况,少数宝宝添加辅食时间略有提前也是允许的,但是有些家庭从3个月开始就给宝宝吃果汁、米汤等,更有甚者,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喂黄连水、黄芩水等,这都非常错误。果汁、米汤、水等营养价值远不及母乳,过早添加会降低宝宝的营养摄入;黄连、黄芩等药物还可能有副作用。
4.第1次辅食不应包括蛋黄
过去蛋黄多作为首选的辅食推荐,但蛋黄中铁很难吸收,吸收率仅3%,远低于瘦肉和动物肝脏(铁吸收率20%),而且蛋黄是最容易导致宝宝食物过敏的食材之一。因此,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不应包括蛋黄,蛋黄应在7-9个月开始添加,每日自1/4个逐渐增加至1个(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第1次正规的辅食应该是婴儿米粉。婴儿米粉强化了铁、锌、维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过敏,是宝宝首选的辅食。果汁、菜汁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为正规的最初辅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尝试添加(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5.米粥不能代替婴儿米粉
家庭自制米粥是一种不错的食品,但不应作为最初的辅食,也不能代替婴儿米粉。添加辅食的早期,应选用婴儿米粉,不用米粥;后期也应以婴儿米粉为主,仅辅以少量米粥。
婴儿米粉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配方食品,专门为婴儿设计,在大米的基础上,根据婴儿需要添加了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族、DHA等多种营养素,故营养价值更高,与自家熬制的米粥完全不是一回事!
购买婴儿米粉时要注意选择强化铁的米粉,大部分米粉都是强化铁的,但偶尔也有例外。婴儿米粉既可以用水调配,也可以用奶调配(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6.婴儿辅食市场鱼龙混杂
宝宝店、育婴店出售各种各样做成奶豆形状、小动物形状,或带有儿童图案的小食品,但很多并不是婴儿辅食。
婴儿辅食类产品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 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GB 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两大类。购买时,一定要认准产品标准号,只有标有GB 10769—2010或GB 10770—2010的才是正宗辅助食品,否则不应用于婴儿辅食。
如下图,这个在宝宝店出售的婴儿食品,根本不应该作为儿童辅助食品。
购买婴儿辅食时,不要购买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食品。有些婴儿食品加了食盐或白砂糖,要注意该食品的产品标准号,如果符合GB 10769—2010或GB 10769—2010就可以选购,如果不是这两个标准,就不行。
此外,婴儿不要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7.婴儿辅食不能一味追求软、烂、糊、汁状
早期添加辅食时,必须是汁状或糊状,以适应宝宝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倘若一味坚持软、烂、糊、汁,孩子吃起来固然省力,但却会使宝宝咀嚼、消化能力发育落后,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并进而影响营养素摄取。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宝宝都2岁了,还只能吃米粥、果泥,而不能吃米饭、苹果块等纯固体食物。
辅食添加不仅为了补充宝宝所需营养,还要训练宝宝咀嚼、口手动作、消化吸收,促进其神经协调活动。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应根据月龄主动锻炼宝宝吃更大块(菜泥→碎菜,果泥→小果块→大果块,肉末→肉丸肉丝)、更硬(米糊→软米饭→米饭)、更固体(蛋羹→煮鸡蛋)的食物。
8.婴儿进食不要全部由大人代劳
添加辅食不但要能补充营养,还应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所以在添加过程中应注意食物质地和培养儿童进食技能,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因此,10个月-12个月婴儿可以培养自己用勺进食。(卫生部《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了促进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辅食还应注重让宝宝尝各种味道,闻各种气味,看各种颜色,听不同声音,手眼协调使用工具,精细动作训练本体感觉等。进食带来的喜怒哀乐、满足感、反抗等对宝宝都是难得的体验。
9.烹制辅食不要加盐、加糖但可适当放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不加调味品,少放糖。这是因为盐、调味品和糖几乎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成分,还破坏宝宝稚嫩的味觉。但植物油例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油、核桃油等植物油能为宝宝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因此,烹制辅食时应使用植物油,每天大约5-1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10.婴儿吃水果应该限量
很多家长误以为水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加之宝宝爱吃酸甜可口的水果,所以每天给宝宝吃很多水果,又吃香蕉又吃苹果。其实,宝宝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水果,而且宝宝胃容量十分有限,吃较多水果势必影响其他食物摄入,得不偿失。我咨询过多例因水果吃太多而影响体重增长的孩子。
满1周岁时,每天蔬菜、水果各25-50克即可,不到周岁宜更少一些。50克(1两)是啥概念?大约是一根香蕉的1/3,一个大苹果的1/5。(作者系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