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潍坊街头出现一些抱着小孩的乞讨者,每当路口红灯亮起时,原本等在路边的几名乞讨者就会借车主停车等候之际,上前拍车窗讨钱。28日,潍坊市救助站联合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对这些职业乞讨人员实行救助,却无人肯接受。
28日上午9点,记者跟随潍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来到胜利街与和平路路口,这里地处繁华,是职业乞讨人员比较集中的地点。果然,刚到不久,工作人员就发现路口的机动车道上有两名中年妇女正在拍车窗讨钱,而且其中一名中年妇女还背着一名儿童。救助人员随即将这两名乞讨人员劝到路边,但是两名妇女根本不愿直面救助人员,更是拒绝了救助人员的救助。
据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段时间出现在潍坊街头的这些乞讨者多数都是来自甘肃省岷县的一些乡镇,大约在一周前来到潍坊,基本都是女性。她们白天在繁华路段乞讨,晚上就到小商品城周围的小旅馆住宿。随后,救助人员又在城区的福寿街新华路等几个路口找到多名乞讨人员,经过核实身份证信息,这些乞讨人员也都是来自甘肃岷县,并对救助表示出抵触情绪。
“农闲时候,他们就会出来乞讨”。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主要来自甘肃、陕西、河南、安徽等地,特点是以同一乡镇、村为单位组团,而且人员相对固定。救助站已经对这次来的乞讨人员劝导过多次,但是一直拒绝接受救助。
截止到28日中午,整个救助过程没有一名乞讨人员愿意接受救助。“按照救助管理条例,我们只能劝导其离开,不愿意到站求助我们也不能强制”。救助人员说,类似这样的救助活动,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多次,活动后基本上类似人群会消失一段时间,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再次出现。
拒绝救助,还以死相逼 “你们再过来,我就找车撞”
在福寿街新华路路口,一名乞讨人员站在路口机动车调头区,不时向身边停靠的车辆行乞。走近才发现,行乞的是一名老太太,头发都已花白。
当救助人员说天气冷,让其先到救助站暖和一下时,老太太一直摇着头。就在此时,救助人员发现路口不远处新华路上一名带着小孩行乞的年轻女子看到救助车后扭头就走,还不时回头观望。救助人员随即快步上前询问情况,该女子见状拉着小孩横穿马路到路中央,沿着护栏一直往南走,并回头指着救助人员大声呵斥,“用不着你们管,要是再过来,我就找车撞”。救助人员见状只得退了回来。
等到该女子穿过马路后,路边又来了一名乞讨人员与其汇合。救助人见气氛稍有缓和,遂上前表明来意,表示是来帮助她们的,这名女子才算稳定情绪。原来,这名年轻女子是之前那位老太太的孙女,拉着的小孩是她的儿子,她们与随后赶来的行乞人员一起都是甘肃岷县中寨镇水坪村人。这名年轻女子告诉记者,她们之前也因受灾来过潍坊,觉得潍坊比较富裕,今年就又来了,她们村总共来了十几人,在潍坊待了还不到10天。
救助人员递给她一张救助卡,告诉她如果需要帮助就拨打上面的电话。“我又没有手机,我们自己村的走丢了都没法联系,要这个有什么用”?随后,年轻女子就带着孩子离开。
觉得潍坊人比较富裕,能讨到钱 带着三岁孙子上街行乞
在胜利街和平路路口,两名中年妇女站在机动车道上拍车窗乞讨,完全无视穿梭的车流,其中一人还背着一名儿童。当两名乞讨人员看到救助人员上前时,扭头就走,无视正在行驶的车流,导致不少车辆急刹避让。在到达路边之后也极力想挣脱救助人员的阻拦。在救助人员一再劝说下,背小孩的妇女终于出示了其身份证。从身份证上的信息得知,这名乞讨人员来自甘肃省岷县梅川镇牙利村,背上的小孩是她孙子,刚满三岁。
“我们不回去,回去没得吃,不把小孩带出来,放在家里也是挨饿”。这名乞讨人员说,她们也知道带着孩子出来挨冻,站在路中间也不安全,但是不出来乞讨就只能挨饿。当救助人员在对他们劝导并告知救助政策时,她们却重复着说不愿意被送回老家。
当记者问到她们是何时来潍坊时,她们说才来了3天,是坐火车来的,来潍坊的原因是潍坊比较富裕,能讨到钱。因为不愿意接受救助,救助人员给她们留下一张救助连心卡,然后两名乞讨人员就快步离开了现场。
职业乞丐
这是一个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群体,他们晚上蜗居在城市的某处,白天却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谋生";他们中既有懵懂孩童,也不乏古稀老人;他们或乞求、或强要、或卖艺,依靠人们的同情心生存;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个搪瓷缸子就是谋生的工具——他们被叫做"职业乞丐"。
如今,在潍坊街头的乞讨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职业乞讨者,每天按时"上、下班",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地点,成为这个城市无奈而又必须接受的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背井离乡,有的长期在外行乞,有的只是农闲时才出来,有的是在乡亲们的带领下初出茅庐的新面孔,有的则是早已被有关部门登记在册又屡教不改的老江湖。
职业乞丐对我们而言,可能是熟悉的,当你的车在路口等红灯,当你刚从商场出来……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然而,对于这个群体,我们又是极其陌生的,他们来自何处,又住在哪里?他们收入如何,为何不肯接受救助?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们放弃尊严选择这种让人鄙夷的生活方式?
他们像蝗虫一样,路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的存在令这个城市纠结,人们不愿看到他们再继续透支这座城市的宽容与善良,可谁也没有权利冷酷地剥夺他们在这里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他们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游走。
我们始终无法靠近他们,哪怕我们的镜头距离他们如此之近。
尽管,有众多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群有组织有纪律的巨大群体,但我们还是愿意怀着最好的心意祝愿他们:早日摆脱这样不堪的日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