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就拿着手机看微信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昨日,记者在天河石牌一带用微信搜附近的人,搜出不少疑似招嫖的信息。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宋魁达 见习记者 刘振华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萧嘉宁
近来,微信大热,不仅自己可随时晒照片,还可看到好友晒的私照或推荐,连带的“打飞机”、“消除”等游戏也极受用户欢迎。可是如果现在你的顶头上司或者你家里的父母突然发来微信验证,你是立马通过还是假装看不见?微信“摇一摇”或者搜索附近的人,却出来一个提供“特殊服务”的头像信息,你会怎样?微信带来了各种方便,但用户也体验到各种纠结。
上司的微信,不加还不行?
上司微信里“留作业”
“小陈,你现在给我赶出一篇文案来,我明天要用到;小陈,之前的策划书我看过了,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发到微信了,你改好明天发给我……”80后上班族小陈供职于海珠区一家私人企业,平时上班时间一般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6点半,可是自从某一天,微信里一条申请通过的好友验证信息来了之后,小陈有规律的生活就被打破了。“一看验证信息是我上司的名字,真感觉眼前一暗。”小陈抱怨道,“不加(上司为微信好友)的话,他知道了肯定心里对我有想法,加了的话,感觉自己的隐私会被老板窥探到,我以后就不敢随便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抱怨工作之类‘吐槽’的话语了。”
以为在朋友圈“收敛”下就可以跟上司在微信上相安无事的小陈,却开始在下班后、在夜里不定时收到老板发来的“加班”信息,“总是在我做完一个方案后的几天内,半夜会发来微信要我修改这里那里,而且还说修改完第二天上班要交给他。”无奈之下,好几次小陈都只好爬起来“加班”。
小陈吐槽,老板还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以及“励志帖”,告诫年轻人要多吃苦耐劳日后方有作为。“一看到老板发这种东西就特别反感,所以有时候对于他发的东西保持‘视而不见’或者直接忽略。”小陈也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减少使用微信的次数,为的就是不想下班后还“摊上公事”。
不敢轻易发“感受”了
徐小姐在香港某公司广州分部上班,用她的话来说不加老板微信还不行。“我们老板很潮,我一上班老板就让我加他的微信,还让我们加入一个所有员工都在的微信群里面。”
“其实这样也挺烦的,我现在就不敢在朋友圈里面发些个人感受了,老板就在群里,谁敢吊儿郎当?最麻烦的是要是遇到老板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老板在微信群里面说一句,我们就得重新改。下班了也要留意一下微信有没有信息,都不像一个私人空间了。”
“你说不加老板吧,公司所有人都加了,你不加是什么意思啊?”徐小姐对记者表示,“现在科技是发达了,但是也对造成了一定负担。”
HR建议:申请两个微信号,公私分开
供职于增城某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蔡先生建议,职员遇到诸如此类要求加员工微信的上司,可申请两个微信号,一个对公,一个对私。“用对公的QQ号或者微信号应对公事上的要求。”他同时提到,这种情况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额外加班对以后的发展以及上司对自己的印象有帮助,可以不用区分那么细,有的人则认为工作跟休息要分开,不愿再额外为自己加班,个性追求也可以理解。”
父母的微信,加还是不加?
加了,可以给家里省话费
中秋临近,在珠江新城某公司供职的小王打算送给父母两部智能手机作为中秋礼物,但是他对是否加爸妈的微信有点纠结。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也有这种纠结。
供职于广州某公司的小张今年8月因为出差顺道回了湖北老家一趟,他把自己换下的智能手机给了父亲使用,并且他还教会了父亲使用微信和自己联系。“爸妈现在都觉得这个好,按住就可以发语音。省了不少电话费呢?”小张对记者说:“这玩意其实并不难,很容易上手的。我爸快60了,现在用微信比我还来劲。”
不加,怕自己发感慨影响父母
同样是打算送智能手机给爸妈的小王就觉得还是不要加父母的微信了。“我知道可以设置黑名单什么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做怪怪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加了父母的微信,有的时候父母发信息过来但是工作忙来不及回复,家人会担心的。”小王表示用微信这种方式和父母沟通还并不是很恰当。“我时不时的在朋友圈发点东西,有些是我觉得好的文章和图片。有时候可能一高兴了就发一段自己的感受,伤心了也发。这些东西不见得有多么见不得人,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要让父母知道为好,毕竟我们做儿女的只想要父母知道我们过得还不错。要是我的情绪影响了父母的情绪可不好。”小王说道。
小张表示自己加父母微信是经过考虑的。“我当初就想清楚了的,老人一般是不会去折腾这些软件的,都是我给他设置好的。我把他们的朋友圈、摇一摇什么的全部卸载了,并且设置好权限,父母根本看不到我的朋友圈。”
还有好多纠结……
搜附近的人搜出色情服务
昨日,记者在天河区石牌桥地铁站附近,利用微信搜“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居然半个小时内在1000米的范围内搜到4个类似提供色情服务的信息。这些用户几乎清一色在头像以及昵称上传递“大胆”、明显的性信息,点开用户相册,一些淫秽相片不堪入目。记者按照相册里一个电话打过去,一女声答话表示只要提供酒店地址以及价位要求,就可以“上门服务”,在记者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对方则匆匆收线。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有用户表示自己利用微信“跟周围的人打招呼”这一功能,由于次数频繁,竟然被腾讯公司停用了微信该功能。有网友提出疑问,“向周围的人打招呼”这个功能是不是有次数限制的呢?
腾讯客服:日后将继续改善功能
昨日,记者从腾讯官方在线客服了解到,微信用户每天“打招呼”的操作没有具体的数量限制,但若用户在短时间内频繁操作,系统检测到会有安全风险,将会对用户的帐号进行暂时的限制。此外,记者了解到,也有用户提出,有的人频繁操作该功能,但不一定涉及安全风险而是出于个人的习惯,如果因此该功能被停,这样不是会很多无辜的人“躺着中枪”吗?客服人员则表示后续会尽快优化这个功能,继续改善,同时也建议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不要频繁操作,以免带来不便。随后,记者从腾讯官方在线客服了解到,对于在微信上传播色情信息的行为,只待日后继续完善、优化产品相关功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产品的确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也希望用户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环境。”
记者手记
社交网络的利弊,不好一刀切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所思所想很直接的就被外化为微信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软件所分享的点点滴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父母也加入共同的网络,因为一旦加入,很容易将我们和长辈的家庭地位的差别抹平,而这正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同样在一个传统的社会组织中,组织结构往往是层次分明的,基层员工的所思所为往往经过层层汇报才能达到决策层。这样的的组织结构好处是决策者能够站在宏观的层面对层层筛选的信息中找出最为紧迫的来解决。而微信群的引入造成社会组织扁平化,一方面基层员工的问题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却可能造成决策者不能够从宏观的层面解决问题,甚至成为员工们的负担。
而我们讨论如何使用社交网络,并不是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希望能更好地使用它,或者对使用者的各种纠结有简单的启发。
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刘振华